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靶向药物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
恶性肿瘤危害人类健康,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中主要以手术、放化疗为主,但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并且传统的放化疗对人体副作用明显,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皮疹等[1].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使传统的手术、放化疗进入到靶向治疗时代,具有疗效确切、靶位精准、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现已被广泛用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3]. 但在治疗中不可忽视ACR,其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用药中断等[4]. 目前导致出现ACR的药物种类较多,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EGFRI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 本研究对ICIs、EGFRIs、mTORIs临床使用中ACR临床表现和预防治疗进行综述.
更多-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3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