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孢霉,1例为侵染链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孢霉在35 ℃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型鉴定及种系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虫种类型和种系发育关系,为探索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提取8份甘肃省迭部县洛大行政村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DNA,采用PCR法扩增分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片段,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经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甘肃省迭部县犬利什曼原虫种系发育关系。结果: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均扩增出约320 bp的片段,与目标序列ITS-1大小一致。ITS-1序列比对显示,8份样本与婴儿利什曼原虫MG969403、MN648755虫株序列同源性为99.1% ~ 100.0%;系统发育树显示,8份样本均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为一支。结论:甘肃省迭部县8份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犬血液样本的原虫种型均为婴儿利什曼原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16S rDNA及ITS高通量测序分析甲真菌病病甲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和真菌微生物菌群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及健康甲的甲屑样本,提取甲屑菌群总DNA,以细菌16S rDNA的V3-V4区序列及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目标序列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对所测序列采用USEARCH和mothur软件进行OTU聚类分析,采用Wilcoxon rank sum test方法进行α多样性分析,采用相似性分析(Anosim)进行β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方法进行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入组甲真菌病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按年龄分青年组(18 ~ 35岁)10例,中年组(36 ~ 60岁)11例,老年组(大于60岁)10例。α多样性分析显示,病甲组标本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甲组( W = 290, P = 0.007),而Simpson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甲组( W = 663, P = 0.010),病甲组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均匀度低于健康甲组,病甲在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健康甲无明显区别。β多样性分析显示,基于un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菌群: R = 0.0052, P = 0.331;真菌菌群: R = 0.0036, P = 0.337);基于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在细菌菌群及真菌菌群的丰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01)。在物种组成上,病甲组较健康甲组丰度显著降低的细菌菌群有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伯克氏菌目、罗尔斯顿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而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葡萄球菌属明显高于健康甲组。病甲组显著升高的真菌菌群有散囊菌纲、爪甲团囊菌目、未分类锤舌菌目、关节皮肤真菌科、黑团孢属、白粉菌属、铁艾酵母属、毛癣菌属、十字花科白粉菌、红色毛癣菌、合轴马拉色菌,而酵母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科、隐囊菌科、念珠菌、链格孢菌较健康甲组显著降低。 结论: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明显的差异,真菌菌群仅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RVVC患者阴道菌群结构及地榆炭醇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以及地榆炭对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9-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5例RVVC患者(RVVC组),并招募10名健康育龄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和内转录间隔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RVVC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特点,并基于FUNGuild数据库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另外,对临床样本中的白色念珠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平板计数法评估地榆炭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 RVVC患者的细菌菌群以乳酸杆菌属为主,且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优势菌.与对照组相比,RVVC患者阴道真菌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S显示两组菌群表现出明显分类,LEfSe分析发现念珠菌属和副球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且以白色念珠菌为优势菌.FUNGuild功能分类预测未定义腐生菌是RVVC组中最丰富的类群,远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丰度.此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地榆炭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加(25、50、100、200 μg/mL),白色念珠菌菌落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50、8.722、9.137、9.144,P均<0.05),而卷曲乳酸杆菌菌落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52、6.288、10.440、8.742,P均<0.05).结论 RVVC患者阴道菌群发生紊乱,主要以惰性乳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优势菌.