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线锚钉用于儿童脑瘫性马蹄内翻足胫前肌腱劈开移位固定的效果分析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effect of suture anchor in fixation of tibialis anterior tendon split and transfer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clubfoot
目的:初步探讨带线锚钉用于儿童脑瘫性马蹄内翻足胫前肌腱劈开移位(split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transfer,SPLAT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骨科18例接受SPLATT并应用带线锚钉固定肌腱方法治疗的儿童脑瘫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资料。男12例、女6例;单侧13例、双侧5例。观察18例患儿术前、术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FMCS)、胫前肌肌力,采用Kling评价标准评定矫形结果和行走功能。结果:18例均获得完整随访,手术时年龄(12.5±5.2)岁,术后随访(26.3±5.4)个月。术后早期无一例发生肌腱脱出、肌腱弓状突起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按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分级标准判定胫前肌肌力:术前5级15例、4级3例,术后5级15例、4级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FMCS分级:术前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3例,术后Ⅰ级10例、Ⅱ级7例、Ⅲ级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依照Kling评价标准评价足部功能:优15例,良3例。 结论:带线锚钉固定胫前肌腱可获得与传统固定方法相似的固定结果;但带线锚钉固定操作更简便,可减少足底软组织损伤,手术时间更短。
更多-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