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98例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胃十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嗳气、脘腹痞胀、食少纳呆、嘈杂反酸、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9.61、19.30、23.10、22.05、20.43、21.81、20.51、16.38, P<0.01);典型症状、腹痛症状、反流症状、腹泻症状、便秘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10、11.14、11.04、9.31、11.24、5.30, P<0.01);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96、6.85, P<0.01);入睡时间[(1.15±0.56)分比(2.11±0.75)分, t=7.18]、睡眠时间[(0.92±0.63)分比(1.52±1.12)分, t=3.27]、睡眠质量[(1.02±0.66)分比(1.96±0.80)分, t=6.35]、睡眠效率[(0.86±0.62)分比(1.68±0.85)分, t=5.46]、睡眠障碍[(0.92±0.36)分比(1.48±0.55)分, t=5.96]、日间功能障碍[(0.96±0.42)分比(1.97±0.87)分, t=7.32]、催眠药物[(0.98±0.45)分比(1.81±0.62)分, t=7.58]评分及总分[(6.85±1.47)分比(12.73±2.95)分, t=12.49]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可有效改善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SRPE)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22例SR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睾酮(T)、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夜间阴茎涨大实验(NPT)联合多导联睡眠监测(PSG)。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给予不同剂量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服药后4、24周随访疗效、不良反应、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快速动眼期(REM)觉醒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多数患者伴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4周疼痛缓解15例(68.18%),24周疼痛缓解12例(54.55%)。6例患者早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SRPE与T浓度无关,睡眠觉醒发生在快速动眼期,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原发性SRPE短期内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纤维肌痛综合征实验室相关诊断指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又叫纤维肌痛症,临床表现为弥漫性慢性肌肉及骨骼疼痛,并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抑郁发作以及认知和肠道功能障碍。由于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及适当的影像学检查,FMS的诊断多基于临床症状,但FMS的临床症状又缺乏特异性,目前的临床诊断标准多为排他性标准,因而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为进一步推动FM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本文围绕国内外FMS的实验室相关诊断指标[如Tau蛋白、脂联素、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S)和胱抑素C、血清铁蛋白、一氧化氮、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FM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起病侧对睡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不同起病侧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分析帕金森病运动症起病侧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共658例,按运动症状的起病侧分为左侧组(313例)和右侧组(3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评估其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采用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并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2(PDSS-2)、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筛查量表(RBDSQ)评估、分析其睡眠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左侧起病组帕金森病患者在NMSS评估中白天疲劳[2.00(0,4.00)分]、难以解释的肢体疼痛[4.00(0,4.00)分]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右侧起病组[分别为1.00(0,3.00)分, Z=-2.545, P=0.001和2.00(0,4.00)分, Z=-2.797, P=0.005]。两组患者在PDSS-2总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肢体不宁状态、周期性肢体活动、肌肉痉挛、早期困倦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RBDSQ的评估中,左侧起病RBDSQ总分[2.00(0,4.00)分]显著高于右侧起病组[1.00(0,3.00)分, Z=-4.363, P<0.001],左侧起病组在梦境内容、夜间行为、夜间运动、梦中自伤与伤害床伴、部分夜间异常行为、夜间觉醒、醒后梦境记忆以及睡梦紊乱等方面的发生率也高于右侧起病组。此外,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与高龄起病( OR=1.037,95% CI 1.018~1.057, P<0.001)、病程( OR=1.014,95% CI 1.010~1.018, P<0.001)、以姿势步态异常起病( OR=1.505,95% CI 1.058~2.141, P=0.023)相关。帕金森病患者合并RBD与左侧起病( OR=2.215,95% CI 1.395~3.515, P=0.001)、高龄起病( OR=1.045,95% CI 1.019~1.072, P=0.001)、病程( OR=1.014,95% CI 1.009~1.019, P<0.001)相关。 结论:左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肢体不宁状态、周期性肢体活动、肌肉痉挛、早期困倦等睡眠障碍的表现。同时,左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RB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明显高于右侧起病的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起病侧是影响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左侧起病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合并RBD的一个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皮质基底节综合征八例临床特点及其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的临床表现以及伴慢性疼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北京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CBS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主诉、神经系统查体及血液生化、肿瘤标志物、感染等实验室检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共收集到8例患者临床特征符合很可能或可能的CBS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对称的运动障碍,包括强直、震颤、肌阵挛、姿势步态异常等, 对左旋多巴反应差,其中7例患者存在失用,5例患者出现异己手,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8例患者中,7例患者头颅MRI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额、顶、颞叶等皮层萎缩,受累肢体对侧为著。5例患者行头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18F-FDG PET)检查,结果显示额、顶、颞、枕叶及基底节有广泛的葡萄糖代谢减低,症状较重的对侧更加明显。6例患者伴有疼痛,疼痛类型包括肌张力障碍性疼痛3例、神经病理性疼痛、肌肉骨骼性疼痛和不明原因疼痛各1例,其中1例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1例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疼痛缓解。 结论:皮质基底节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是不对称的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伴有失用、皮层感觉障碍和异己肢。头颅MRI和PET检查有助于明确临床诊断。疼痛可能是CBS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因性贲门失弛缓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导致食管功能受损、蠕动减少或消失、同步收缩为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本例患者起病急,既往无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病史,病情进展快,伴体重明显减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心理测评考虑为抑郁相关食管动力紊乱,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消失,体重增加,日常活动恢复。