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交叉配血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电子交叉配血作为 1 种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血型匹配的新兴技术,正逐步成为提升输血安全性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和民众对输血服务预期值的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交叉配血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时间成本高、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电子交叉配血的推广与应用显得尤为迫切.电子交叉配血通过简化输血流程,优化血型匹配,显著提高了输血的精准性与安全性.虽然电子交叉配血作为独立技术已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在特定情况下,结合Rh分型匹配输注可进一步减少Rh同种意外抗体的产生,并降低输血反应风险.2者结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提升输血服务的质量,具体应用应根据临床需求灵活选择.因此,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指导电子交叉配血及其与Rh分型匹配输注结合应用在我国的推广,推动输血医学向高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医护一体化的护理在ICU重症脑外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脑外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选取常熟市中医院ICU收治的9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 n=45)及对照组( 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及满意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管道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改良Shirodkar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改良Shirodkar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TVCC)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218例CI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分为妊娠期行改良Shirodkar TVCC治疗(TVCC组,108例)和非妊娠期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LACC)治疗(LACC组,110例),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子宫颈长度(CL)对两组孕妇进行分层研究,探讨两种术式对不同CL的CI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环扎术前、术中相关指标:两组孕妇在环扎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膀胱损伤、麻醉意外等并发症。与LACC组相比,TVCC组孕妇的术前CL较长[分别为(2.3±0.6)、(2.7±0.6)cm]、术中出血量较多[分别为(7.5±0.5)、(14.4±1.4)ml]、住院时间更长[分别为(6.0±0.1)、(7.3±0.4)d],但手术时间更短[分别为(42.9±1.6)、(25.9±1.4)min]、住院费用更少[分别为(9 912±120)、(5 598±140)元],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环扎术后妊娠结局:TVCC组与LACC组的活产率分别为95.4%(103/108)、96.4%(106/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211, P=0.232)。TVCC组的早产率(12.0%,13/108)高于LACC组(7.3%,8/110),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LACC组[分别为(3 006±96)、(3 225±42)g],低出生体重儿占比高于LACC组[分别为15.5%(16/103)、1.9%(2/106)],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3)不同CL的分层分析:对于CL<2.0 cm的孕妇,TVCC组的流产率高于LACC组(分别为2/9、3.0%),活产率低于LACC组(分别为7/9、97.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于CL为2.0~<2.5 cm、2.5~<3.0 cm、CL≥3.0 cm的CI孕妇,两组孕妇的早产率、活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改良Shirodkar TVCC操作简单易行,较LACC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医疗费用,且活产率无显著差异。当出现不可避免的晚期流产时,改良Shirodkar TVCC无需再行腹腔镜拆除环扎带手术,可减少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跌倒是老年人失能、残障、寿命缩短及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的跌倒存在多重危险因素,但是可防、可控。现对老年人群跌倒风险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的临床证据进行综述,分析有效性和适用性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96例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院际转运在危重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建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疾病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收治PICU的296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96例院际转运危重症患儿主要来自深圳地区及深圳周边地区共74家医院,辐射半径2.5~365 km,其中164例(55.4%)转运半径为50~200 km,117例(39.5%)转运半径为50 km以内,15例(5.1%)转运半径>200 km。转运患儿中男186例(62.8%),女110例(37.2%)。年龄范围1月龄~16岁(中位数1岁10个月)。所有转运危重症患儿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152例(51.4%),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4例(1.4%)。需紧急处理的:需吸痰18例(6.1%),球囊通气1例(0.3%),镇静药止痉4例(1.4%),无一例患儿在转运途中死亡。转运病种呈多样化,其中意外伤害103例(34.8%),呼吸系统疾病60例(20.3%),神经系统疾病52例(17.6%),心血管系统疾病24例(8.1%),感染致多脏器功能障碍20例(6.8%),消化系统疾病(含外科疾病)15例(5.1%),传染性疾病11例(3.7%),血液系统疾病5例(1.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各3例(1.0%)。