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4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患病影响因素,为降低宫颈癌患病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于重庆市中心医院行宫颈癌检查的1 800名45岁以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和诊断情况将其分为宫颈癌组(n=178)与非宫颈癌组(n=1 62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两组基本情况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检查等情况,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组与非宫颈癌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月经初潮、首次性行为年龄、初婚年龄、初孕年龄、怀孕次数、人工流产次数、性伴侣个数、产次、避孕方式是否为避孕套、有无宫颈炎及肿瘤家族史等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癌组HPV和BV阳性构成比例高于非宫颈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36~45 岁(OR=15.533,95%CI:6.767~35.660)、HPV 阳性(OR=10.855,95%CI:4.871~24.207)、人工流产次数≥2 次(OR=11.638,95%CI:5.189~26.089)、性伴侣个数≥2 次(OR=13.273,95%CI:5.243~33.617)、宫颈炎(OR=6.303,95%C/:3.467~11.459)均为宫颈癌患病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0.497,95%CI:0.319~0.766)、月经初潮年龄>14岁(OR=0.272,95%CI:0.184~0.401)、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OR=0.551,95%C/:0.422~0.719)、避孕方式为避孕套(OR=0.636,95%CI:0.452~0.909)均为宫颈癌患病保护因素(P<0.05).结论 4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患病影响因素涉及年龄、人工流产次数、性伴侣个数、避孕方式、HPV感染情况、是否患宫颈炎、文化程度、月经初潮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临床应针对宫颈癌患病危险因素,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早期预防,降低人群宫颈癌患病率.
更多- 浏览:17
- 被引:1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