地榆炭醇提取物对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且促进卷曲乳酸杆菌的生长,可为防治RVVC的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诃子基原物种及其混伪品的形态鉴别与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鉴别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的新鲜果实进行烘干,观察其干燥前后的形态;提取样品DNA,采用DNA条形码内转录间隔区 2(ITS2)序列和psbA-trnH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测序,采用DANMAN 7、MAGE 6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计算Kimura 2-paramete遗传距离,并构建邻接法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观察发现,诃子、绒毛诃子果实干燥前后与混伪品有较大的差异,可以通过形态差异进行鉴别;DNA条形码序列表明,诃子和绒毛诃子ITS2 序列基本一致,仅发现 4 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但不能由此对两者进行区分;诃子和绒毛诃子的psbA-trnH序列存在 2 处明显差异,可对两者进行准确区分;绒毛诃子中存在 2 种类型的单倍型,其明显差异在于是否在psbA-trnH序列上存在 1 段 16 bp的串联重复序列;混伪品与诃子、绒毛诃子之间具有较大的psbA-trnH序列差异,可直接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比对进行区分;对市场上流通的诃子炮制品进行鉴定发现,其多为 2 种单倍型绒毛诃子,且存在毛诃子混伪的情况.结论:利用psbA-trnH序列可准确鉴别诃子、绒毛诃子及其混伪品,发现绒毛诃子中存在 2种类型的单倍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ITS条形码的滇鸡血藤及混伪品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滇鸡血藤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滇鸡血藤单倍型数据库,建立快速、准确鉴定滇鸡血藤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以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为材料,利用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总DNA,对ITS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及测序分析,使用DNAMAN软件统计其片段长度及变异位点个数,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法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滇鸡血藤ITS序列片段长度为675 bp,共包括19种单倍型,与其主要混伪品的差异位点为212、223、224 bp,系统发育树显示,ITS序列能够区分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结论:ITS条形码可以作为区分鉴定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分子条形码,包含19个单倍型的单倍型数据库覆盖了滇鸡血藤全部的单倍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不同地理种群腐食酪螨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不同地理种群腐食酪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方法 2018年6-7月在安徽省芜湖市(WH)、阜阳市(FY)和河北省石家庄市(SJZ)、张家口市(ZJK)4个地区的面粉厂和米厂采集螨虫标本并经形态学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分子鉴定筛选出腐食酪螨,PCR扩增腐食酪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并测序.使用Chromas 2和DNAStar 1.00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校对和拼接,使用DnaSP 5.10.00软件计算各种群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态性(Pi),用MEGA 10.2软件包分析种群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指数(Fst)及基因流(Nm),用Arlequin3.1软件计算Tajima's D值和Fu's FS值并进行中性检验和分子方差分析,使用Network 10.2基于Median-joining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关系图,采用最大似然法(ML)对单倍型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腐食酪螨呈椭圆形,表皮柔软,乳白色或黄棕色,口器高度变异或退化;本研究获得的cox1与GenBank中腐食酪螨cox1(登录号:LC 190838.1)的序列一致性大于98%.腐食酪螨样本Cytb基因长度为372 bp,16个单倍型(H1~H16)中仅H4为共享单倍型(为来自WH和FY种群的9个个体共享),其余为独享单倍型.4个地理种群Hd较高,整体值为0.895(>0.5),其中以WH种群最高(Hd=0.867),SJZ种群最低(Hd=0.464).基于Cytb序列分析显示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Pi>0.005);分子方差分析可见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Fst>0.15(P<0.0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腐食酪螨Tajima's D值为-0.737 22,Fu's FS值为2.336 33(均P>0.05).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进化树结果一致,4个地理种群个体相互交织分布,仅ZJK种群个别个体聚为另外一支.ITS序列长度为1 259~1 405 bp,32个单倍型(G1~G2)均为独享单倍型.4个地理种群Hd较高,整体值与分别值为1.000(>0.5).基于ITS序列分析显示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Pi>0.005),Fst>0.25(P<0.05);Tajima's D 值和 Fu's FS 值分别为 2.030 29 和 3.044 54(均P>0.05).单倍型网络图与系统进化树结果一致,WH、FY、SJZ种群单倍型聚为一支,ZJK的单倍型单独聚为一支.结论 腐食酪螨4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种群间存在较大遗传分化,FY种群可能有向WH种群扩张的历史,不同腐食酪螨地理种群间发生局部高水平基因交流,未发现明显地理分布格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实验室检测与分子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对深圳市1例输入性黑热病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子溯源分析以确定感染虫株.方法 收集2023年3月15日深圳市确诊1例黑热病病例的骨髓穿刺液和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测.