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油松与大叶黄杨叶际表生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epiphytic fungi in the phyllosphere of Pinus tabuliformis and Euonymus japonicus in Beijing,northern China
叶际真菌在影响植物健康和促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还缺乏北京城市绿化树木叶际表生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的研究.本研究以北京常见的绿化树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与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对市中心向北的4个采样点(安定门地区、和平街地区、亚运村地区和北七家地区),及4个月份(一月、四月、七月和十一月)的树木叶际表生真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与大叶黄杨分别得到2,051和1,970个扩增子变异特征序列(ASVs),其中座囊菌纲、锤舌菌纲和银耳纲是优势菌纲.不同地点间,叶际表生真菌的α多样性指数由市中心向北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4个月份间,油松的α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大叶黄杨则均为十一月最高.NMDS分析表明两种常绿树木间叶际表生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01).线性判别分析表明,油松的差异指示属为短柄霉属(Aureobasidium)、拟盾壳霉属(Paraconiothyrium)、圆盘菌属(Orbilia)等7属,大叶黄杨为白粉菌属(Erysiphe)、链格孢属(Alternaria)、黑孢霉属(Nigrospora)等7属.回归分析表明,平均降水与油松叶际表生真菌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叶黄杨叶际表生真菌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通过网络分析将油松中的空泡茎点霉属(Vacuiphoma)和大叶黄杨中的空泡茎点霉属(Vacuiphoma)、木拉克属(Mrakia)、弯孢属(Curvularia)、白粉菌属(Erysiphe)确定为核心节点菌属.真菌群落功能预测得出腐生功能类群和病理功能类群分别是油松和大叶黄杨叶际表生真菌的主要类群.深入研究绿化树木的叶际表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作用有助于在未来城市绿化管理中更科学地发挥叶际表生真菌的生态功能.
更多- 浏览:1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