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T3综合征与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重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对重症心血管疾病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些研究发现,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重症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伴有低T3综合征,而低T3重症的出现可进一步损害心血管功能,影响患者预后和远期生存率.因此,临床应重视合并低T3综合征的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尽早防治低T3综合征,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指南更新看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的全球患病率高,其主要危害在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等。近年来,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知和管理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在国内外诊疗指南更新中,体现为从以"降糖"为中心到以"结局"为中心的观念变革,开启了糖尿病治疗的新时代。本文根据循证证据及相关指南的更新对2型糖尿病管理理念的变迁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战略指南治疗策略的变迁对2型炎症型哮喘管理的浅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2019年,全球哮喘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委员会发布的哮喘诊治指南首次提出2型炎症型哮喘的概念。GINA指南的更新演变推动了生物制剂的研发和疾病治疗,为重度哮喘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并改善疾病转归。本文阐述了GINA指南中2型炎症型哮喘的疾病机制及管理建议,分析了近年来2型炎症型哮喘靶向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以期为深入了解2型炎症型哮喘患者的3级预防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的变迁及临床实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预防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有赖于统一、明确的诊断标准。由于极早产儿胎龄的低龄化和救治技术的发展,BPD的诊断标准也随之进行了多次更新。熟悉不同时期的BPD诊断以及变迁的依据对开展BPD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介绍BPD诊断的变迁及临床实用性,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及医疗卫生管理人员更好地评估现有的研究结果,更好地制定极早产儿长期管理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合理使用激光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的且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DR进一步发展的并发症,是引起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抗VEGF药物的出现,改写了DR和DME的治疗模式。首先,对于DME的治疗,由之前的局灶/格栅样激光光凝,转换成抗VEGF药物为一线治疗。其次,对于增生型DR (PDR)的治疗,既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金标准,现在抗VEGF药物成了部分PDR患者治疗的替代方案。临床上,面对不同程度的DR及DME,何时开始治疗、何种治疗优先、抗VEGF药物治疗是否能完全取代激光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时代关于DR的治疗模式等问题均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思考。深入学习激光和抗VEGF药物治疗DR的临床研究,关注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变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DR及DME的治疗思路,实现DR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有利于提高我国DR的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变迁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之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全球性反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疾病表型变化,并探讨其可能原因及其意义以及对于儿童感染性疾病防控策略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4-2020年桐乡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桐乡地区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分离得到的1 457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采用VITEK-Ⅱ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1 45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痰标本,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药敏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耐药率低,在3%以下;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5%左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其他抗菌药物低,耐药率在30%左右。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高,临床经验性用药需慎用。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加强耐药检测管理,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重症中的血糖管理:理念变迁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应激状态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现象称为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SHG是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代谢紊乱。研究表明,血糖增高与ICU死亡率正相关 [1-2],相关机制可能和高血糖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血小板过度活化等因素有关 [2]。尽管应激性高血糖最早是在1878年由现代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Claude Bernard在一例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发现 [3],然而至今,神经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在干预时机、控制目标范围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认识时代变迁的推手作用 创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视遗传和环境因素孰轻孰重仍争论不休,这一争论使研究者认识到近视自然进程的预测指标、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等相关研究仍落后于社会需求,因而需要创新思维,深刻认识时代变迁的推手作用,减少儿童青少年在低自然光照及人工照明下视近学习和视屏,增加日间户外活动,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防控提供新的策略与行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流行病学、治疗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是导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PM致病菌的种类与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及年龄等有关。随着疫苗的普及,PM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改变,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B族链球菌仍是我国儿童PM主要病原菌。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皮质类固醇在PM的治疗中存在争议。常规疫苗接种可预防PM及其并发症。免疫系统的遗传变异被证实与PM的易感性有关。该文综述了儿童PM流行病学变迁、治疗及遗传关联的最新进展,为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