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494
- 1064
- 415
- 7
- 4
- 6930
- 394
- 98
- 66
- 63
- 1930
- 1819
- 1103
- 409
- 40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睿聪 高燕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4期 566-568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从《金匮要略》出发,以历代文献为基础,旨在还原干血病的疾病样貌,探索其证治规律.本文认为,干血是疾病名亦是病理产物,起于虚劳,因劳致瘀,又因骨蒸、血虚火动、瘀热及欲火,煎熬瘀血而成.干血病的治则主要有消蚀干血法、清热滋血法及下血逐瘀法
【中文期刊】 张婷婷 卢红蓉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7期 1144-1146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以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从"因虚、积冷、结气"三个维度,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机特点.论文通过分析"因虚、积冷、结气"的病机特点、内在关系以及与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性后认为:妇人病之"因虚"多因肝脾肾亏虚、冲任失养,"
【中文期刊】 李阳 樊蒙真 等 《中医药学报》 2024年52卷4期 81-84页 ISTIC
【摘要】 目的:浅论"缓中补虚"内涵,探讨张仲景临床思维.方法: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大黄?虫丸条文及药味进行研究,加以现代"缓中补虚"治法相关临床文献进行补充.结论:"缓中补虚"作为虚劳干血的治则,其中"缓"为干血攻伐药味处方的核心法则,"补虚"
【中文期刊】 孙璇 宋文杰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3期 473-476页 ISTIC
【摘要】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痰饮经验
【中文期刊】 闫译 刘磊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1期 61-65页 ISTIC
【摘要】 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观点出发,基于该理论所体现的"血"与"水"的关系,探讨该理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表现为"水病",其病因病机也与"血瘀"密切相关."血不利"作为前列腺增生疾病过程中的重要
【中文期刊】 胡一帆 孟庆鸿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4期 613-617页 ISTIC
【摘要】 黄芪是中医临床中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已经将其配伍规律记载于《金匮要略》中.清代著名医家、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广泛涉猎医书、汲诸家之所长,在临床中对经方进行灵活加减使用,故本文以应用黄芪之经方为例,对《临证指南医案》与《金匮要略
【中文期刊】 迟佳慧 纪冬梅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2期 306-309页 ISTIC
【摘要】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阳微阴弦"的说法,阳微阴弦即指胸痹心痛发作时在寸口部位感受到的寸微尺弦的脉象,各医家对此众说纷纭,古代医家多从上焦阳虚,下焦阴邪乘之而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发微,总结各家之言多从本虚标实而论之,笔者认为
【中文期刊】 刘秋霞 戴铭 等 《中医药导报》 2024年30卷7期 148-151页 ISTIC
【摘要】 国医大师班秀文认为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属于杂病范畴,《金匮要略》中的治法和方剂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班秀文提出《金匮要略》中运用温法的原则为协调阴阳和温养脏腑,温法具体可细分为温补肾阳、温散寒湿、温化水饮、温中益气、温经补血、温血消瘀等
【中文期刊】 赵泽义 鲁盈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59卷8期 739-740页 ISTIC
【摘要】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古往今来中医临床之常用药,若究其辨证之严谨,组方之精良,用药之灵活,则非张仲景莫属,在《伤寒论》中有33个方出现芍药,《金匮要略》的205方中34个出现芍药,占全部方剂的21%[1],可见芍药应用范围之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