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62
- 104
- 46
- 541
- 447
- 205
- 100
- 54
- 616
- 454
- 302
- 215
- 18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姜云 方昉 《中国医学人文》 2024年10卷5期 43-46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雷氏医学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出雷氏医学中的医德医品,探求雷氏医学与儒家精神的异同,并阐述雷氏医德思想中的医学人文精神,为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提供思路.
【中文期刊】 林检生 黄博 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8期 22-24页
【摘要】 为掌握当前口腔医学生接受医学人文课程培育后对医学人文精神的了解程度,以此为高校完善医学人文教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现以湖南省某医学院校412名口腔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H
【中文期刊】 史敏 魏琪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35卷3期 322-325,349页 ISTIC
【摘要】 医学是"人学",其固有的人文属性赋予了医学应有的温度.然而,在医学检测技术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医务工作者更多关注于疾病而忽略了人文关怀,成为患者负担加重、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美德,孙思邈"大医精诚"医德
【中文期刊】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7期 5-9页 ISTICPKU
【摘要】 明确医学人文与人文医学,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人文素养,医学人文与医师专业精神等概念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是当前医学人文教学的需要;分清事物(问题)的本质和它的外在或特殊情境下的表现形式,区别事物(问题)终极价值与工具
【中文期刊】 杨敬 凌锋 等 《中国医院》 2019年23卷8期 40-42页 ISTICPKU
【摘要】 叙事医学作为医学发展的新领域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带来更多的医学人文思考,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叙事医学产生背景、发展与起源以及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入手,探讨叙事医学带来的影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将叙事医学理念应用于
【中文期刊】 张永利 王妍 等 《医学与社会》 2017年30卷11期 84-86页 ISTICPKU
【摘要】 医学人文感受性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基础,影响医学行为的选择和医生职业精神的锤炼.医学人文感受性不仅要在医学教学中体现,也应在医学院校的公寓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建设中渗透,使医学生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获得医学人文感受性
【中文期刊】 任俊杰 孙俊狮 等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17期 52-54页 ISTICPKU
【摘要】 “互联网+”以势不可挡的浪潮席卷了所有行业,“互联网+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格局,开拓出崭新的巨大空间.然而,互联网医疗要想实现医学的全面发展,期待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救赎,必须克服商业精神与医学本质、医疗效率与医疗质量、资源
【中文期刊】 王锐英 许建英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16期 4-7页 ISTICPKU
【摘要】 医学的本质是一门人性化的科学.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广泛的人类自我关怀,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医疗领域的技术化、市场化,逐渐脱离了其本质.“人性淡漠”趋势日趋严重,医患矛盾日益紧张,严重阻碍医学的健康发展,且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从临床医师角度
【中文期刊】 邓伟胜 罗良英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1期 81-83页 ISTICPKU
【摘要】 为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针对全院员工的医学人文大讲堂,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内训师队伍,这支队伍既有医院内部的专家,也有外聘的专家.医学人文大讲堂采取办班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实行培训师
【中文期刊】 刘永君 李宇遐 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35卷12期 926-928,951页 PKU
【摘要】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双引擎”,人文精神塑造直接关系到医学生能否从根本上确立起“仁爱”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在深化医教协同、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机遇期,需转变医学人才教育模式和培养理念,多方参与、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