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患者MRI动态功能连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应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动态功能连接(dFC)分析方法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SL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动态特征异常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NPSLE女性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记录患者的补体C3、C4、CH50水平、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用量、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和损害指数(SDI)评分。同期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所有被试均行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检查。使用GIFT软件对MRI数据进行空间组独立成分分析并挑选出29个独立成分(IC)作为内在连接网络;使用滑动时间窗技术进行dFC分析得到5个功能连接状态(state)及dFC指标(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转换次数)。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算不同状态内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dFC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NPSLE组的dFC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共入组45例NPSLE患者和35名HC,两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327、-0.460, P>0.05)。在state4弱连接中,NPSLE组与HC组相比,时间分数增大,平均停留时间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496、-2.462, P<0.05);在state3强连接中,NPSLE组与HC组相比,小脑后叶脑区(IC39)与基底节脑区(IC10)之间功能连接(FC)增强( t=-5.201, P<0.05),小脑后叶脑区(IC39)与颞叶脑区(IC5)、颞叶脑区(IC7)、顶上小叶脑区(IC65)( t=4.212、5.572、4.415, P<0.05)、中央旁小叶脑区(IC12)与后扣带回脑区(IC15)之间FC减弱( t=3.893, P<0.05)。NPSLE患者的SDI评分与state1、state3强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及平均停留时间均呈负相关( P<0.05),SLEDAI评分与state1、state2强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均呈负相关( P<0.05),SDI及SLEDAI分别与state4弱连接状态的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均呈正相关( P<0.05)。NPSLE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CH50水平分别与转换次数呈正相关( r=0.428、0.354、0.385, P<0.05);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用量与转换次数呈负相关( r=-0.466, P=0.001)。验证分析可有效重复实验结果。 结论: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dFC方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有效识别NPSLE患者脑功能连接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NPSLE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动态对比增强MRI定量参数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相关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DCE-MRI检查,观察MRI特征,并记录DCE-MRI定量参数,包括转运常数(K trans)、容积分数(V e)和速率常数(K ep)。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法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胃癌T分期、HER2、EGF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诊断胃癌T分期的效能。 结果:98例胃癌患者中,T 1~T 2期50例,T 3~T 4期48例;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35例,阴性表达63例;胃癌组织EGFR阳性表达43例,阴性表达55例。T 3~T 4期患者K trans和V e明显高于T 1~T 2期患者[(0.25 ± 0.04) min -1比(0.19 ± 0.03)min -1和0.45 ± 0.11比0.39 ±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者K 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患者K trans和V e明显高于胃癌组织HER2阴性表达患者[(0.27 ± 0.06) min -1比(0.19 ± 0.03) min -1和0.49 ± 0.13比0.38 ±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者K 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患者K trans和V e明显高于胃癌组织EGFR阴性表达患者[(0.28 ± 0.07) min -1比(0.17 ± 0.04) min -1和0.50 ± 0.14比0.36 ±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者K 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 trans与胃癌T分期及胃癌组织HER2、EGFR表达呈正相关( r = 0.539、0.612和0.640, P<0.01),V e与胃癌T分期及胃癌组织HER2、EGFR表达呈正相关( r = 0.462、0.551和0.583, P<0.01),K ep与胃癌T分期及胃癌组织HER2、EGFR表达无相关性(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 trans联合V e诊断胃癌T分期为T 3~T 4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2.00%。 结论:DCE-MRI定量参数K trans和V e在胃癌T分期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且与预后相关因子HER2和EGFR表达情况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酰胺质子转移MRI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唾液腺肿瘤是常见的唾液腺组织疾病,MRI是其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传统的动态对比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虽是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MRI技术,然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不高。