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变向腰椎融合器在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改良可变向腰椎融合器(Cage)在经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单节段L4或L5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161例,根据Cage植人情况分为试验组(85例,TLIF术中植入改良可变向Cage)和对照组(76例,TLIF术中植入传统非变向Cage).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滑脱节段、滑脱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Cage术中植入时间、Cage位置调整次数、植入Cage透视次数、曝光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试验组Cage术中植入时间、Cage位置调整次数、植入Cage透视次数、曝光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1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18个月,平均14.3个月.试验组术中发生1例硬膜囊撕裂,对照组发生1例切口浅表感染;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试验组融合率为76.5% (64/8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57.9% (44/76)(x2=6.44,P=0.02);术后12个月试验组融合率为96.5% (82/85),对照组为90.8% (69/76)(其中Cage移位3例、螺钉断裂4例),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4,P=0.26).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逐渐降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Cage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可变向Cage能有效减少TLIF术中的透视次数和辐射剂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受辐射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可变向腰椎融合器在腰椎融合术中位置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可变向腰椎融合器(Cage)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中旋转至不同位置时应力分布的力学特性.方法:首先建立人体L3-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在L4-5节段模拟TLIF术式植入可变向腰椎Cage,将Cage旋入不同位置建立不同模型:模型 A(将Cage前端刚触及椎体矢状位中线)、模型B(Cage前端的 1/3到达矢状位中线)、模型 C(Cage 整体被矢状位中线平分)和模型D(Cage的2/3超过矢状位中线),比较分析 4种 Cage模型随着位置变化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右旋生理活动下可变向腰椎Cage应力分布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在相同术式及载荷条件下,4种模型在 6种生理活动下进行比较,可变向腰椎 Cage在模型 C中应力分布最小,分别为 20.941MPa(前屈)、19.308MPa(后伸)、20.245MPa(左弯)、18.284MPa (右弯)、23.473MPa(左旋)、22.944MPa(右旋);从模型 A 到模型 C,腰椎 Cage 应力分布逐渐减小,而模型D时应力分布出现增大趋势.结论:可变向腰椎 Cage应力分布随着植入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可变向腰椎Cage完全位于前中部时,Cage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且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