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脑曲霉菌感染致急性脑梗死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摘要:

患者,72岁女性,因"头痛伴反应差1 d,呕吐1次"入本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前1 d突发头痛,伴意识状态差,不能行走,伴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抽搐、发热。入院时体温36.5℃,血压187/97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嗜睡,表情淡漠,GCS评分12分,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2.5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直径4.0 m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双侧巴氏征阴性。既往曾出现右侧眼睑下垂,右眼视力变差,1个月前右眼视力丧失,曾在外院诊断为右侧视神经炎性假瘤,有高血压病史,否认手术史及免疫缺陷病史。入院头颅CT提示右侧视神经孔占位性病灶,视神经脑膜瘤可能(图1)。头颅MR提示:①右侧基底节区、中脑、脑桥、双侧小脑半球多发斑点状/斑片状新鲜脑梗塞灶;②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斑点状/斑片状脑梗塞灶或缺血变性灶;③右侧眶尖条片状异常信号灶,性质待定(图2)。经神经内科会诊后考虑急性脑梗死,转入神经内科治疗,神经内科治疗上给予抗血小板、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对症处理。患者入院后反复出现发热,发热原因未明,入院第2天经家属同意后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入院第3天,患者病情加重,神志转昏迷,复查头颅提示:①鞍上池、环池、天幕缘见片状稍高密度,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左侧小脑半球见斑片状低密度灶,范围大致如前,考虑脑梗塞,脑干片状低密度灶密度更低,请结合临床;②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同前;③右侧眶尖部见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6 mm×9 mm,性质待定,同前片,建议MR平扫+增强检查协诊(图3)。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系统扩张,转神经外科急诊行脑室外引流+全脑血管造影术,脑血管造影未见脑动脉瘤及畸形改变(图4)。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转入ICU后脱水降颅内压、抗感染、脑保护、预防脑血管痉挛等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复查头颅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前增多,双脑室积血、积气,脑干、左侧小脑半球见斑片状低密度灶。入院第4天,脑脊液高通量基因检测结果报告为烟曲霉感染,脑脊液及血液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金域)结果分别为6.19/1.42,阳性。综合病史、CT及MR结果,临床诊断为脑烟曲霉感染,改用伏立康唑注射液积极抗真菌治疗,白蛋白联合激素脱水减轻脑水肿、尼莫地平抗脑血管痉挛及脑保护等综合措施。患者体温热峰下降,但持续深昏迷,神经反应差,入院第7天家属放弃治疗出院。

更多
作者: 李超锋 [1] 池锐彬 [1]
期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年33卷7期 1035-1037页 ISTICPKUCSCD
栏目名称: 经验交流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4.07.025
发布时间: 2024-09-03
  • 浏览:4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网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网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