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315
- 1240
- 628
- 145
- 50
- 7320
- 986
- 703
- 340
- 212
- 3731
- 1668
- 787
- 512
- 40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强 王保军 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年44卷8期 666-67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单中心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收治的416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0(2~99)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
【中文期刊】 程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年36卷7期 1171-1174页 ISTICPKU
【摘要】 肾癌是我国第三大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晚期预后差,并且因缺乏可靠的分子诊断标志物而早期诊断困难.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更高的生存预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方法的发展和不断运用,人们在肾癌发生相关机制、肿瘤病理分型及预后相关因素等
【中文期刊】 杨启维 干思舜 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40卷5期 333-33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3DP)结合3D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3DLNSS)治疗部分内生型肾癌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79例部分内生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6例,女33例.年龄33 ~ 68
【中文期刊】 李海洋 葛余正 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9年36卷6期 1158-1160页 ISTICPKU
【摘要】 转移是肾癌重要的生物学行为之一.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作为一种非编码RNA转录本,在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肾癌的转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lncRNA参与肾癌转移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中文期刊】 程金庆 李文贵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9年42卷1期 41-44页 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肾盂癌和肾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70.2±11.7)岁]肾盂癌及26例[男21例,女5例;平均年龄(
【中文期刊】 江卫星 寿建忠 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40卷2期 86-9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术前肾静脉癌栓漏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肾癌伴肾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漏诊肾静脉癌栓将患者分为漏诊组(39例)和未漏诊组(89例),以
【中文期刊】 李丽伟 刘茁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51卷4期 678-683页 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下腔静脉超声、泌尿系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下腔静脉瘤栓伴血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的肾癌伴瘤栓病例56例
【中文期刊】 江伟 黄恩应 等 《现代肿瘤医学》 2019年27卷2期 290-293页 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肾癌患者,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2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
【中文期刊】 王杭 许培榕 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40卷5期 361-36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非遗传性双侧同时性肾癌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非遗传性双侧同时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6例.年龄26 ~ 77岁,平均55岁.36例共74个肾占位,其中34例双侧均为单发占位
【中文期刊】 徐帅 王旸烁 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51卷4期 775-777页 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周围神经髓鞘脂蛋白或轴突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多并发于感染后,常见的病原菌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