对患者骨髓穿刺液涂片姬姆萨染色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对血液样品采用内脏利什曼原虫快速诊断试剂(rk39)进行血清抗体检查,并提取全血DNA,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Ⅰ(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1,ITS-1)序列并测序比对,同时基于ITS-1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对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查见大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为黑热病,患者血液采用rk39快速诊断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PCR扩增出ITS-1基因产物序列与预期大小一致,经NCBI数据库中比对,与婴儿利什曼原虫ITS-1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确定感染虫株为婴儿利什曼原虫.对扩增的ITS-1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发现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到一个分支,且与所选的参比序列中的KC347299距离较近.结论 深圳市1例黑热病病例是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在我国仍时有发生,应加强非疫区医务人员诊断技术,积极配合使用新的诊断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同时应提高对利什曼原虫的防控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山西省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山西省晋北的山阴县、晋中的祁县和晋南的稷山县绵羊粪样,并提取粪样基因组DNA.利用捻转血矛线虫种特异性引物,扩增样品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ITS-2)部分序列,经凝胶电泳观察和DNA测序分析鉴定其种属,评估不同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现状.取PCR阳性样品,采用扩增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保守引物,PCR扩增ITS全长序列并测序,在DNAMAN 9.0中与GenBank中已公开的捻转血矛线虫ITS-2和ITS全长序列进行比对,查找碱基变异位点.使用DNAstar 7.1软件计算捻转血矛线虫ITS序列的碱基含量,并对GenBank中已报道的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18条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及本研究获得的2条ITS全长序列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ITS全长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 共采集401份绵羊粪样,其中69份粪样扩增出ITS-2片段(占17.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ITS-2部分序列与捻转血矛线虫(GenBank登录号OQ674251)的序列相似性为100%,故鉴定为捻转血矛线虫.其中山阴县、稷山县和祁县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分别为47.4%(64/135)、3.0%(5/169)和0(0/97).69份ITS-2阳性的粪样中,4份样品成功扩增出ITS全长序列,其存在两种基因型,且这两种基因型之间仅在ITS-1序列中226 bp处存在1个碱基差异.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全长序列的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两种基因型之间的变异率仅为0.1%;18条不同地区和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的序列间变异率为0~2.6%.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鉴定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OP518297和O P518298)与来自美国(GenBank登录号EU086378)、老挝(GenBank登录号AB908961)和中国其他地区(GenBank登录号HQ844231)的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上;捻转血矛线虫的群体遗传结构无明显的地理和宿主相关性.结论 山西省调查地区的绵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较高,捻转血矛线虫的遗传变异率较低,与其他地区、不同宿主来源的捻转血矛线虫之间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绿背山雀人工巢箱真菌多样性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真菌是巢穴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鸟类的生存、繁殖和环境适应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悬挂人工巢箱招引绿背山雀(Parus monticolus)入住,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技术,对绿背山雀繁殖成功巢箱与筑巢未产卵巢箱真菌群落的组成差异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98.81%)是繁殖成功巢箱内微生物的主要菌门:子囊菌门(85.59%)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33%)是筑巢未产卵巢箱内微生物的主要菌门.在属水平上,繁殖成功巢箱的优势属为拟单宽皿菌属(Phialemoniopsis,83.04%)、曲霉属(Aspergillus,4.75%)、子囊菌属(Arthroderma,4.29%)和柄帚霉属(Scopulariopsis,1.78%);筑巢未产卵巢箱的优势属为拟单宽皿菌属(36.06%)、曲霉属(14.53%)、青霉属(Penicilliu,6.22%)、单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5.80%)、德巴利酵母菌属(Debaryomyces,1.67%)和蝶孔耳属(Papiliotrema,1.09%).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筑巢未产卵巢箱中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繁殖成功巢箱(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繁殖成功巢和筑巢未产卵巢箱之间的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LEfSe分析共检测到19个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生物标记物,繁殖成功巢箱和筑巢未产卵巢箱的显著生物标志物分布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中,两种巢箱的标记物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说,与繁殖成功巢相比,筑巢未产卵巢内分布有更多的潜在病原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