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引阳入阴”知行技术治疗不寐的临床规范化研究与疗效评价
项目年度编号:
2400100087
中图分类号:
R256.23
成果公布年份:
2024
成果简介:
不寐属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为失眠症。该病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中医学治疗不寐具有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黄帝内经·灵枢》记载:“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即以“阳不入阴”为不寐的核心病机。而清代医家曹廷栋撰《老老恒言》却直言:“载有方药,罕闻奏效”,说明传统方药治疗不寐多有不效。而对于现代医学中的镇静催眠药,则因其明显的副作用被广大失眠患者所忌惮。因此,为减轻患者对于使用催眠药物的担心,开发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的非药物疗法十分必要。项目团队基于“阳不入阴”的核心病机,结合目前国际上治疗失眠的一线疗法——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重新诠释并探索了“阳不入阴”的全新理念,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针对不寐的“引阳入阴”知行技术,并完成了临床规范化研究与疗效评价。该技术基于中医睡眠阴阳失衡的病机理论,重新诠释了“阳不入阴”的核心病机,在传统睡眠技术的基础之上,融入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要素,通过矫正有碍睡眠的感知信念与行为起居以“抑阳”,培养巩固稳定的寤寐节律以“扶阴”,进而调和阴阳,复其寤寐。“引阳入阴”知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辨知分行技术;明时守律技术;寤时导引技术;寐间纵神技术;起居养心诸事;饮食修身杂项。通过以上6种主要技术,实现以下3个目的:通过辨知分行技术以抑阳,调整患者对于睡眠的感知、意念与行为,从而使“知”与“行”可控以抑制阳气;通过明时守律技术、寤时导引技术以扶阴,培养、巩固自身的寤寐节律,增强机体的睡眠本能;通过寐间纵神技术以调和阴阳,使患者知与行、身与心更加协调,辅以起居养心诸事、饮食修身杂项,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更易进入睡眠状态。该技术的临床规范化研究与疗效评价共分以下3组:知行技术组、催眠药物组、知行技术联合催眠药物组,共纳入180例受试者,其中168例完成所有观察,在8周干预结束后,3组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89.66%、71.93%、86.79%,并完成了3种针对不寐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强的临床方案,彰显了“引阳入阴”知行技术治疗不寐的独特疗效。
完成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