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共建在三级中医医院托管区县医院中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当前组建公立医疗集团已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北京中医医院为例,介绍其所托管的首家区县中医院在学科共建方面的措施与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方法:主要从学科共建措施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通过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新建研究平台等学科共建举措,有效促进了总院和托管医院"带头学科"与"培育学科"间的资源合理配置,使共建学科实现了快速发展。结论:"培育学科"在医疗服务水平、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及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实现了通过学科共建方式促进医疗集团发展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4年与2021年山西省眼科资源和服务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014和2021年山西省眼科资源和服务能力,为制订眼科发展规划和开展眼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调查。分别于2015和2022年对山西省11个地市所有2014年底和2021年底前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并开设眼科的医疗机构(眼科机构),使用全国眼科能力资源调查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统一编制)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比较2014年与2021年眼科机构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力资源情况、眼科设备配置、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等。采用 χ 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15年共收集270家眼科机构的270份调查表,2022年共收集292家眼科机构的292份调查表。眼科机构类别2014年(综合医院眼科197家、眼科专科医院31家、其他42家)与2021年(综合医院眼科182家、眼科专科医院45家、其他65家)相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基于2014年,2021年眼科机构中高级职称医师占比由25.5%(346/1 358)增加至41.7%(580/1 391),高级技术人员占比由9.4%(14/148)增加至25.3%(110/435),初级职称医师占比由42.1%(572/1 358)减少至26.5%(369/1 391),初级技术人员占比由45.3%(67/148)减少至39.1%(170/435),眼科机构中医师和技术人员的职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2014年相比,2021年眼科机构中一级眼科机构的医师(130人减至28人)、护理人员(152人减至50人)、技术人员(33人减至11人)和专职验光师人数(44人减至12人)均减少。与2014年相比,2021年配置眼科A超检查仪、眼底照相机、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设备的眼科机构覆盖百分比增加量(35.1%、28.9%和25.4%)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21年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玻璃体注药术和虹膜等相关手术的眼科机构覆盖百分比增加量(30.2%、24.7%和20.7%)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从2014至2021年山西省眼科医疗资源及服务能力总体有所发展,但仍存在眼科机构类型结构变化和职称比例不合理、基层眼科机构人力资源不足、眼科设备配置和技术能力提高缓慢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省域视角下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近年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尽管中医药服务在政府推动下处于上升状态,但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对2016-2021年中医药资源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目前中医药资源配置综合评分不高,四川、北京、重庆、浙江、内蒙古排名相对靠前;中医药资源呈空间聚集性分布;资源配置不均衡性主要来源于各省份之间差异;建议加大中医药科学统筹规划力度,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医科背景下的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人才培养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出的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匮乏问题,更突显了改革发展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医防分离”现实困境中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健康中国战略下新医科建设对预防医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加大预防医学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力度、培养“顶天立地”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实施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全体医学生教育、建立健全预防医学继续教育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立全链条闭环的研究体系支撑公共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临床医学专业执医准入的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考核、制定“医防融合”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平战结合”模式下的公共卫生人才预备役制度等一系列具体建议,以期对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乡村振兴背景下上海农村中医药服务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人口公平性”维度分析上海农村中医药服务的资源配置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及中医药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农村中医药服务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上海农村中医药卫生资源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从2016年2月22日至2022年9月,全国农村中医药服务政策文件共纳入27份71条;上海1 235家样本村卫生室2019年中医诊疗设备、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诊疗人次、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中药配置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7、0.20、0.40、0.80、0.80;总泰尔指数介于0.090 6~0.396 9,泰尔指数贡献率除中医诊疗人次外,其余四组指标组内大于组间,与基尼系数的结果保持一致。结论:上海农村中医药服务发展在全国处于前列,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良好,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影响上海农村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的不公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中医医疗资源分布及变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中医医疗资源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合理配置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2014—2021年度《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采用AcrGis 10.8软件分析我国31个省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床位、人员的数量分布及变化情况,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中医医疗资源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人员数和床位数分别从2013年的41 966家、89.47万人和79.42万张增加到2020年的72 355家、151.30万人和143.29万张;各省份中医医疗资源总量排名变化不大,四川、广东、山东等省份处于领先地位,中西部地区总体排名靠后;中医类门诊部(诊所)对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的贡献最大( r=0.96),而中医类医院对中医药人员和床位数量增长的贡献最大( r=0.65, r=0.66)。 