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在农学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面向农学大类招生的本科生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和内容抽象程度高的知识体系特性.在新农科背景下,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存在知识框架不系统、思政教育有待加强、学生科研素质不足,以及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提高专业素养为 目标,创设"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从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到科学研究,再到农业生产知识链的搭建,促进课堂学习与科学研究、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为新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知识链+思政+科教+产教"四融合 植物生理学 探索与实践 Knowledge chai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cience and education+industry and educa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军事科学院研究生招生简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军事科学院是全军军事科学研究的拳头力量,承担着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强军事科研工作组织模式创新的职责,肩负着加快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努力建设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使命.可招收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6个学科门类,26个学术学位、3个专业学位的硕、博士研究生(部分学科仅限军人报考),招生单位涵盖军事科学院所属13个直属单位.具体情况可电话咨询(杨老师,010-55475533),也可关注"军事科学院""军科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的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4+4"模式招生笔试对考查多学科背景本科毕业生医学相关学科知识储备的有效性。方法:2020年12月,以2020年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进入复试并参加笔试的58名考生的专业背景、本科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笔试成绩和录取结果为资料,对此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参加笔试的学生均来自国内"双一流"院校和全球高水平大学,本科为理学、工学、经济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专业,学生的笔试成绩与GPA之间不相关( r=0.052, P=0.701);拟录取的35名学生与未录取的23名学生的笔试成绩分别为67.0(62.0,71.0)分和58.5(52.5,65.0)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3.709, P<0.01)。 结论:参加笔试的学生本科专业背景呈现多样化;笔试对甄别学生医学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具有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耕作学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基于目前青海大学农学专业耕作学课程教学现状,结合线下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和实施经验,并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初步探索适合农学专业核心课程的线下一流课程教学模式.根据目前该课程实施情况,从耕作学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模式两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深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提出耕作学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改革思路和目标,并进行实践和推广运用,为农学专业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为青海大学农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保障,也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新农科"背景下基因工程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4/4/6
"新农科"建设要求对农林类人才培养的环节和方式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业新人才,从基因工程课程的教材、教学和教辅3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包括主编并出版"新农科"教材《基因工程》,创建以生产应用为主线的基因工程教学体系;运用BOPPPS法进行教学设计,修订课程大纲、教案和课件;组织、参与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以上创、改、赛"三步法"实现了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检测了教学体系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教学辅导的实效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新农科"背景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农学"的建设,可以为新时期农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欢迎订阅2024年《大麦与谷类科学》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大麦与谷类科学》创刊于1984年,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主办,属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农学会学术性期刊,内容具有创新性、应用性、系统性、导向性.40年来,期刊主要报道大麦、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燕麦等谷类作物的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内设栏目有:专论与综述、生理与生态、育种与栽培、土肥与植保、资源与环境、贮藏与加工、种质与品种、现代大农业、简讯与信息、人物介绍等.主要作者与读者为从事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的科技人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放牧蝴蝶——顾茂彬在海南岛创建蝴蝶牧场的思路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顾茂彬是中国林科院的研究员,20世纪50年代中从南京农业大学(当时称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分配到林科院位于广州的热带林业研究所,开始从事的是害虫防治,目标是保护林木,特别是那些幼嫩的树苗.在苗圃中,幼树常常遭受青虫的取食和伤害,例如,迁粉蝶幼虫喜欢取食珍贵的铁刀木,就得设法对付.从此,顾茂彬开始和蝴蝶打交道,在热带丛林里,真正伤害苗木的青虫难得见到,一旦成了蝴蝶,也像《画皮》中的妖精,飞来飞去让人爱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文献介评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细胞生物学》是西南大学农学专业以及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两年来,我们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了文献介评作业的规范性实践探索.结果表明,文献介评实践的规范性设计是合理可行的.对于学生来说,文献介评实践在拓展细胞生物学知识、加深对细胞生物学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但有一些问题,比如文献介评多人合作模式,还需要改进和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全程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作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畜牧领域)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的举例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满足现代专业学位教学要求,而且也难以让学生系统掌握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知识.本文在对开放式全程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案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全程案例教学设计中典型案例选择、案例的课堂讲解和组织讨论、案例的课堂总结以及课程教学评价等设计技巧与注意事项,为农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疆南疆民汉合班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学、畜牧兽医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的基础课.在民汉合班统一使用普通话和汉字授课的实际条件下,如何讲好民汉合班的生物化学课程并提高教学效果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是摆在各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生物化学教学团队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研发教学素材、制作视频公开课等以各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等,并对高校教师如何适应新疆南疆这种民汉合班的教学实际进行了实践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