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683
- 1311
- 376
- 1
- 8194
- 326
- 95
- 84
- 64
- 3995
- 1488
- 849
- 793
- 57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帅玲 马晓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5期 788-79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在梳理吴鞠通以前性味配伍理论的发展脉络基础上,探讨吴鞠通对前医家性味配伍思想具体应用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吴鞠通临床实践中应用性味配伍思想主要受《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及叶天士的影响.其中,《黄帝内经》中性味配伍理论是
【中文期刊】 刘萍 王雅玉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3期 372-37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张仲景于《伤寒论杂病论》中论述了心悸的病机证治.张仲景重视脾胃在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多见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本文总结《伤寒杂病论》中心悸相关条文,明确了心悸的病因病机和中焦脾胃功能的密切关系.脾胃功能的
【中文期刊】 陈佳慧 马重阳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年34卷3期 262-264页 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位中央以灌四傍,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脾胃的生理功能体现在主司水谷运化和调节气机升降两方面,既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又为脏腑间物质信息交换增添了动力,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中文期刊】 雷娜 王庆国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8期 1607-1610页 ISTIC
【摘要】 《伤寒论》"津液—胃气"以燥润相和构建的配对体系是仲景论阳明病篇的主要内容,以"津液—胃气"失和导致的"胃气"相对或绝对的亢燥构建了阳明病"胃家实"的病机基础,而参合阳明腑"主通降""传化物"的病机叠加态又是阳明腑实证的主要病机.张仲景的
【中文期刊】 赵泽义 鲁盈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59卷8期 739-740页 ISTIC
【摘要】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古往今来中医临床之常用药,若究其辨证之严谨,组方之精良,用药之灵活,则非张仲景莫属,在《伤寒论》中有33个方出现芍药,《金匮要略》的205方中34个出现芍药,占全部方剂的21%[1],可见芍药应用范围之广,"去
【中文期刊】 任沁怡 徐爽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6期 738-740,751页 ISTIC
【摘要】 [目的]考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烦疼""疼烦"的含义.[方法]从历代注家注疏入手,对不同观点进行归纳、分析,同时通过文字学考证,参考秦汉医学与非医文献,探明"烦"字字义,并结合张仲景原文分析二症含义.[结果]历代注家将二症释为疼痛
【中文期刊】 王瀚峥 王柏舟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7期 838-842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究《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与《近效》术附子汤的原貌,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更好地开展临床应用与研究工作.[方法]从校勘学的角度出发,使用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归纳与演绎等文献校勘方法,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演变的原因进行探究.[
【中文期刊】 谭海梅 郭超峰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8期 1460-1462页 ISTIC
【摘要】 通过对百日咳的文献研究以及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其的病因病机、症状、方药的研究发现百日咳属中医学"顿咳"范畴,多因疫邪而得,病多在三阳经.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顿咳一证的描述及患者恶寒、发热、
【中文期刊】 魏向东 肖白君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5卷5期 497-501,529页
【摘要】 大黄是中医临床常用饮片,因其作用广泛,疗效明显,被誉为中药"四维"之一.对于大黄功效的论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对于大黄的具体运用则成熟于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书中关于大黄的应用散见于全篇各处,涉及承气汤、茵陈蒿汤、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