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不同共病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病的筹资、流向、受益人群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分析四川省不同共病状态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费用现状,为相关卫生政策的优先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the System of Health Accounts,SHA 2011)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AD患者治疗费用总量在2019年为27 728.04万元,占全四川省2019年疾病治疗费用的0.13%.不同共病组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卫生支出是主要的筹资方案(54.44%),共病指数越高,家庭卫生支出占比越多.治疗费用主要流向医院,随着共病指数增加,治疗费用流向综合医院的占比逐渐上升.女性治疗费用高于男性,低、中、高共病组治疗费用主要分别集中在55~≤59岁、70~≤89岁和≥80岁以上人群.结论:建议优化卫生筹资方案,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障机制,缩小门诊和住院的待遇差异;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关注重点人群,做好AD的预防,缓解我国AD疾病整体负担,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基于卫生费用视角的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资金的筹集与消耗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分级诊疗的关键环节,国家政策强调要深化"强基层"改革,发挥其"网底"作用.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与资源利用情况,为下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以SHA2011 为基础,采用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抽取医疗卫生机构 29 家.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编码形成数据库,完成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卫生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市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核算 2014-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费用概况、筹资来源和功能流向(包括治疗服务费用和预防服务费用).结果 基层卫生费用由 122.31 亿元增至 327.61 亿元,年均增速为 15.53%,其占卫生费用的比重由 7.93%增长至 13.61%,基层卫生费用筹资方案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方案、政府方案为主,家庭卫生支出占比由 18.65%降至 8.30%;治疗服务费用占比由87.49%波动下降至 77.73%,主要由内分泌、中医、循环系统疾病这三类患者消耗,累计占比在 60.00%以上,基层治疗服务的主要人群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费用占比由 48.92%增至 64.31%;预防服务费用的占比由 12.51%波动增长至 22.27%,基层预防服务资源主要由中医药健康管理、免疫规划、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预防服务项目消耗.结论 分级诊疗成效初显,基层医疗资源发展迅速,在首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承担基层重要筹资责任,居民个人负担下降,基层患者以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主,预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应针对需求,精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关注重点公共卫生任务,把握服务新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北京市医疗机构儿童治疗费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儿童治疗费用情况,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市儿童健康管理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医疗机构儿童治疗费用.结果:2017—2019年北京市15岁以下儿童治疗费用分别为92.29亿元、97.54亿元、105.7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7%,儿童治疗费用筹资结构以家庭卫生支出为主,占比均在65.00%左右;儿童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均以流向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为主;在治疗费用疾病别的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高,达到了25.96%,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比10.26%.结论:优化筹资结构,降低儿童患者家庭就医负担;加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合理引导青少年患者机构流向;加强对孕前、产前筛查等预防服务的财政投入,关注儿童安全教育,引导儿童商业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人群就医负担国际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剖析国内外人群就医经济负担差异及成因,为我国居民就医经济风险保障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及我国的经常性卫生费用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探究人群就医经济负担与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结果:202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个人卫生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平均为3.00%,我国此比重为5.24%;我国公共筹资占经常性卫生费用比重为54.81%,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个人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医疗用品和门诊服务,我国个人卫生支出主要用于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结论:医疗保障制度的差异是就医经济负担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卫生服务供给体系是减轻民众就医经济负担的基础,完善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可合理引导医疗服务需求,"防—诊—控—治—康"协同服务链是缓解就医经济负担的根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深圳市可避免住院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核算深圳市可避免住院规模、费用及筹资结构,为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分析深圳市可避免住院现状及其费用的规模结构.结果:2019—2022年,可避免住院患者共441 426人次,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流感和肺炎及脱水和肠胃炎,累计占比约达70.00%;可避免住院费用为5 250 280.60万元,占住院总费用的6.18%,自付费用为176 272.44万元,占可避免住院患者总费用的33.57%,心绞痛、坏疽和风湿性心脏病的自付费用较高且自付比例较大.结论:深圳市可避免住院费用规模较大,由于不合理住院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问题较为严重.应提高初级医疗保健水平,规范医生行为,加大对重点人群疾病的干预作用,优化医保报销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我国心理与精神障碍疾病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核算我国心理与精神障碍疾病治疗费用规模,分析筹资结构,为优化我国心理与精神障碍疾病筹资和防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核算我国2018年心理与精神障碍治疗费用,分析服务功能分布、机构流向和筹资负担等.结果:2018年我国心理健康与精神障碍治疗费用达871.68亿元,其中84.00%发生在医院,66.00%以上发生在住院.从筹资构成看,治疗费用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比为31.80%.结论:我国心理与精神障碍治疗费用发展快速,现有资源配置不合理,需要优化功能与机构配置,治疗费用中居民个人付费水平较高,筹资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及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SHA 2011"的北京市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受益人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分析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的人群聚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卫生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获得205家医疗机构,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 分析2019年北京市本地居民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受益人群构成情况.结果:北京市中医优势病种治疗费用以西主中辅病种为主,男性患者费用占比高于女性,西诊中治病种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且费用主要流向女性,60岁及以上患者消耗了超过50%的治疗费用.结论:关注男性和0~14岁儿童患者及其所患重点疾病,加强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建设,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策略,将中医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202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核算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以来卫生筹资主要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及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结果,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经常性卫生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5 327.49亿元,占GDP比重为7.05%,人均卫生总费用为6 044.09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89%,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升至28.17%,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降至44.94%,筹资结构继续优化.结论: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卫生筹资系统韧性有待加强,需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筹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获得感,优化卫生资金配置,提升卫生费用的效率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SHA2011"的某省综合医院治疗费用分布维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分析某省综合医院治疗费用分布维度,为相关政策的完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以某省2018年综合医院数据为基础,应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方法,对该省综合医院治疗费用在不同维度的分布以及分布维度、筹资方案的矩阵分析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省综合医院治疗费用依次来源于社会医疗保险、家庭个人卫生支出、自愿筹资.从疾病流向看,33.5%流向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从年龄流向看,45.43%流向60岁及以上人群;从性别流向看,53%流向男性群体;从医疗机构级别流向看,73.8%流向省市级医疗机构.[结论]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较重,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高级别医院占用的治疗费用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老年人群医疗机构治疗费用流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通过研究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老年人群医疗机构治疗费用流向变化,为优化老年患者就诊流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样本,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老年人群的治疗费用.结果 2016-2019年北京市老年人群医疗机构治疗费用由604.57亿元增长至797.54亿元,年均增速为6.83%,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费用增长最快,增速达24.04%,治疗费用占比由11.31%增长至17.71%,三级医院治疗费用占比下降4.39个百分点.门诊患者治疗费用流向优化明显,低龄老年门诊患者更愿意在社区就诊,但高龄老年患者门诊流向优化更明显.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老年门诊患者治疗费用大幅度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 改革对不同年龄和疾病的老年患者就诊影响不同,建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凸显二级医院发展特色,精准完善老年患者分级诊疗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