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股骨头微循环的超微血管成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emoral head microcirculation in infants
目的:探索超微血管成像评估婴幼儿股骨头血运的可行性及其图像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4月在武汉儿童医院骨科行健康筛查的18例婴儿(男11例、女7例)作为研究对象,日龄(51.1±38.7)d,均在安静状态下行髋关节超声检查。从髋关节外侧横切面与纵切面两个方向上进行检查,先使用灰度超声观察股骨头的解剖特点,然后采用超微血管成像显示股骨头内血流情况,测量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结果:18例婴儿股骨头横切面灰度超声图像均可见明显交替低回声与条纹回声,条纹向股骨头中心汇聚,纵切面灰度超声图像上可见股骨头与大转子中的点状或条纹回声。在股骨头的超微血管成像图中,均可显示股骨头内血流,横切面上观察到血流向骨化中心汇聚;在纵切面上观察到股骨头血供主要有两个来源:一处来自股骨干骺端,穿越骺板,垂直于骺板走行在股骨头内;另一处来自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其分支略平行于骺板走行在股骨头内。除1例婴儿检查时受到杂波干扰外,余17例婴儿均可测得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10.9±4.3)cm/s。比较男性、女性之间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3±4.56)cm/s比(11.21±4.17)cm/s, P=0.791]。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r=0.531, P=0.028)、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 r=0.775, P<0.001)。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日龄、体重的线性拟合程度均较高[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cm/s)=6.279+0.100×日龄(d), R2=0.600, P<0.01);旋股内侧动脉后上支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cm/s)=5.215+1.704×体重(kg), R2=0.282, P<0.05]。 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婴儿股骨头的血运。
更多-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