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后发音特征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后发音特征变化,以及与声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或单纯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12岁,中位年龄6岁,其中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者36例,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者14例。另选取双侧扁桃体Ⅰ度且无腺样体肥大,夜间睡眠无打鼾现象者22例(男13例,女9例)为对照组。评估腺样体及扁桃体大小,记录患儿手术后发音主观改变,分析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平稳发/a/、/i/时的基频(F0)、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长发音时间(MPT)、共振峰频率(formant frequencies,F1~F5)及带宽(bandwidths,B1~B5)变化。采用SPSS 2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中36例(72.0%)患儿诉术后出现发音改变,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中4~6岁,7~9岁,10~12岁组患儿发生率分别为83.3%(25/30),63.6%(7/11),44.4%(4/9)。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术后发音改变的发生率(77.8%,28/36)较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57.1%,8/14)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患儿发元音/a/的MPT( Z=2.18, P=0.041)、F2( t=2.13, P=0.040)增高,B2( Z=2.04, P=0.041)、B4( Z=2.00, P=0.046)降低,元音/i/的F2( t=2.035, P=0.050)、F4( t=4.44, P=0.0001)增高,B2( Z=2.36, P=0.019)降低,其他各参数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P>0.05)。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较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术后元音/a/的F2( r=-0.392, P=0.032)和元音/i/的F2( r=-0.279, P=0.048)、F4( r=-0.401, P=0.028)增高更为显著。50.0%患儿的发音改变在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 结论: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引起患儿发音特征的变化与共振峰频率及带宽变化有关。同时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对患儿发音特征的影响较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更为明显。除MPT外,手术前后嗓音声学参数变化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嗓音疾病诊治的规范之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综述了嗓音疾病诊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强调了嗓音医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重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嗓音医学迅速发展,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在嗓音与言语障碍疾病的基础研究、综合评估、外科手术改进等方面。本文回顾了嗓音功能评估的标准化进程,包括主观听感知评估、客观声学检测、嗓音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等,并讨论了喉部形态及声带振动评价的规范化、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创新、声带注射喉成形术的发展,以及嗓音及言语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此外,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和咽喉学组,以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共同制订了一系列专家共识,这些共识对于提高嗓音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推动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术疗效的长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单侧声带麻痹导致发音障碍患者行声带外侧自体脂肪注射术治疗的临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03年7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因单侧声带麻痹致发音障碍并于支撑喉镜下行自体脂肪声带外侧注射术的16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77例,年龄9~73(34.50±12.94)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评估)、客观声学评估、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评价及频闪喉镜检查。所有患者随访1~18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3例患者中术前轻度声嘶(G1)17例(10.4%),中重度声嘶(G2~3)146例(89.6%);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呈弓形,固定于旁正中位或外展位,声门闭合不良。术后139例患者(85.3%)发声恢复正常(G0),18例(11.0%)患者轻度声嘶(G1),6例患者(3.7%)中度声嘶(G2)。其中,131例患者(80.4%)声嘶明显改善,29例患者(17.8%)声嘶轻度改善,3例患者(1.8%)声嘶无明显改善。患者的客观声学参数中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最长发声时间(MPT)均有明显改善,VHI评分亦明显好转。频闪喉镜下见患侧声带内移,声门闭合改善,声带黏膜波接近或恢复正常。当脂肪注射量为3.0~4.5 ml时,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主观听感知评分G、R、B、A改善更为明显,VHI和MPT均自术后1年明显好转。双侧声带注射时,自术后1个月起B、A评分较单侧注射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单双侧注射对比: tB评分=1.42, tA评分=1.51, P值均<0.05)。 结论:声带外侧声门旁间隙自体脂肪注射填充手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发音障碍远期疗效良好,手术疗效与脂肪注射剂量和注射侧别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ontgomery假体植入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的46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7岁。评估方法包括GRBAS听感知评估、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以及最长发声时间(MPT)等。声学参数和MPT数据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GRBAS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动态喉镜结果显示,44例患者的患侧声带明显向中线移位,发音时声门裂隙较术前明显减小;2例患者的声门裂缩小不明显。GRBAS听感知评估各参数除紧张声(S)外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较术前也均明显减小,MPT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01)。2例声门裂缩小不明显的患者行修正性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Montgomery假体植入的甲状软骨成形术可有效地改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嗓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侧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甲舌肌支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一侧膈神经上根联合舌下神经甲舌肌支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以下简称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对双侧声带麻痹患者气道和嗓音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的39例资料完整的双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病例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频闪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声学参数、喉肌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并进行至少2年随访,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声音总嘶哑度评分及VHI-10评分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长发声时间(MPT)值和肺功能参数数据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及出血各1例。