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Position: Home > Paper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物学亚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 views:5, downloads:0 )
Author:
No author available
Journal Title:
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Issue:
7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4.07.033
Key Word:
No keyword available

Abstract: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由感染、创伤、烧伤、中毒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危及生命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特征主要是气道弥漫性炎症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破坏以及非心源性的肺水肿,最终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等临床症状 [1]。目前重症患者中A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一项大型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中,ARDS的发病率约为10%,医疗机构内ARDS总体病死率则高达35%~45% [2]。1994年的AECC制定的ARDS标准得到了广泛认同。此后,随着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对ARDS的认知不断进步,ESICM/ATS/SCCM于2012年对AECC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了ARDS的柏林定义 [3]。2023年5月份《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在线发布了ARDS全球新定义,引起了广泛关注 [4]。因此可以看出,临床综合征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疾病认知的不断深入而更新。尽管如此,临床上ARDS的治疗策略仍然有限,病死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未能得到显著改善,多数在临床前期被认为很有前景的药物在临床研究多以失败告终 [5,6]。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无论病因或严重程度如何,ARDS患者基本上均以同质方式进行治疗。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ARDS这一综合征所具备的异质性特征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对治疗的不同反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临床结局。

  • This article has no references!
WanfangData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bout WanfangData | Contact US
Healthcare Department, Fuxing Road NO.15,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38 P.R.China
Tel:+86-010-58882616 Fax:+86-010-58882615 Email:yiyao@wanfangdata.com.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