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1
- 25
- 6
- 1
- 54
- 8
- 6
- 1
- 119
- 17
- 16
- 15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祁小旭 张思宇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2期 8472-848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为明确不同入侵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生态对黄顶菊入侵的反馈机制,选取天津静海(JH)、河北沧州(CZ)、河北衡水(HS)及河南安阳(AY)4个黄顶菊入侵典型区域,研究黄顶菊对不同入侵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土壤理化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
【中文期刊】 祁小旭 王红岩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2期 4463-4477页 ISTICPKUCSCD
【摘要】 为明确黄顶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和土著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机制,采用同质园试验对入侵和非入侵土壤的植物群落开展了整个生育期动态监测,并分析了黄顶菊入侵对狗尾草、羽叶鬼针草、灰绿藜、地肤4种土著植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黄顶菊入侵
【中文期刊】 韩月龙 杨康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9年28卷2期 140-146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入侵生态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具备哪些植物功能性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和把握这些性状对外来植物的入侵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利用同质园实验,以入侵植物黄顶菊为
【中文期刊】 郑志鑫 王瑞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27卷4期 295-29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黄顶菊是20世纪90年代入侵我国的恶性外来杂草,近年来呈快速扩散蔓延趋势.全面解析黄顶菊在我国的扩散动态对制定早期监测预警等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记录及实地调查等途径重建了黄顶菊在我国扩散的历史过程,分析
【中文期刊】 孔令杰 柳旭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27卷3期 224-23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外来植物黄顶菊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了解黄顶菊与3种不同本地植物种植生长对丛生菌根(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土壤微生物角度进一步解释黄顶菊的入侵机制.[方法]通过同质园小区试验模拟黄顶菊入侵的生态
【中文期刊】 任艳萍 古松 等 《云南植物研究》 2008年30卷4期 477-484页 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种子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从温度、光照、NaCl胁迫及浸种等方面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喜高温,35℃下种子萌发迅速,且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最高;
【中文期刊】 高尚宾 张宏斌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26卷1期 18-22,10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植物替代控制是利用一种或多种植物的生长优势控制入侵杂草的方法,它是控制外来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因其既可控制入侵杂草危害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而被人们广泛接受.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3种入侵杂草植物替代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系统
【中文期刊】 罗雪晶 石青 等 《生物安全学报》 2017年26卷4期 293-30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黄顶菊、三叶鬼针草和豚草是我国危害较严重的3种菊科入侵植物.了解3种菊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为研究其入侵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中试基地开展同质园实验,比较分析了黄顶菊、三叶
【中文期刊】 张玉曼 王月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5年35卷6期 1215-1221页 ISTICPKUCSCDBP
【摘要】 该研究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和本土伴生植物狗尾草为材料,通过筛选出黄顶菊单一优势群落AM真菌,于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2物种单播、混播以及接种AM真菌和不接种共6个处理,分析AM真菌对黄顶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