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边缘计算核心芯片、软硬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年度编号:
2400100004
中图分类号:
TM769 TP316
成果公布年份:
2024
成果简介:
项目历时9年,以配电网面临的实际难题为切入点,以提升配电台区终端性能、实时性、安全性和感知协同能力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为最终目标,形成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项目总体研究思路是:采用“硬件平台化,软件APP化”设计理念,研究内存属性预测算法和随机扰乱流水线技术,设计簇内对称、簇间非对称的多核异构芯片架构,实现高性能、高集成、大算力、强实时的核心芯片,基于核心芯片构建兼容不同算力、内存等硬件资源的灵活可配置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开发本体免疫、主动度量的操作系统安全可信防护技术,实现全自主高安全嵌入式操作系统;深入研究算力资源分配策略、边缘计算感知技术、边缘计算软硬协同技术,设计多模态业务感知与虚拟化编排模型,构建配电物联网资源、管理、数据、业务多层次云边自协同和边缘自组织技术体系,最终完成工业级CPU内核、2款“海燕”系列高端主控芯片、“枢纽”系列工业级嵌入式操作系统和2款边端侧软硬件平台的研制及推广应用,满足智能配电网终端安全接入、即插即用和互联互通需求,提升配电台区云边协同和边缘自治能力,全面支撑智能配电网建设。项目突破了电力应用算力增强、多核多簇芯片架构、安全可信计算平台和配电业务感知模型等关键技术,研发出高性能CPU内核、强实时主控芯片、全自主安全操作系统和易扩展边缘计算软硬平台,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取得了集理论、技术、平台及产品于一体的创新成果:
(1)发明了分支指令预取目标地址方法和内存属性预测算法,提出了功耗和时间随机扰乱流水线架构,研制出电力行业首款专用高性能、高安全CPU内核,与国内外同类先进CPU内核相比,计算性能提升18%,有效提升了边缘侧传统终端数据处理和安全防护能力,实现了电力行业CPU内核安全可控,打破国外垄断。(2)首创了基于电力业务模型的多核异构芯片架构,设计了“感-算-控”一体的电路结构及协同调度机制,发明了多核处理器的资源调整及自适应多参量调节算法,研制出电力行业首款高性能、强实时主控芯片,与传统架构相比,实时切换时间缩短21%,平均运行能耗降低10%,解决了主控芯片在配电网海量终端接入下的时效性问题。(3)发明了插件式可配置的统一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架构,设计了安全可信计算框架,开发出全自主、高安全的“枢纽”操作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最大中断延迟时间降至0.833,μs,获得了中国网络安全认证中心的产品信息安全四级认证,填补了国内电力行业边缘计算领域空白。(4)提出了多模态边缘计算终端的业务感知与虚拟化编排技术,设计了配电物联网资源、管理、数据、业务多层次云边自协同和边缘自组织技术体系,研制出边缘计算核心平台,实现了配电设备的即插即用、互联互通,解决了多业务广泛感知与灵活部署的难题。
完成单位: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完成人:
李德建 刘亮 郑利斌 王慧 王喆 张鹏 万海 杨立新 霍超 肖堃 郭屾 张磐 黎金旺 闫天瑜 周佳慧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