术后4~8个月,所有患者发音时声带均可内收,35例患者吸气时声带达到中、重度的外展运动,2例始终仅轻度外展,2例无外展运动,中度以上运动幅度的恢复率达89.7%(35/39),并顺利拔管,随访2年无变化。术后12个月时嗓音总嘶哑度G及VHI-10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 P值均<0.05),声学参数Jitter、Shimmer、NHR及MPT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术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大部分参数恢复到正常参考值水平,术后12个月最大吸气压力(PImax)值仍略低于正常水平,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 P值均 <0.05)。术后12个月时患者肌电图资料显示,37例患者吸气时双侧环杓后肌均呈干扰相电位,发音时双侧甲杓肌亦为干扰相电位,其中2例还存在明显错向电位。2例外展功能恢复不佳者环杓后肌电位明显较弱。长期随访仅1例外展运动幅度减弱,但不影响呼吸功能。 结论: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喉返神经修复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恢复生理性声带外展内收运动的成功率高、疗效稳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半封闭声道训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半封闭声道训练(semi-occluded vocal tract exercises, SOVTE)以其方便高效的特点被接受认可,并已运用于职业歌手的暖嗓及嗓音疾病的防治中。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文献中有关SOVTE的研究成果,明确其应用范围,评估其应用价值。SOVTE不仅可优化职业歌手的主观评估及客观声学指标,还可改善普通用嗓者的嗓音生理功能以预防嗓音疲劳及声带创伤。另外,SOVTE还可改善嗓音患者的主客观声学指标,促进声带病灶缩小和术后嗓音功能恢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OVTE有望成为普通用嗓者和嗓音疾病患者安全、有效的常规训练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励-协夫曼言语治疗对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励-协夫曼言语治疗(LSVT)训练改善中国帕金森病(PD)患者言语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6例中国P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LSVT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训练前、后,采用PRAAT软件分析PD患者的声学数据,采用日本GRBAS嗓音量表评定患者的嗓音质量,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对患者言语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经过4周LSVT训练,PD患者的发声、嗓音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声学分析显示,训练后元音最长发音时间由(11.93±6.81)s增加到(17.50±6.25)s;元音发声音量从(69.91±7.61)dB增加到(76.12±6.07)dB,阅读音量从(64.82±3.77)dB增加到(70.40±5.41)dB,独白音量从(61.44±4.58)dB增加到(64.29±4.70)dB。GRBAS评定显示,总嘶哑度评分从(1.93±0.77)分减少到(1.25±0.93)分。VHI量表评分显示,总嗓音障碍指数由(66.87±18.61)分降低到(49.87±21.21)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LSVT训练能够显著增加PD患者最长发音时间、提高音量、改善嗓音质量、降低嗓音障碍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数字化音频分析在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Praat语音分析软件探讨声学数字化分析方法在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每例患者均进行标准化的吞咽造影检查,要求每例患者在进食每口食物前、后分别发"衣/i/"音3次,采集声音样本。根据渗漏-误吸分级(PAS)将所有患者分成非误吸组(16例)和误吸组(30例),检测和比较2组患者进食前和进食后的组内及组间嗓音的基频、相对平均扰动度(RAP)、相对频率微扰(Jitter)、相对振幅微扰(Shimmer)、振幅微扰商(APQ)和谐波噪声比(HNR)等声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非误吸组患者的各项声学参数指标进食前后比较,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误吸组患者的基频、RAP和Jitter数据进食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进食前,非误吸组患者的RAP[(0.31±0.22)%]和Jitter[(0.49±0.32)%]分别与误吸组的RAP[(1.02±0.53)%]和Jitter[(1.71±0.84)%]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非误吸组优于误吸组;进食后,仅Jitter值[非误吸组(0.49±0.32)%;误吸组(0.74±0.43)%]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8)。 结论:可在进食评估前,通过对声学参数RAP和Jitter的分析,识别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言语参数测量在脑损伤后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客观指标评估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嗓音障碍的有效性,分析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嗓音声学特征。方法:采用言语主观功能评估将29例言语障碍患者分为重度言语障碍组(19例)和轻度言语障碍组(10例),用计算机言语测量仪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最长声时(MPT)、最大数数能力(MCA)、平均基频、基频标准差、基频范围、平均强度、共振峰、下颌距和舌距的异常发生比率及其均值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的MPT和MCA值均存在异常,且重度组患者的MPT值[(4.37±3.89)s]明显短于轻度组[(8.22±4.03)s],MCA值[(3.39±3.77)s]亦明显弱于轻度组[(8.56±3.24)s],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组在平均基频、基频标准差、F2(i)以及舌距指标中存在异常情况的比率为73.68%、63.16%、73.68%和78.95%,明显高于轻度组(30.00%、30.00%、30.00%和40.00%),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言语参数测量可以有效评估脑损伤后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出现言语呼吸功能受损的现象非常普遍,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针灸结合西医治疗声带息肉术后咽异感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术后咽异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 年7 月—2023 年6 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术后咽异感症患者90 例,随机分成对照1 组、对照2 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1 组术后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 组术后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十四经穴针灸治疗,观察组术后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十四经穴针灸+董氏奇穴针刺治疗,3 组均治疗7d.观察比较3 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及术后1 个月咽部自觉症状积分,观察比较3 组术前、术后1d、术后1 个月咽喉体征评分、嗓音声学指标,并评估3 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3 组术后7d及1 个月后咽部蚁行感、咽喉干燥、咽喉痒感、黏着感、紧迫感积分,声带颜色、声带边缘、声带闭合评分,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标准化噪声能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7d及1 个月后以上积分和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标准化噪声能量均明显低于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1 组对照2 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66.7%(20/30),80%(24/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 组(P<0.05),对照1 组和对照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断针、晕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董氏奇穴针灸法联合十四经穴针灸疗法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术后咽异感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咽部自觉症状和喉部体征,改善患者嗓音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