银杏内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of ginkgolid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后的机制.方法 临床研究中,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住院部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稳斑、降血压、神经功能保护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疗程为10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动物实验中,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C组)、模型组、银杏内酯组,各10只.以Zea-Longa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率,ELISA法检测脑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脑组织和PBMC中Keap1和Nrf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临床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1),Keap1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Nrf2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1).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1);大鼠脑组织病理状况显著改善;脑组织梗死体积缩小(P>0.05);脑组织匀浆及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2、IL-6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脑组织及PBMC中Kea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Nrf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结论 银杏内酯可能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脑卒中血脑屏障功能,降低脑损伤,提高神经功能.
更多- 浏览:7
- 被引:0
- 下载:4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