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166
- 103
- 12
- 942
- 449
- 409
- 210
- 160
- 772
- 644
- 166
- 96
- 9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明威 熊江 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3年50卷3期 182-192页
【摘要】 强烈的山区地震往往会引发大量同震滑坡,对当地植被覆盖和生长造成直接破坏.作为表现滑坡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同震滑坡体表面的植被恢复情况对评估震后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观测资料所限,当前对于震区植被恢复进程的研究多为小尺度
【中文期刊】 黄尤优 杜雅莉 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4卷1期 7-12页
【摘要】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显著改变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演替进程及土壤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在提高土壤生产力、促进植物生长、实现植被恢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震后映秀镇典型的受损滑坡体与未受损坡体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探讨土壤理化
【中文期刊】 孙路 李廷辉 《自然灾害学报》 2022年31卷5期 104-110页
【摘要】 为建立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概率易损性模型,基于汶川地震桥梁破坏数据分别得到了山区拱桥与梁桥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采用补充数据的方式完善了桥梁易损性模型.选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参数,选用双参数对数正态分布作为易损性函数,
【中文期刊】 时幸幸 崔圣华 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2年49卷2期 102-114页
【摘要】 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触发了体积近12×108 m3的大光包滑坡.该滑坡发生于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滑带地质背景为斜坡内部深埋400 m、最大厚度达5 m的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最新调查表明,该错动带是斜坡内部地下水通道,错动带岩体
【中文期刊】 蒋涛 崔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22卷31期 13662-13671页
【摘要】 近年来,川滇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2014年鲁甸Ms 6.5级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4次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灾害.通过统计分析,从地震、地形地貌和地质3
【中文期刊】 史映红 王保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年31卷5期 549-551页 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来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开展灾后血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同时,分别于2008年及2015年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血防
【中文期刊】 杨宜海 张雪梅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64卷4期 1181-1205页
【摘要】 龙门山断裂带沿倾向和走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分段性特征,通常以4 条主干断裂为界将龙门山断裂带自西向东分为5 条构造带,但是对沿走向的分段性特征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后近10 年的波形数据,采用全波形反演获取了
【中文期刊】 李平恩 廖力 等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64卷10期 3466-3477页
【摘要】 考虑断层的软化特性,建立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并包含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在内的汶川地震不稳定性地震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了描述整个岩石力学系统稳定性状态和过程的平衡路径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稳定性理论研究了汶川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
【中文期刊】 孙云强 罗纲 等 《地质力学学报》 2021年27卷2期 241-253页
【摘要】 大地震导致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对于分析不同地震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区域地震危险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开发了模拟地震同震及震后效应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程序,通过计算走滑断层震例(概念性模型)引起的同震及震后效应,并与解析/半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了
【中文期刊】 朱捷缘 卢慧婷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24期 9001-901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造成了显著破坏.为了解震后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情况,从而为震区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遥感数据研究了四川省汶川地震重灾区39区县2010-2015年的生态系统类型及活力变化,并运用InVEST模型评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