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扁平苔藓诊断标准的发展与中国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诊断标准是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的基石,但目前对诊断标准的认识并不统一,特别是国际的诊断标准如何与我国具体国情结合,应用于临床,指导我国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国际上OLP诊断标准的发展、内容特点、差异度等进行系统介绍和讨论,并结合切身临床和研究经验以及我国临床医师的具体实际,提出OLP诊断中活检适应证选择的"23原则",并对其他与OLP诊断相关的热点问题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冯兴华"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冯兴华教授依据中医经典《内经》《脾胃论》理论,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和发病特点,提出从"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同时对冯师的辨部位精准用药,火郁发之的风药应用,针对"天癸"特点用药等临床经验加以整理,以指导临床口腔扁平苔藓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口腔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10岁,因口唇红斑,全身多发斑丘疹3个月余于2020年8月就诊。患儿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口唇出现暗红斑,无明显痒痛等不适症状,未予重视;后躯干出现紫灰色斑疹、斑丘疹,左手中指指甲变薄,出现纵裂,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遂就诊。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按序接种疫苗,否认输血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双亲否认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唇黏膜可见紫红色斑片,唇缘少量白色鳞屑(图1A);舌背部可见乳头瘤样增生,部分融合,上覆乳白色膜样物质,双侧颊黏膜未见白色网纹结构,口腔内未见龋齿及银汞充填物,全口牙龈未见肿胀和充血(图1B);躯干散在紫灰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见少许鳞屑,不易刮除(图1C);左手中指甲板变薄,可见甲纵嵴,其余指(趾)甲未见异常(图1D)。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型)抗原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抗核抗体阳性(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阴性。甲真菌镜检阴性。皮肤镜示唇部紫红色背景下清晰的白色网状条纹及多发放射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1E);舌背部暗紫红色背景,多发乳头瘤样增生,上覆乳白色伪膜状物质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玫瑰花状,边缘可见白色网状结构(图1F);躯干皮损为灰紫色背景下多发蓝灰色点,部分区域可见线状血管(图1G);左手中指甲板变薄,甲纵嵴(图1H)。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带状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色素失禁明显(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曲安奈德应用于口腔扁平苔藓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疾病,与机体的免疫缺陷密切相关。曲安奈德因其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的功能,被认为是治疗OLP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应用曲安奈德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出现反跳现象,这极大地限制了OLP的临床治疗。本文就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OLP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扁平苔藓病损组织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p62和Beclin1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LC3B)、p62及自噬关键分子Beclin1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OLP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细胞自噬在OLP病因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于贵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的就诊患者中,选取41例OLP患者的病损组织(OLP组,21例糜烂型OLP,20例非糜烂型OLP)及15例来自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收集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OLP组织中LC3B、p62、Beclin1的蛋白及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41例OLP病损的16例组织(8例糜烂型OLP,8例非糜烂型OLP)中LC3B、p62、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及LC3B-Ⅱ/LC3B-Ⅰ比值。分析LC3B、p62、Beclin1及LC3B-Ⅱ/LC3B-Ⅰ比值与OLP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HC结果显示,OLP病损组织中LC3B、p6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8/41)、59%(24/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5、3/15)(χ 2=5.55, P=0.019;χ 2=5.55, P=0.015);糜烂型OLP组织中LC3B、p6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8/21)、76%(16/21)]均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分别为50%(10/20)、40%(8/20)](χ 2=4.50, P=0.034;χ 2=5.53, P=0.019);OLP病损组织中Bec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20%(8/41)]较对照组(7/15)显著降低(χ 2=4.13, P=0.042),但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OLP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T-qPCR结果显示,OLP组织中LC3B、p6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78(1.59,6.15)、4.30(2.34,6.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5(0.88,1.21)、1.12(0.89,1.36)]( Z=-4.56, P<0.001; Z=-4.78, P<0.001),糜烂型OLP组LC3B、p6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 Z=-2.87, P=0.004; Z=-2.95, P=0.003),而Beclin1在OLP组织中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Z=-2.43, P=0.015),但在OLP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OLP组织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t=-2.45, P=0.021),非糜烂型OLP组织中LC3B-Ⅱ/LC3B-Ⅰ比值显著高于糜烂型OLP( t=-2.38, P=0.03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C3B-Ⅱ/LC3B-Ⅰ比值与OLP临床分型、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程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0.57, P=0.021; r=-0.54, P=0.032),与病程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P>0.05)。 结论:自噬相关因子LC3B、p62与Beclin1在OLP病损形成及发展中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与非糜烂型OLP相比,糜烂型OLP的自噬水平相对不足,这可能导致糜烂型OLP局部病损破坏程度加重;细胞自噬异常可能在OLP病损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殖性疣状白斑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增殖性疣状白斑(proliferative verrucous leukoplakia,PVL)是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s,OPMD)中恶变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因PVL与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等临床表现相似,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有学者认为PVL是口腔白斑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是易复发、扩散和具有高恶性转化率。目前,PVL缺乏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定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诊断和治疗存在困难。本文通过系统回顾PVL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恶性转化监测等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PVL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实用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辨证施食护理在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食在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诊疗中心就诊的98例脾胃湿热型扁平苔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采取相同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食护理指导,两组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评分、VAS、SAS、SDS得分。结果:两组干预第4、8周的体征评分低于初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8周后,试验组的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干预第4、8周的VAS评分低于初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4、8周后,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得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脾胃湿热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食护理指导,能够改善患者病损情况、疼痛症状,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环状扁平苔藓合并光泽苔藓1例及皮肤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4岁,因躯干红褐色环状斑丘疹半年就诊。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黄豆大红褐色丘疹,未予重视,后丘疹离心性向外扩大,部分皮损中央皮肤正常,部分遗留色素沉着斑,无自觉症状。皮疹不断增多,并向背部、四肢扩展,环状皮损周围可见粟米大小丘疹。曾外用糖皮质激素(不详)治疗,皮损无明显好转。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腹部、背部见大小不等的红褐色丘疹及环状斑疹(0.5 ~ 0.8 cm 2),边缘呈堤状隆起,部分皮损附着少量鳞屑,斑片中央可见色素沉着斑,未见明显Wickham纹,腹部及四肢可见粟米大小的光泽丘疹,口腔黏膜、生殖器及其他部位未见类似损害(图1A)。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光滑念珠菌致病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唾液真菌培养中光滑念珠菌属检出状况、分离人群特征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14至2018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唾液光滑念珠菌检出状况。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试剂盒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收集带菌量≥200 cfu/ml的光滑念珠菌60株,使用ATB FUNGUS 3真菌药敏试剂条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2014至2018年共确诊口腔念珠菌病患者12 401例,光滑念珠菌构成比为3.44%(427/12 401)。光滑念珠菌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70岁以上患者感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从41~50岁年龄段开始,女性感染阳性率开始升高,并且在51~60岁及以后年龄段女性感染阳性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光滑念珠菌阳性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除单纯真菌感染诊断外,伴有口腔扁平苔藓、干燥综合征和口干待查患者感染比例较高。5种抗真菌药物中,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最高,为8.3%;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非野生型均为6.7%;两性霉素B均为野生型。结论: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老年患者是易感人群。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