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诊治及研究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是指排除颅内外血管狭窄及主要的心源性栓子来源的非腔梗性缺血性卒中。文中就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病因分类、诊断、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评析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予以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利伐沙班在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伴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中降低复发性卒中风险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尚不确定抗凝治疗在近期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 ESUS)伴左心室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LVD)患者中降低复发性卒中风险方面是否优于阿司匹林。因此,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Merkler等对NAVIGATE ESUS(New Approach Rivaroxaban Inhibition of Factor Xa in a Global Trial vs Aspirin to Prevent Embolism in ESUS)研究的数据进行了一项探索性事后分析,旨在确定利伐沙班在减少ESUS伴LVD患者的复发性卒中方面是否优于阿司匹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潜在栓塞源与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转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盘式左心耳封堵器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围术期和中期随访情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左心耳封堵器(LEFTEAR)用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后仍有脑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全国9家医院共计200例拟行LAAC的房颤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顺利完成200例入组。患者年龄(68±8.7)岁,年龄范围38~89岁,男112例(56%),CHA 2DS 2-VASc评分(3.5±1.44)分,HAS-BLED评分(2.5±1.18)分。入组患者均植入新型盘式封堵器LEFTEAR。左心耳成功封堵标准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封堵周边无或少量残余分流(PDL≤3 mm)。以术后12个月内的复合终点事件(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脏性/不明原因死亡)为主要有效性指标,以术后12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为安全性指标。 结果:196例患者植入封堵器,余4例未予植入(1例发现左心耳开口>35 mm,1例尝试封堵失败后放弃,2例完成房颤消融后尝试行LAAC出现心脏压塞)。其中房颤一站式手术(消融联合LAAC)133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6(4,11)个月。围术期和随访期均无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SAE均发生在一站式手术患者中,心脏压塞7例,封堵器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其中9例发生在围术期,心脏压塞6例,仅2例需要行急诊外科手术;封堵器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即刻成功率达到100%,其中178例未见残余分流。累计完成153例随访(79.7%,153/192)已经完成至少1次TEE检查患者中,左心耳成功封堵率为98.7%(151/153),未见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结论:应用新型盘式封堵器(LEFTEAR)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较有效和安全。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术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急性脑梗死(ACI)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8例)和非END组(98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估FIB与END的关系。将老年ACI合并DM患者分为END组(18例)和非END组(26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匹配调整后将年龄、性别、高血压、TOAST分类和FIB进行Logistic回归多元分析。结果:136例ACI患者中,有38例(27.9%)出现END,有98例(72.1%)未发生END。136例老年ACI患者中,END组在年龄[(62.3±2.4)岁和(59.2±1.8)岁, t=2.035, P=0.044]、高血压病史(76.3%和57.1%, χ2=4.295, P=0.038)、糖尿病史(47.4%和26.5%, χ2=5.433, P=0.020)、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8.5±5.7)分和(6.1±4.6)分, t=2.548, P=0.012]、TOAST[大动脉粥样硬化(65.8%和40.8%),心源性栓塞(5.3%和10.2%),小动脉闭塞(23.7%和23.5%),其他(2.6%和20.4%),不明原因型(2.6%和5.1%), χ2=10.314, P=0.035]、血糖[(8.89±1.28)mmol/L和(7.36±1.64)mmol/L, t=6.048, P=0.000]、FIB[(3.57±1.33)g/L和(3.07±1.14)g/L, t=2.236, P=0.027]水平方面明显高于非END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较高的FIB水平与END无关( P>0.05)。基于倾向评分匹配分析44例老年ACI合并DM患者,匹配前END组患者高血压病史、NIHSS评分、FIB水平均明显高于非END组(均 P<0.05),匹配后END组患者FIB水平高于非END组( 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FIB与END显著相关。 结论:FIB水平增高与ACI合并DM患者的END的风险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患者的脑微出血以及抗凝治疗的作用——NAVIGATE ESUS随机临床试验的探索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房颤动左心耳联合卵圆孔未闭封堵:过犹不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高,左心耳封堵预防缺血性卒中近年来有较大进展。成年人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率较高,PFO与偏头痛及不明原因卒中可能相关,目前指南/专家共识指出,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结合PFO的解剖和分流情况,可考虑PFO封堵术,但对于老年患者并不积极地建议PFO封堵术。对于房颤患者,近年来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在国内外均有报告,但对此类患者的适应证选择及术中和中、远期预后尚不清楚。由于此策略仍存在较多未知和局限性,目前除了患者有明确PFO封堵适应证外,尚无可广泛推荐房颤患者左心耳联合PFO封堵术的证据,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动静脉瘘相关缺血性脑卒中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提高对于不明原因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5例肺动静脉瘘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合文献资料总结肺动静脉瘘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治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34.4±9.3)岁。以一侧肢体乏力、吐词不清、视力改变、眼睑下垂等为脑卒中首发表现,脑卒中发生部位不定。5例患者均为孤立性的肺动静脉瘘,其中位于左下肺3例、左上肺1例、右下肺1例。对5例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未再发新的缺血性脑卒中,仅1例患者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提示分流量为Ⅲ级,考虑存在再通可能。结论:肺动静脉瘘是少见血管病变,其所致脑卒中更为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年轻的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脑卒中呈突然起病,前后循环均可累及,并常累及多个血管分布区域,且难以找到明确栓子依据,存在低氧血症等表现,需考虑肺动静脉瘘可能。经皮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肺动静脉瘘的首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不明原因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25%,在青年不明原因脑卒中(CS)患者中高达46%。PFO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脑卒中,与PFO相关的脑卒中大多归属于CS,目前认为PFO造成的反常栓塞是其最常见的致病机制。与PFO相关的CS的特点、诊断与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现围绕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FO相关的CS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他汀时代主动脉弓斑块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主动脉弓斑块与原因不明卒中或既往栓塞事件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相关。然而,尚未在社区人群中对这种相关性进行过探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Yoshid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分析与主动脉弓斑块相关的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长期风险以及针对任何适应证处方的他汀治疗能否改变这种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