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Effects of three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on biometric parameters related to latent myopia in children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相关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探究其对隐匿性近视儿童的不同控制作用.方法:前瞻性队列同期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1-12/2022-05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初次诊断为隐匿性近视且未经过任何相应近视控制训练的患儿60例120眼.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40眼给予0.01%阿托品滴眼液,B组20例40眼接受翻转拍视力训练,C组20例40眼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随访12 mo,观察三组患儿初诊,干预后6、12 mo时等效球镜度数(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CC)、调节灵敏度(AF)、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6、12 mo,三组患儿AL、SE和AF较初诊有差异(均P<0.05),干预后6 mo与12 mo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B组和C组SE和AF均高于A组(均P<0.05),干预前后CC比较无差异(均P>0.05).三组患儿干预后6、12 mo外环颞侧、鼻侧、下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初诊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干预后6 mo与12 mo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三组患儿干预前后其余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防控近视作用优于翻转拍视力训练及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及接受翻转拍训练可延缓隐匿性近视的进展.
更多-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