296例危重症患儿均经过我院急诊科绿色通道收入PICU住院治疗,住院后经手术治疗39例(13.2%),主要为颅脑手术29例(9.8%),2例(0.7%)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住院天数1~246 d(中位数12 d),243例(82.1%)治愈或好转出院,27例(9.1%)放弃治疗或转院,26例(8.8%)死亡。结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系统在三甲医院尤其是儿科专科三甲医院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周边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儿科医疗设备不齐全和医疗水平受限的问题,有利于更迅速、更积极有效地救治危重症患儿,而持续推广和优化院际转运系统对实现三级诊疗阶梯建设、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存质量极其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庆市主城区无偿献血者商业保险理赔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无偿献血者商业保险的理赔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重庆市主城区参加无偿献血的311 558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献血者年龄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为147 070例,女性为164 488例。由重庆市血液中心作为投保人,所有献血者均统一参加献血商业保险。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调查获得保险理赔的无偿献血者中,不同保险责任、就诊方式、理赔金额的分布。不同保险责任理赔金额的构成比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研究311 558例无偿献血者中,获得保险理赔者为155例,理赔率为0.05%(155/311 558)。其中,按照保险责任划分,献血7 d内发生局部献血不良反应者最多,为59例(38.1%,59/155),献血3 d内意外身故者最少,仅1例(0.6%,1/155)。按照就诊方式划分,住院治疗者为131例(84.5%,131/155),门诊治疗者为23例(14.8%,23/155),意外身故者为1例(0.7%,1/155)。②本研究获得保险理赔的155例献血者中,不同保险责任的理赔金额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223, P=0.125);住院医疗理赔金额为5 000~10 000元者最多,为79例(60.3%);门诊治疗理赔金额为600~1 000元者最多,为11例(47.8%)。 结论:目前,重庆市血液中心施行的无偿献血商业保险及理赔制度,切实可行,能够保障献血者利益,并且有利于无偿献血队伍的招募和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由护理部通过指导甲乳手术外科护士进行学习培训,将问题管理模式引入到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12月)甲乳手术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率情况。结果:实施后甲乳手术外科护士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巡回护士配合技能、危急事件处理能力及护理质量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腰肌酸痛、颈椎疼痛、切口疼痛、压力性损伤、意外拔管、跌倒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沟通、风险防控、药品管理、医院感染预防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可提高甲乳外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难点的质性研究及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者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的1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通过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访谈内容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提炼出7个主题:老年患者主动预防跌倒意识淡薄;主要照护者安全陪护能力欠缺;临床护士执行干预措施未细致精准;多部门管控未完全协调一致;医院环境适老化与无障碍理念不足;跌倒相关技术产品未引入与普及;缺乏医疗政策的支持与专项资金的投入。结论:适当增设跌倒课程与培训计划,提高医务人员跌倒知识与技能水平,积极改变健康宣教方式与内容,增强老年患者与主要照护者风险意识及陪护能力。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共同解决跌倒问题,还应寻求卫生部门对于医疗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努力提升无障碍与适老化理念以整体改善住院环境,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FMEA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7~12月收治的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流程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 58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6月收治的实施HFMEA模式院内转运流程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 628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转运时间、患者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压降低、输液管滑脱或堵塞、氧气供给不足及意外拔管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HFMEA模式的院内转运流程可有效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773例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冬季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3亿人上冰雪"运动目标提供急救保障经验。方法:收集北京冬奥会雪上比赛场馆医疗站测试期间收治的各类雪上运动损伤患者的资料,分类统计伤者基本信息,损伤部位、伤害类型、受伤原因和转归情况。结果:在773例雪上运动受伤的患者中,男性461例,女性310例,2例患者未填性别,平均年龄32.9岁。损伤部位排前五的分别是下肢261例(32.04%)、上肢159例(20.37%)、躯干137例(17.57%)、头面部126例(16.16%)、脊柱76例(9.74%)。受伤类型前三位的分别是皮肤软组织损伤618例(79.95%)、骨折76例(9.83%)、脱位/半脱位30例(3.88%)。主要受伤原因分别为意外伤害663例(85.77%)、扭伤63例(8.15%)、其他(冻伤等)25例(3.23%)。现场处理541例,占69.99%;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195例,占25.22%。结论:雪上运动是一项风险性高、易于发生各种损伤的运动,在要求滑雪者做好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同时,也应做好雪上运动医疗急救保障服务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