近年来,一种全新的MRI扫描技术——酰胺质子转移MRI(amide proton transfer-MRI,APT-MRI),因其特殊的成像原理以及在人体多种肿瘤组织检测中所具有的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而备受关注;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开始将这一新技术成功应用于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本综述将重点围绕APT-MRI技术原理、APT-MRI与传统MRI技术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优劣比较等内容展开,并基于APT-MRI技术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前列腺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前列腺癌(PCa)的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PCa组和BPH组,分别进行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T2WI图像特征、外周带和移行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DCE-MRI图像类型,并对两组患者采用前列腺癌影像报告数据系统(PI-RADS) v2进行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各序列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PCa组和BPH组T2WI、DWI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两组外周带ADC值均明显高于移行带(均 P<0.05),且PCa组外周带和移行带ADC值均明显低于BPH组(均 P<0.05);PCa组和BPH组患者DCE-MRI图像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Ca组Tmax明显低于BPH组( P<0.05),SImax明显高于BPH组( P<0.05);PI-RADS v2评分结果显示,PCa组和BPH组T2WI和DW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DCE-MRI阳性率分别为94.00%和24.00%(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2WI、DWI、DCE-MRI及联合诊断PCa和BPH的灵敏度分别为64.0%、76.0%、94.0%和96.0%,特异度分别为90.0%、92.0%、76.0%和84.0%,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914。 结论:mp-MRI各序列对PCa和BPH的检查结果均存在较多差异,结合PI-RADS v2可有效进行鉴别,对提升PCa早期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常规T2WI、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同期5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BPH组,进行横断面研究。两组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DWI及DCE-MRI扫描,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峰值时间(Tmax)、峰值强度(SIpeak)、信号强化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及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并综合分析癌灶和非癌灶间差异。统计T2WI、DWI、DCE-MRI检查结果,对比3种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PCa的诊断效能。结果:PCa组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Tmax值低于BPH组,SER、MSI值高于BPH组( P<0.05);PCa组Ⅲ型TIC曲线占比(64.00%)高于BPH组(14.81%),Ⅱ型TIC曲线占比(24.00%)低于BPH组(66.67%, P<0.05);常规T2WI序列诊断出癌灶32例,另有10例BPH患者外周带检出低信号;DWI检查检出癌灶34例,另有10例BPH患者中央腺区检出稍高信号结节,ADC信号稍低,6例增生外周带高信号斑片影;经DCE-MRI检查50例PCa患者中42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或缓慢下降,2例表现为低峰值强化下降型,2例外周病灶表现为上升型,4例表现为不典型图形,4例病灶不明确;54例BPH患者中,10例T2WI检出低信号区;16例DWI检出稍高信号结节,其中8例ADC呈稍低信号;46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或呈平台强化;8例中央增生结节出现早期明显强化,并早期下降;T2WI、DWI、DCE-MRI联合诊断PCa的灵敏度(96.00%)、准确度(92.31%)高于3种方法单独诊断( P<0.05)。 结论:T2WI、DWI、DCE-MRI联合检查能获得更全面病灶信息,显著提高PCa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转化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 男性,52岁,因“上腹部不适3周余”于202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血。2020年11月12日外院腹部平扫CT检查结果提示,肝内大片状或条索状低密度影,占位可能,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腹部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1)肝右叶巨块状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有不规则条索状分割样强化,门静脉右支低信号充盈缺损影,考虑为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2)肝硬化;(3)脾大。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30年,白酒平均350 ml/次,每天3次。无类似肝炎或肝癌家族史。入院体检:一般生命体征平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0分,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肋下2 cm,脾脏未触及,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1 210 μg/L,总胆红素16.9 μmol/L、直接胆红素8.1 μmol/L、总蛋白72.0 g/L、白蛋白39.4 g/L、ALT 47 U/L、AST 45 U/L、凝血酶原时间12.1 s、国际标准化比值1.01、乙肝表面抗原6 535 U/ml、乙肝E抗原4.10 COI、乙肝E抗体0.699 COI、乙肝核心抗体0.008 COI、乙肝病毒定量2.36×10 3 U/ml。入院后复查上腹部平扫+多期增强CT(图1,2),结果显示:(1)肝右叶肿块,最大截面135 mm×104 mm,考虑为肝细胞癌;(2)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内栓子形成;(3)肝硬化、脾大。诊断:(1)肝细胞癌,伴PVTT Ⅲ型(cT3N0M0)、巴塞罗那分期 C期、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5分);(2)慢性乙肝;(3)肝硬化(代偿期);(4)脾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bp-MRI与mp-MR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19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0例,女35例;中位年龄68(61,76)岁。所有患者术前6周内均行mp-MRI检查。将同一患者的图像分为两组:一组仅包含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和轴位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序列,为bp-MRI组;另一组再额外包含轴位动态对比增强序列,为mp-MRI组。两组图像均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分别进行独立判读赋分,并根据相应判读标准与最终病理结果进行比较。