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二氢卟吩e6的光动力疗法联合替硝唑对牙周炎大鼠协同治疗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抗生素替硝唑(tinidazole,TNZ)对牙周炎大鼠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对18只SD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6组(每组3只):阳性对照组、Ce6 组、TNZ 组、混合物Ce6/TNZ 组、Ce6加光照(Ce6+L)组、Ce6/TNZ加光照(Ce6/TNZ+L)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考察Ce6(质量浓度为0~20 mg/L)、TNZ(质量浓度为0~16.6 mg/L)及其混合物Ce6/TNZ对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Ce6、TNZ和Ce6/TNZ及结合635 nm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对牙周炎大鼠牙菌斑生物膜中活性氧生成的触发效应,评价Ce6的光动力性能;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活菌/死菌染色法考察各种治疗的体外抗菌性能,并计算Ce6介导的PDT联合TNZ的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采用凋亡试剂盒流式检测各种治疗对鼠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的诱导效应。各组大鼠局部给药后行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治疗结束后用显微CT评价PDT联合TNZ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的抑制效应。 结果:Ce6、TNZ、Ce6/TNZ在预设浓度范围内L929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激光照射后,Ce6与Ce6/TNZ的牙菌斑生物膜中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绿色荧光,触发了菌斑内活性氧大量生成;但在不同浓度下,Ce6/TNZ的牙菌斑存活率分别为(85.4±5.5)%、(76.0±8.9)%、(61.7±0.6)%、(56.3±2.6)%、(43.5±0.6)%,均显著低于Ce6和TNZ组( P<0.01),且各药物浓度点对应的CI<1.0,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Ce6+L与Ce6/TNZ+L具有显著强于Ce6与Ce6/TNZ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 P<0.01)。牙周炎大鼠体内,Ce6/TNZ联合激光照射能有效抑制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体积、骨体积分数分别为(1.49±0.07)mm 3和(47.08±0.71)%,颊、腭侧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分别减小至(2.13±0.07)和(1.94±0.10)mm。 结论:基于Ce6的PDT联合抗生素TNZ对牙周炎大鼠有协同治疗作用,能有效杀伤牙菌斑,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抑制牙槽骨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光热治疗辅助根管冲洗治疗根尖周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根尖周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发的根尖周炎症,根管微生物既能直接破坏根尖区牙槽骨,也能刺激根尖周组织产生炎症,进而刺激牙槽骨吸收.根管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感染,终极目标是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根管冲洗是根管治疗中的重要步骤,理想的根管冲洗剂应符合上述两大目标并且细胞毒性较小.光热治疗(PTT)是一种新型的抑菌方法,可以利用光热材料将光能转变为热能以控制感染,并且能调节组织修复过程,促进成骨过程并抑制破骨吸收.PTT还能与光动力治疗(PDT)形成协同抗菌效应.PTT应用于根管冲洗,有希望实现根管治疗的两大目标.本文总结了PTT对感染根管中常见微生物的抗菌作用和对根尖区骨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且初步探讨了PTT和PDT的协同效应,为PTT在根管冲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菌光动力疗法与全身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比较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与全身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搜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共7个数据库,搜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1月止,被搜索文献的语言类型为中文或英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Cochrane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 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4.0软件对被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共有8篇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后3个月时,当光敏剂(PS)为亚甲基蓝(MB)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aPDT对探诊深度(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后3个月时,当PS为吩噻嗪氯时,SRP+全身抗菌药物对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aPDT(P<0.05).治疗后3个月,SRP+aPDT/SRP+全身抗菌药物对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BOP)的改善效果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6个月,SRP+aPDT/SRP+全身抗菌药物对PD、CAL、BOP的改善效果均无明显区别(P>0.05).与基线期相比,治疗后3个月时,SRP+aPDT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0.80±0.19)mm、(0.94±0.29)mm、19.74%±1.91%(P<0.05);而SRP+全身抗菌药物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1.02±0.27)mm、(0.95±0.25)mm、19.39%±11.83%(P<0.05).治疗后6个月,SRP+aPDT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1.37±0.47)mm、(1.29±0.52)mm、28.97%±2.43%(P<0.05);而SRP+全身抗菌药物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1.55±0.53)mm、(1.34±0.49)mm、29.34%±10.47%(P<0.05).结论 SRP+MB-aPDT对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全身抗菌药物;SRP+全身抗菌药物对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吩噻嗪氯-aPDT,MB-aPDT或许能成为全身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的替代方法.牙周炎类型、2型糖尿病、吸烟、aPDT次数、全身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治疗时间等因素对于SRP+aPDT/SRP+全身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影响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载锰单原子纳米酶和驱蛔素的壳聚糖水凝胶制备及其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设计一类共载锰单原子纳米酶(manganese single-atom nanozyme,MnSAE)和驱蛔素(ascaridole,Asc)的壳聚糖靶向水凝胶,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根除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首先以NH2-PEG-COOH为连接臂,将脲基(urea-)修饰到壳聚糖的C6-羟基上,制备壳聚糖靶向材料脲基PEG壳聚糖(Urea-PEG-Cs,UPCs),然后以中空的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8,ZIF-8)为模板吸附锰离子(Mn2+),并通过高温热解法构建MnSAE,最后将MnSAE和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的药效成分驱蛔素加入到UPCs溶液中,构建共递送MnSAE和驱蛔素的壳聚糖靶向水凝胶(Asc/MnSAE@UPCs);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UPCs结构进行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水凝胶的形态和元素分布.