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预测避瘟丹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of Biwen Dan on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A stud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避瘟丹抗新冠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避瘟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从TCMSP数据库获得成分及靶点信息.在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以"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为关键词检索,收集与COVID-19相关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8.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筛选避瘟丹中的关键成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避瘟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靶点;通过 DAVID网站对得到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活性.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后,获得活性成分有117个,所涉及靶点有238个;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后,共获得1008个疾病靶点;取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78个,作为避瘟丹防治COVID-19作用靶点;制作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药理网络图,包含了104个化合物节点和238个潜在靶点节点,排名最靠前的5个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和异鼠李素;蛋白互作网络共78个点,1318条连线,其中度(degree)值排名前5个靶点分别为TNF、AKT1、TP53、IL6、IL1B;所富集出的条目共计585个,其中生物过程条目466个,细胞组成条目40个,分子功能条目79个;KEGG通路分析获得122条通路,其中值得关注的通路有TNF signaling pathway、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分析对接表明结合能最低的前六个对接结果分别是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和AKT1、槲皮素和ACE2、山柰酚和ACE2、汉黄芩素和AKT1、异鼠李素和ACE2、异鼠李素和AKT1.结论:网络药理学预测及分子对接验证的结果提示,避瘟丹可能通过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IL-17、TNF-α、Toll-like receptor通路发挥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作用.
更多- 浏览:2
- 被引:0
- 下载:1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