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常频听阈正常接噪者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特征研究

Non-sedated ABR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With Noise Exposure

摘要:

目的 研究长期接噪人群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特征及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无长期接噪史的15例青年学生为正常组,另选取杭州祖明豆腐工厂有长期接噪史(接噪时间8 h/d左右)的15例工人为接噪组,两组进行非镇静听性脑干反应,比较两组I、V波潜伏期及V波振幅的差异,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两组纯音与非镇静ABR的相关性.结果 在80 dB nHL强度下,I波潜伏期正常组潜伏期早于接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强度下V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纯音平均阈值与非镇静ABR阈值呈正相关,(r=0.540,P<0.05);接噪组纯音平均阈值与非镇静ABR阈值呈正相关(r=0.688,P<0.01).结论 在80 dB nHL刺激下I波潜伏期延后,对噪声引起的隐性听力损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接噪组非镇静ABR与纯音测听的相关性高于正常组,两者交叉验证准确性更高.

更多
作者: 黄杭 [1] 黄燕婷 [1] 赵乌兰 [1] 徐飞 [1] 王枫 [1]
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4年22卷2期 237-241页 ISTICPKUCSCD
栏目名称: 临床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2-2922.2024.02.013
发布时间: 2024-07-19
  • 浏览:1
  • 下载:2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网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网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