并对水凝胶的释药、溶胀率、黏附性、类酶催化活性和体外安全性进行评价;最后考察其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活性和胞内产生活性氧能力.结果 1H-NMR、FTIR结果表明,脲基修饰到壳聚糖骨架上.Asc/MnSAE@UPCs水凝胶为片状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溶胀性、黏附强度和体外安全性;该水凝胶具有过氧化物酶和氧化物酶活性,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与驱蛔素联用发挥优异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结论 Asc/MnSAE@UPCs水凝胶能够整合MnSAE和土荆芥的中药单体成分驱蛔素的优势,发挥优异的化学动力、化学治疗的协同靶向抗菌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纳米光敏剂UBI/PCN-224的制备和性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减少皮肤和软组织等发生感染,本研究基于抗菌肽和卟啉光敏剂,使用溶剂热法合成构建了可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纳米光敏剂UBI/PCN-224.使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光谱仪检测其形态表征和明暗环境下单线态氧产生的效果.然后将纳米光敏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使用扫描电镜观测靶向结合与杀菌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出的粒径大小为 80 nm的靶向纳米光敏剂UBI/PCN-224,可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直径超过 100 μm的聚合物.在光照 2 min后,即可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活性氧成分.本研究制备的纳米光敏剂UBI/PCN-224 可作为新型靶向抗菌剂应用于耐药细菌感染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二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对AIDS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二甲基蓝(DMMB)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APDT)在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AIDS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住院患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行DMMB介导的APDT治疗,对照组给予5%碳酸氢钠含漱联合制霉素局部点涂患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色念珠菌菌数的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白色念珠菌清除率分别为73.00%和52.00%(P<0.05),两组治疗后白色念珠菌菌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研究组减少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MB介导的APDT对AIDS患者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有明显的疗效及较好的杀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动力疗法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周病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以牙周炎为主,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机械疗法、抗生素疗法和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光动力抗菌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是通过低能量的激光激活光敏剂,杀伤致病菌,对牙周炎进行无创治疗的疗法.该文就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在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创面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JUC)应用于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创面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科室就诊的231名使用光动力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光动力治疗期间,每次光动力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局部使用硼酸溶液外敷,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和长效抗菌材料JUC局部外用.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56%,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总复发率为3.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82%、10.57%、4.07%、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后,应用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联合长效抗菌材料JUC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疼痛感,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因其临床疗效确切且毒性不良反应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1-3]、皮肤病[4-5]、抗菌[6-7]、免疫相关疾病[8-11]等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n fl 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未明、与免疫介导有关的胃肠道疾病,常规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存在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大、费用高、病情易反复等弊端[12].因此,PDT的出现为IB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有关PDT治疗IBD的研究不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对多药耐药菌及菌膜杀菌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ACT)对3种临床常见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sa aeruginosa,MDR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s+ E.coli)的杀菌效果进行比较,并初步探索对菌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3种耐药菌确定激光照射的最佳强度和光敏剂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TBO)的最适剂量范围.考察TBO-PACT对3种耐药菌在活菌数和杀灭对数值的影响,及3种耐药菌对PACT敏感性的差异,并通过革兰染色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研究TBO-PACT对MRSA和MDRP生物膜的杀菌效果.结果 单纯激光照射对3种耐药菌株的杀伤效果较弱,随着激光强度增加呈现一定的增强.加入TBO后可提高对细菌的杀伤效果(P<0.001).然而,随TBO浓度增加,3种耐药菌株实验组的杀灭对数值先增后减,在TBO浓度为16.67 μg/ml时均达到峰值;3种耐药细菌对PACT的敏感性依次为MRSA>ESBLs+ E.coli>MDRP.光镜及电镜下的研究结果提示,PACT可抑制MRSA和MRDP菌膜的形成.结论 PACT对于耐药菌感染是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未来若用于临床难治性的创伤感染,可减少院内细菌耐药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