提示贲门失弛缓症除器质性病因外,还可能由心理因素导致,在临床中应注意甄别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快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伴与不伴RBD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门诊的特发性RBD(idiopathic RBD,IRBD)患者及神经内科门诊的早期PD患者,分为IRBD组(67例)、PD伴RBD组(PD+RBD,19例)、PD不伴RBD组(PD-RBD,22例)。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nit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3,UPDRS Ⅲ)、Hoehn-Yahr(H-Y)分级、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香港中文大学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Hong Kong,RBDQ-HK)、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Sniffin' Sticks嗅觉功能检测、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评定量表(scale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AUT,SCOPA-AUT)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包括日间嗜睡、RBD症状、抑郁、认知功能、嗅觉功能、疼痛程度及自主神经功能;患者均接受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对3组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睡眠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Krukal Wallis检验、 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3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7.009, P<0.05),PD+/-RBD的UPDRS Ⅲ及H-Y评分均较IRBD组增高(均 P<0.05),但PD+/-RBD两组间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的非运动症状ESS、MMSE、嗅觉功能、VA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与IRBD组[0(0,3)分]比较,PD+RBD组的HAMD评分[2(1,9)分]更高( P<0.05);3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SCOPA-AU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性功能方面,其中,IRBD组[8(4,14)分]、PD+RBD组[11(7,14)分]的SCOPA-AUT总分均较PD-RBD组[4(5,5.75)分]高(均 P<0.05),尤其是消化系统评分(均 P<0.05);PD+RBD组[(3.47±1.17)分]性功能评分较IRBD组[(1.78±0.60)分]高( P<0.05),泌尿系统评分也较PD-RBD组高( P<0.05)。3组患者的睡眠参数除REM氧减指数以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RBD组的REM氧减指数[21.30(6.10,34.00)/h]显著高于IRBD组[5.90(2.70,16.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PD伴RBD存在更严重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抑郁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RBD可能与更早期和更广泛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CU患者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应激性心肌病(SCM)是一种因强烈精神刺激或躯体应激导致短暂性心室扩大及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障碍,并伴有心电图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发病初期SCM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类似,容易误诊。ICU患者由于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躯体常常处于应激状态,同时ICU环境嘈杂,有创性检查操作多,使患者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出现烦躁、抑郁、恐惧、焦虑、疼痛及睡眠障碍等,所以ICU患者容易并发SCM,但因ICU患者发生SCM症状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优化治疗措施是改善ICU中SCM患者预后的关键。现针对ICU患者SCM的病因、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钙水平与帕金森病患者疼痛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钙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疼痛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PD患者111例及5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Hoehn-Yahr(H&Y)分级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定PD的运动症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问卷(RBDQ-HK)、King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分别评估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39项PD调查表(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PD患者血清钙水平低于对照组( t=3.733, P<0.001),PD伴疼痛患者血清钙水平高于PD不伴疼痛患者( t=-3.238, 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钙水平与PD伴疼痛呈正相关( r=0.320, P=0.001);基于血清钙水平对PD伴疼痛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662)及敏感度(28.9%)较低,进而对PD伴疼痛患者的KPP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KPPS评分与UPDRSⅢ( r=0.383, P=0.009)、HAMD-17( r=0.303, P=0.043)、HAMA-14( r=0.303, P=0.043)、PSQI( r=0.304, P=0.042)、PDSS( r=-0.417, P=0.004)评分均相关。 结论:PD患者血清钙水平降低,PD患者血清钙水平与疼痛相关,但PD患者疼痛仍受其他较多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支持性心理干预结合雷火灸对反流性食管炎伴心理障碍患者情绪及复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5/5/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雷火灸对反流性食管炎(RE)伴心理障碍患者情绪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7月于某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51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75)接受常规护理及雷火灸治疗,干预组(n=76)在此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通过常规通用量表和标准化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负面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雷火灸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精神病性、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各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t=2.206,2.002,2.267,2.095,2.166,2.131,2.287,2.149,2.421;P<0.005);干预组患者的 SDS、SA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46,2.339;P<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83,7.793,3.166;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情感活动、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t=0.246,0.158,1.266,1.112,1.157;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饮食、生活规律、正确用药、按时复查)较对照组明显提高(x2=4.158,1.106,4.095,4.594;P<0.05),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x2=4.836;P<0.05).结论:对伴心理障碍的RE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和雷火灸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态,调节不良情绪,提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的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5/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