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9878
- 8117
- 6532
- 2215
- 1494
- 11
- 26544
- 8827
- 7387
- 7368
- 6736
- 6262
- 6240
- 4875
- 4849
- 440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邓丽霞 刘吉权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年34卷8期 926-93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采取脑电仿生电结合醒脑开窍针法刺激后弥散张量成像(DTI)、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SL)变化,为临床治疗PVS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PVS患者分为3组:脑仿生电刺激组(仿生电组)、
【中文期刊】 陈会敏 卢悦淳 等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9年39卷2期 218-22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确定依托咪酯诱发非颅内疾病患者脑电爆发抑制(BS)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择期非颅内疾病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19~27 kg/m2.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静脉泵注依托咪酯,初始剂量为
【中文期刊】 鲍杰 宋毅军 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年28卷6期 527-53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额叶癫痫(frontal lobe epilepsy,FLE)患者工作记忆障碍的脑电网络连接机制.方法 招募17例成人FLE患者为病例组和与之匹配的正常成人22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受试进行工作记忆行为学范式时的行为学数据和34
【中文期刊】 申变红 陶云海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28卷11期 112-116页 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该基础上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中文期刊】 张旭 侯俊 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年33卷12期 1405-140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明确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精神运动抑制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例脑外伤后精神运动抑制状态的患者进行前额叶和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各2w的阳极tDCS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JFK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中文期刊】 高云园 任磊磊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8年37卷1期 8-16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在运动控制中,脑肌电耦合强度可以反映大脑皮层和运动肌肉之间的联系.传统的时间序列符号化方法容易混淆原始信号,丢失信号的动态特性.因此,提出可变尺度参数的符号传递熵,对上肢不同握力下的皮层脑电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多通道耦合性分析,进而提出一种
【中文期刊】 何志磊 杨秀贤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38卷10期 2418-2420页 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对失眠症的影响.方法 60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舒乐安定治疗;治疗组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4w.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d及治疗结束后1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中文期刊】 余化霖 刘彦铖 等 《动物学研究》 2005年26卷4期 442-445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为了从神经电生理的角度提供吗啡对腹侧前额叶脑功能影响的证据,通过电生理记录分析技术获取了肌肉注射吗啡(0、0.5、1.6、5.0和8.0 mg/kg)后,猕猴腹侧前额叶皮质脑电γ振荡活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吗啡导致腹侧前额叶脑电γ振荡
【中文期刊】 邸云翔 王艺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年26卷5期 411-415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以及其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大脑的功能活动状态.方法使用多导心电图机ECG-92C采集47例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和47例健康人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及心律失常的
【中文期刊】 童辉杰 李连连 等 《医学与哲学》 2017年38卷18期 84-87页 ISTICPKU
【摘要】 采用不同压力管理策略(坐忘、正念、冥想)考察其对焦虑的干预效用,并用脑电探究其脑机制差异.首先用焦虑量表筛选出高焦虑被试60名,随机分入坐忘、正念、冥想和对照组,并对被试实施持续4周的干预,用焦虑量表进行后测,再采用EEG比较脑电波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