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噬和副凋亡途径初探桔梗皂苷-D抗乳腺癌作用与机制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latycodin D through autophagy and parap-tosis pathways
目的 从自噬和副凋亡途径探讨桔梗皂苷-D(PD)抗乳腺癌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结晶紫法检测不同浓度PD(10、20、40 μmol/L)对三种乳腺癌细胞株 4T1、MDA-MB-231、MCF-7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MDC荧光标记法与LC3B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适宜浓度PD作用乳腺癌细胞后自噬发生的情况;PD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喹作用三种乳腺癌细胞株,明确PD诱导自噬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光镜与电镜下观察适宜浓度PD作用后乳腺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PD 0 μmol/L组比较、PD20、40 μmol/L组 4T1[(63.10±2.15)%、(32.28±1.19)比(99.75±4.20),P<0.01]、MDA-MB-231[(63.10±2.15)%、(52.87±3.46)%和(82.04±5.27)%,P均<0.01]、MCF-7[(32.38±1.20)%、(3.25±0.627)%、(59.30±5.72)%,P均<0.01]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MDC法与LC3B荧光染色法发现经PD处理的三种乳腺癌细胞后发生自噬现象.与PD组比较,PD联合氯喹组可进一步降低 4T1、MDA-MB-231 和MCF-7 三种乳腺癌细胞株的存活率[4T1:(23.31±1.07)%比(40.35±2.94)%,P<0.01;MDA-MB-231:(31.40±2.73)%比(56.69±4.02)%,P<0.01;MCF-7:(52.72±4.50)%比(92.24±7.85)%,P<0.001].光镜与电镜观察经PD处理的三种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结构,并伴有线粒体肿胀,类似副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PD具有明确的抑制乳腺癌细胞株 4T1、MDA-MB-231 和MCF-7存活率的效应,该效应伴随自噬现象的发生,但自噬抑制剂的加入提示PD诱导的细胞自噬是对自身的保护作用.经PD处理的三种乳腺癌细胞出现类似副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初步推测PD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副凋亡相关.
更多- 浏览:2
- 被引:0
- 下载:2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