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获得性肺炎分期分级中医防治策略及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效优势.根据CAP临床特点,提出CAP感染期、恢复期的分期概念,结合感染期轻症、中症、重症的疾病严重程度提出了分期分级的防治目标和策略.轻中症肺炎以提高治愈率、重症肺炎以降低病死率、恢复期以降低新发上下呼吸道感染事件为主要目标.中医防治策略:轻症肺炎治以疏散外邪,宣降肺气,祛湿化痰或清肺化痰;中症肺炎治以清肺解毒、燥湿化痰,佐以补肺健脾或益气养阴;重症肺炎根据邪实、正虚(脱)的主次,祛邪与扶正有所侧重;恢复期治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并开展了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实践验证,结果说明分期分级的防治策略对提升CAP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析了 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海南省东方市疾病监测数据库196 761例社区居民的病历资料.对该人群进行了年龄标准化后,分析和描述了前十位疾病构成.结果 196761例社区居民中,男性91 621例(占46.56%),女性105 140例(占53.43%),男女比为0.87;以≥45岁居民居多,占46.13%(90763/196761).疾病谱前3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32.69%(64 327/196 761)]、循环系统疾病[7.86%(15 470/196 761)]和消化系统疾病[7.21%(14 191/196 761)];前10位系统疾病中,男性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女性(3.11%vs 2.30%),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男性(3.01%vs 1.20%).呼吸系统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7%)、急性支气管炎(1.84%)和慢性支气管炎(1.44%)为主,其在<5岁组的患病率(38.59%)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656.01/10万)最高;循环系统疾病以高血压病(1.72%)、脑梗死(0.71%)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0.49%)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17.13%)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2 175.49/10万)最高;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和十二指肠炎(1.10%)、其他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0.43%)以及龈炎和牙周疾病(0.38%)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6.98%)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1 710.75/10万)最高.结论 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且疾病负担主要归因于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东方市应针对疾病谱特征优化和调配医疗资源,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氨溴索联合甲泼尼龙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小儿呼吸系统疑难重症病例解析》由尚云晓,蔡栩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31500.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尤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发病率最高.据报道,我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约为0.85%~4.76%,其中,学龄儿童占到了一半以上,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小儿肺炎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祛痰药和止咳药、退热镇痛药、氧疗治疗.小儿肺炎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种类、药敏试验结果、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祛痰药和止咳药可用于减轻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如氨溴索,西替利嗪、可待因等;退热镇痛药用于对症状进行处理,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肺功能受损造成机体氧合的血氧饱和度下降,采用鼻导管氧疗、面罩氧疗等方法增加血氧饱和度.其他治疗措施,如补液、输氧、营养支持、祛痰护理等,对减轻症状和改善疗效有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虽已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流行.小分子口服药物是我国目前推荐的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虽然国内已上市多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但目前尚无针对特殊人群的具体用药推荐.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呼吸、病毒学、感染、重症、急诊、药学等各领域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7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介绍,重点阐述了老年人群、合并慢性疾病人群、肿瘤患者、孕妇、儿童等14种特殊人群用药推荐,为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频率与锌缺乏关系的研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锌缺乏与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单位时间内急性加重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2年 1 月—2023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9例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案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3).试验组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为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两组进行血清锌含量检测,根据结果在两组中各自分成锌缺乏亚组与锌正常亚组,并统计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罹患呼吸道感染且需要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干预的次数(以下简称急性感染次数)与锌缺乏的关系.结果:在 49例患者中,总缺锌39例(79.59%).试验组中缺锌 4例(15.38%),边缘性缺锌 17例(65.38%);对照组缺锌 8例(34.78%),边缘性缺锌10例(43.48%),两组锌缺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感染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锌缺乏亚组感染次数多于锌正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锌缺乏亚组与锌正常亚组感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缺乏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其在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在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需要更加注重维持微量元素锌的稳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糖化学生物学的糖类药物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医药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糖类药物包括不同来源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苷类物质、糖缀合物和拟糖复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呋喃唑酮诱导的间质性肺疾病:病例系列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呋喃唑酮所致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7例呋喃唑酮相关ILD患者(医院病例)的基本信息、药物治疗信息、ILD特征及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呋喃唑酮相关ILD病例报告(文献病例)中文献基本信息,涉及患者的基本信息,呋喃唑酮治疗适应证、剂量,相关ILD的潜伏期、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7例医院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34岁,均因患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应用含呋喃唑酮(0.2 g、1次/d)的铋剂四联方案治疗。从服药至出现临床症状的中位时间为10 d;所有患者均有发热,6例有呼吸系统症状(干咳、呼吸困难、胸痛等);胸部影像学检查均符合ILD改变,其中1例有胸腔积液。7例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正常,1例有轻度的低氧血症。ILD严重程度6例为2级,1例为3级。7例患者均停用呋喃唑酮片,4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住院3~10 d,7例患者均获痊愈。共检索到18例呋喃唑酮相关ILD的文献病例,其中15例来自中国,14例用于治疗HP感染。从首次用药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为2~14 d,其中13例时间>7 d。16例患者有发热症状,14例有呼吸系统症状,其中1例呼吸衰竭。12例患者末梢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升高。18例患者均停用呋喃唑酮,7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1例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所有患者均好转或痊愈。2例患者再激发阳性,1例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呋喃唑酮呈强阳性反应。结论:ILD是呋喃唑酮的罕见不良反应,以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呋喃唑酮治疗7 d后,早期发现并及时停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后脓毒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产后发生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脓毒血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并生产的产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9例产后患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产后脓毒血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呼吸系统,分别占28.28% (28/99)、26.26%(26/99);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占58.59%(58/99),其中以链球菌为主,占23.23%(23/99)。革兰阴性菌占38.38%(38/9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1.31%(3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 OR=2.643,95% CI 1.123 ~ 6.276)、合并生殖道感染( OR=7.542,95% CI 3.571 ~ 15.959)、阴道试产(转剖宫产)( OR=1.218,95% CI 1.008 ~ 1.493)、胎膜早破( OR=1.152,95% CI 1.019 ~ 1.449)、产后出血( OR=1.562,95% CI 1.263 ~ 1.881)及剖宫产分娩( OR=2.074,95% CI 1.442 ~ 2.993)是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影响产后脓毒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转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分娩,针对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防治产后脓毒血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性抗感染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呼吸系统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生对病原谱和抗感染策略的掌握是诊治该类疾病的关键,难点在于经验性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针对可能菌种选择有效药物。本文将结合儿童呼吸系统感染部位及其常见病原体,参考相关指南,对规范选用抗菌药物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呼吸系统并发症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s)是由免疫系统一种或多种缺陷造成的一组疾病。PIDs患儿常因发生多次严重的感染而形成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肺部并发症在PIDs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各类的PIDs有其不同的致病病原谱。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预防或减缓PIDs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病程。现就常见的PIDs在儿童呼吸系统的表现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