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特色的ERAS理念下多学科合作在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研究中医特色的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多学科合作在高龄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通过多学科合作模式,采用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中药内服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干预结束后,从多项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尿潴留、便秘、压疮、深静脉血栓、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评分,HAMD、HAMA心理状态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骨折愈合X线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医特色的ERAS理念下多学科合作模式,内外兼治,可极大地促进高龄骨折患者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研究在厘清中医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研制进展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人工智能对物理世界的智能管控经验,提出构建以中医经典著作原创思维为核心,以中医知识图谱和领域本体构建为肇始,将临床全域多场景数字化原态保护和中医经典著作"数字孪生"活态传承突破作为重点,着力于实现临床决策、流程管控、人机交互全面智能化的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将在中医辨证的辅助决策过程中,基于病机演变特点,融合中医经典著作、图像资料、影音资料、心理行为等多模态数据,充分还原中医病机链变化的脉络和前人的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解决辅助决策系统信息采集界面操作繁琐和临床医生问诊思路混乱的问题.数字孪生仿真功能将模拟多复诊多模态的患者情况,尤其聚焦于复诊时患者病情数据的动态变化,最终实现多模态时序数据的集成与融合来为临床判别提供参考,完成合作博弈下的中医智能诊疗过程.研究期望为构建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提出新的思路,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智能化应用与传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味黄连解毒汤对早期乳腺癌切除术患者肿瘤缓解率、近期复发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早期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应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对其肿瘤缓解率、近期复发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6例早期乳腺癌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4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肿瘤缓解率、1个月复发率、生存质量、疲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缓解率88.64%高于对照组肿瘤缓解率71.43%(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4.55%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9.05%(P<0.05).观察组国内活动、家庭关系、心理状态及工作与经济形势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iper疲乏自评量表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级发生率最高,观察组为18.18%(8/44),对照组为14.29%(6/4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早期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近期复发率,提高肿瘤缓解效果及生存质量,且未新增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多层网络的系统辨证脉学诊断模式探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医脉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人体常变概况,但需要建立一个客观化、逻辑化的诊断模式.将多层网络的概念迁移至脉象与疾病的关系中,通过输入提取25对脉象要素节点构建时空脉象网络,在中医学知识体系指导下对节点建立连边,提取出病因层、体质个性层、心理状态层、功能失调层及结构紊乱层,最终输出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因病机及疾病演化过程的认识,从而指导临证辨治,形成以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网络为主导的疾病诊断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芳香疗法联合情绪释放技术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中医芳香疗法联合情绪释放技术(EFT)对失眠症患者中医症状、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与心理支持)、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芳香药枕疗法)、C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EFT疗法)、D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芳香药枕疗法和EFT疗法),每组各30例.干预周期为14 d.分别于患者入组24 h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B组、C组、D组的中医证候评分、PSQI量表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D组中医证候评分[(9.92±3.04)分]、PSQI量表评分[(10.27±2.59)分]、焦虑[(8.26±1.59)分]、抑郁评分[(8.14±1.71)分]均低于 B 组[(19.15±3.72)分、(12.50±2.61)分、(11.55±2.05)分、(11.62±2.11)分]和 C 组[(18.96±3.50)分、(12.14±2.78)分、(11.90±2.18)分、(11.39±2.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芳香疗法联合EFT疗法可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中医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分消走泄法探讨早泄的辨证论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早泄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夫妻关系和谐及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早泄有一定优势.分消走泄法是治疗湿热病的常用方法,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多有发挥,当前对男科疾病也有指导意义.本文认为早泄的病机主要包括脑-心-肾-精室轴紊乱、湿热阻滞精关并迫精外泄2个方面.基于分消走泄法论治早泄,注重从形神同调、脏腑分治及祛除湿热角度着手,用药强调在疾病治疗中同时关注机体各脏腑功能和精神的调和,使湿热等病邪分消祛除体外,又贵在佐轻灵药品上达醒脑,宣开郁结,精室安宁,精关得控得养,从而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改善早泄症状,实现身心同治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皮质醇觉醒反应探讨高神经质人群基础应激表现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从皮质醇觉醒反应角度探讨高神经质人群基础应激表现特征.方法 于2014年9月至11月招募北京中医药大学健康女性受试者50人,借鉴心理学神经质人格的概念,将受试者分为高神经质组(28人)及低神经质组(22人),入组时通过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人格问卷、健康调查问卷分析受试者的身心健康表现,再于受试者月经黄体中晚期进行皮质醇觉醒反应实验探讨两组在基础皮质醇水平及应激变化上的异同点.结果 高神经质组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得分高于低神经质组,艾森克人格测验内外向倾向分量表得分低于低神经质组(P<0.05).高神经质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低神经质组(P<0.05).高神经质组叹气、怕冷、口干、疲劳、食欲改变、全身疼痛出现频率高于低神经质组(P<0.05).不同测量时间点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低神经质组不同测量时间点的简单效应显著(P<0.05),多重比较发现,低神经质组醒来即刻0min的皮质醇浓度低于晨起后30、45、60min(P<0.05);高神经质组不同测量时间点的简单效应不显著(P>0.05).不同组别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醒来的即刻0min,晨起后45 min和晨起后60 min组别的简单效应显著(P<0.05).醒来的即刻0 min高神经质组皮质醇浓度高于低神经质组,而在晨起后45、60 min高神经质组皮质醇浓度低于低神经质组(P<0.05).结论 高神经质人群具有基础应激高水平、应激变化减弱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相关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相关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门诊及海运仓、北新仓、北新桥、樱花园社区的765人进行调查.结合既往诊断、胃镜报告、胃食管反流病自测问卷评分将受试者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睡眠质量、心理因素,分析影响GERD发病的因素.结果 694人纳入最终研究.两组人均月收入、常住地、睡眠障碍、饭后久坐、饭后平卧、高腹压活动、运动强度、工作强度、快速进食、饱餐、粗粮、油脂丰富、豆制品、蔬菜、水果、饮食偏烫、嗜食生冷、嗜食酸性、嗜食甜食、饮食偏咸、烟熏食物、流食或半流食、宵夜、规律饮食、焦虑、抑郁、饭后-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强度(中等)、豆制品、规律饮食是GERD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人均月收入(5 000~<20 000、≥20 000元)、睡眠障碍、高腹压活动、工作强度(中等、较大)、饱餐、饮食偏烫、嗜食酸性、烟熏食物、焦虑、抑郁是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GERD发病的生活方式种类繁多,临床应给予针对性的身心干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调整,实现生活方式临床化,以减少及预防GER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借鉴整合医学模式探讨糖脂代谢病的中药防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整合医学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整合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整合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形成的新医学体系.糖脂代谢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核心,包括糖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其多阶段、多机制、多途径发病,多病并存等特点使管理难度增加,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本文借鉴整合医学模式,探讨中药在糖脂代谢病防治中的应用,包括借鉴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整个防治过程的动态整合.以脏腑相关为依据,整合中医发病机制;整合调控靶点,多途径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并利用代谢组学、基因测序等现代技术,优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实现协同增效.不仅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还注重其心理和情绪状态,整合身心同治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斑秃心身干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斑秃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传统治疗存在疗效有限、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可对患者造成多方面的负担.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斑秃的重要诱因,而心身干预对斑秃毛发再生的研究仍有限.本文简要分析了心因致斑秃的相关机制,概述了斑秃心身干预的研究进展,包括心理干预(催眠疗法、正念疗法、音乐疗法)、抗抑郁药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心理免疫疗法和中医心身干预,为斑秃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