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APS-Ⅰ、APS-Ⅱ制备及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抗炎活性
Preparation of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Ⅰ and APS-Ⅱ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目的 从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中分离制备出 2 种多糖APS-Ⅰ(相对分子质量>2×106)、APS-Ⅱ(相对分子质量 1×104),明确APS、APS-Ⅰ、APS-Ⅱ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APS-Ⅰ、APS-Ⅱ进行分离制备,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糖醛酸含量、单糖组成以及糖苷键连接方式测定.建立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APS、APS-Ⅰ、APS-Ⅱ,记录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长度、脾脏指数、肝脏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Th1 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以及Th2 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0 水平;采用qRT-PCR检测结肠组织TNF-α、IFN-γ、IL-4、IL-10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bet,T-bet)、GATA结合蛋白 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蛋白表达,比较APS、APS-Ⅰ、APS-Ⅱ疗效.结果 APS中共有 2 个组分APS-Ⅰ、APS-Ⅱ,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106、1×104,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 26.25%、1.62%.单糖结果显示,APS-Ⅰ和APS-Ⅱ均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APS-Ⅰ中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占比均大于APS-Ⅱ.糖苷键结果显示,APS-Ⅰ以 1,4 连接的葡萄糖和 1,6 连接的半乳糖为主,APS-Ⅱ以 1,4 连接的葡萄糖为主.与模型组比较,APS-Ⅰ可显著改善结肠长度降低、体质量减轻、DAI 评分增加、脾脏和肝脏指数增加等临床症状(P<0.05、0.01、0.001),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及TNF-α、IFN-γ水平(P<0.01、0.001),升高结肠组织中IL-4、IL-10 水平(P<0.05、0.01、0.001),下调结肠组织TNF-α、IFN-γ mRNA表达和T-bet蛋白表达(P<0.05、0.001),上调IL-4、IL-10 mRNA表达和GATA-3 蛋白表达(P<0.05、0.01).而APS-Ⅱ在MPO活性、IFN-γ水平以及IL-4、IL-10 mRNA表达和T-bet、GATA-3 蛋白表达方面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 表明APS-Ⅰ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APS-Ⅱ.结论 APS-Ⅰ是APS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成分,其活性可能与其糖醛酸含量、多糖的种类以及糖苷键连接方式有关,APS-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通过调节Th1/Th2 免疫平衡实现.
更多- 浏览:2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