结论:近年来,我国中医医疗资源总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应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以特色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重点地区政策倾斜和典型地区示范引导作用,优化中医药文化氛围,推动中医药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务从业人员视角下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势效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中医药参与优势的调查,探索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优化建议.方法:检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对北京市2 995名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医药优势和参与现状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982份,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从业人员对中医药参与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其普遍认为中医药在疫病防治、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0~6岁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整体上,重视程度、人才配置、基础建设、公众认知和资源均衡等多方面存在不足.结论:为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从优化中医药参与疫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儿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相关机制来扩大中医药参与的优势效用,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育和管理、重视中医药基层与均衡配置资源等方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DEA-M almquist指数的长江经济带中医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估2017-2021年长江经济带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科学配置中医类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中医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的BCC模型,对2021年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静态分析.采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7-2021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2017-2021年长江经济带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投入指标(机构数、床位数及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出院人次呈逐年下降趋势,诊疗人次呈逐年增加趋势.2021年长江经济带中医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综合效率总均值为0.856,有3个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达到DEA强有效,8个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为非DEA有效,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201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总均值为0.863,其中10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1.2017-2021年长江经济带中医类医疗机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总体趋势,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指数变化模式均为先增后减.结论 2021年长江经济带中医类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亟须提升,其中规模效率是其主要制约因素,且各区域间的配置效率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合理控制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规模,创新其管理模式,科学地制定区域规划,从而实现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十四五"时期我国中医药发展注意力配置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注意力配置情况,提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方法 通过检索卫生行政部门相关网站,搜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文本.基于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运用NVivo 14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分析,基于关键词词频比较各地、不同经济区域/行政区域中医药发展的注意力配置情况;运用NVivo 14软件的编码功能挖掘关键词对应的关联词,分析不同经济区域/行政区域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工具选择和资源布局重点.结果 最终确定与中医药发展规划吻合的10个关键词,即中医、发展、服务、健康、文化、人才、创新、中药、特色、传承.词频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江苏省、吉林省和河北省的关键词总词频相对较高,均超过800次;东部地区、直辖市的关键词平均总词频相对较高,分别为823.60次、813.00次.关联词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医药发展政策工具选择和资源布局重点上,四大经济区域均注重中医医院(医疗机构)建设、中医药的文化传播和传承创新,三类行政区域均注重中医医院(医疗机构)建设、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中医药的文化传播和传承创新;在其他关键词相同的情况下,各经济区域/行政区域仍有个性化的政策工具选择和资源布局重点.结论 各地、不同经济区域或行政区域对中医药发展的注意力配置情况差异较大,中医药优质资源的区域间分布不均衡问题突出.建议持续优化中医药发展注意力配置策略,打破区域内、区域间中医药发展壁垒,充分利用好中医药发展政策工具箱,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四川省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对健康公平性调节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31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在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公平性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为缩小社会经济水平带来的健康不公平问题提供新方法.方法 2022年6-10月,采用分层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四川省14个县区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信息、居民的自评健康状况、收入情况等基本情况以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部分,使用STATA 18软件用集中指数法分析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差异,利用PROCESS v4.2进行回归分析,根据交互作用系数判断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是否存在调节作用,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四川省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床位配置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50 43、0.282 40、0.198 95;收入水平是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因素;收入水平×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作为交互变量对自评健康状况有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调节变量系数为0.234,交互作用系数为-0.049(P均<0.05);采用简单斜率法验证结果显示对于低素养人群而言,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健康状况起显著调节作用(Effect=0.044,sx-=0.013,P=0.001),对于中素养人群而言,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健康状况起显著调节作用(Effect=0.025,sx-=0.009,P=0.008),对于高素养人群而言,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健康状况不起显著调节作用(Effect=0.006,sx-=0.012,P=0.645).结论 我省的健康不平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可以减弱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差距,因此,制定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政策是有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