mp-MRI组的最终判读结果参考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I-RADS)指南,bp-MRI组的最终判读结果采用两种标准:当T2WI 3分且DWI 2分时,如VI-RADS被赋值为2分,则为bp-MRI(标准A);如VI-RADS被赋值为3分,则为bp-MRI(标准B)。对每种诊断方法分别以VI-RADS≥3分和VI-RADS≥4分作为诊断MIBC的截断值。对每种诊断MIBC的方法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各自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5例术后病理显示NMIBC 135例(69.2%),MIBC 60例(30.8%)。当以VI-RADS≥3分作为诊断MIBC的截断值时,bp-MRI(标准A)、bp-MRI(标准B)和mp-MRI诊断MIBC的敏感性相同,均为88.3%(53/60);bp-MRI(标准A)、bp-MRI(标准B)和mp-MRI的特异性分别为88.9%(120/135)、73.3%(99/13)和86.7%(117/135)。当以VI-RADS≥4分作为诊断MIBC的截断值时,bp-MRI(标准A)与bp-MRI(标准B)诊断效能完全相同;bp-MRI和mp-MRI的敏感性分别为70.0%(42/60)和75.0%(45/60),特异性均为95.6%(129/135)。bp-MRI(标准A)、bp-MRI(标准B)和mp-MRI诊断MIBC的AUC分别为0.927(95% CI 0.881~0.959)、0.904(95% CI 0.853~0.941)和0.927(95% CI 0.881~0.959),bp-MRI(标准A)和mp-MRI的AUC均显著大于bp-MRI(标准B)( P<0.001),bp-MRI(标准A)与mp-MRI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39)。 结论:在bp-MRI中,T2WI 3分且DWI 2分被VI-RADS赋值为2分时,在诊断MIBC方面与mp-MRI有相同的诊断效能。T2WI 3分且DWI 2分时,VI-RADS赋值为3分较赋值为2分诊断MIBC的效能可能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的影像表现及与嗅神经母细胞瘤功能MRI参数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上皮癌(LEC)的CT和MRI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参数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鼻腔鼻窦LE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35~58(45±9)岁。观察其CT和MRI表现,测量MRI动态增强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收集同期18例ONB患者影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校正 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LEC和ONB患者间各参数差异。 结果:6例LEC肿瘤起源于鼻腔筛窦区,1例起源于鼻眶区,其中位于左侧6例,双侧1例。7例LEC均表现为软组织影伴骨质破坏,3例伴骨质硬化;病变实性部分密度及信号较均匀,出现不同程度局部浸润。病变形态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及沿黏膜蔓延两种形式,其中条状息肉样肿块3例,球形肿块3例,沿鼻腔及鼻甲蔓延增厚1例。6例LEC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最大强化指数(CI max)为1.51±0.46,流出率(WR)为14.26%±6.24%,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平台型4例、流出型2例,达峰时间(T peak)为(40.09±4.59)s,呈迅速达峰表现。6例LEC患者行DWI检查,ADC值为(0.80±0.14)×10 -3 mm 2/s。LEC与ONB之间比较WR、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t=4.873, P=0.020; t=3.255, P=0.025)。 结论:LE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鼻腔鼻窦LEC常规影像学表现、功能MRI参数指标及临床资料等,有助于与其他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界定脑挫裂伤患者创伤半暗带区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联合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测脑创伤半暗带范围及周围血流灌注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25例,在伤后24 h内行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于1个月后复查。将SWI/T2FLAIR异常信号不匹配区域定义为创伤半暗带,以SWI/DWI不匹配区作为标准进行对照,评估两种方法检测半暗带的一致性。将两次SWI不匹配区域定义为坏死区,结合PWI,测量两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坏死区CBF值(30.45±5.58)ml/(100 g·min),CBV值(4.44±1.34)ml/100 g,低于半暗带区CBF值(44.46±6.16)ml/(100 g·min),CBV值(5.67±1.30)ml/10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坏死区MTT值(9.26±1.17)s,高于半暗带区MTT值(7.63±1.4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坏死区TTP值[(29.31±3.00)s]与半暗带区TTP值[(28.56±2.58)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WI/T2FLAIR与SWI/DWI不匹配区体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640, P<0.001),两种方法检测半暗带具有一致性。ROC曲线分析发现,CBF值是预测创伤半暗带区发展结果的最佳指标,约登指数为0.822,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2.9%。 结论:SWI/T2FLAIR不匹配区可界定脑创伤半暗带,半暗带随时间发展可动态变化。脑挫裂伤周围脑血流灌注较正常减低,当脑血流量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创伤半暗带区可能发展为坏死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b值DWI、ADC、DCE-MRI联合PSA相关指标对侵袭性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指标对侵袭性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侵袭性PCa的60例患者及40例BPH患者。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进行常规MRI、多b值DWI、DCE-MRI检查以及PSA相关指标检测。比较两类患者的多b值DWI、ADC、DCE-MRI、PSA相关指标以及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PCa患者的多b值DWI均高于BPH患者,ADC均低于BPH患者(均 P<0.05)。BPH、PCa在DCE-MRI中的ST-T曲线类型分布为Ⅰ型(11、3例),Ⅱ型(20、15例),Ⅲ型(9、4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6.73,均 P<0.001)。以MRI+DWI+ADC+DCE-MRI+PSA联合诊断方式诊断PCa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与其他各项联合诊断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b值DWI、ADC、DCE-MRI联合PSA相关指标对侵袭性PCa、BPH的鉴别诊断效果显著,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