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益生元制剂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复合益生元制剂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益生元组,每组10只。对照组连续7 d给予饮用水,其余3组连续7 d自由饮用3% DSS水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天起美沙拉嗪组和益生元组同步灌胃给药(10 ml/kg),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9 d,每天记录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9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16S rRNA测序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生元组制剂给药治疗后小鼠体重降低减缓,腹泻和便血症状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显著减轻( P<0.05),结肠组织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945.3±7.23)ng/ml vs.(1 069.0±12.07)ng/ml,(178.0±1.24)ng/ml vs.(182.7±1.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经复合益生元制剂治疗后,菌群多样性有一定的提高,在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增高,属水平上主要为 Muribaculaceae_unclassified和拟杆菌属丰度增高,螺杆菌属丰度降低。 结论:复合益生元制剂可有效治疗UC小鼠,其通过恢复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UC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益生菌的治疗现状与前景以及对呼吸道有益菌探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益生菌是调节机体微生态失衡的有效途径.肝功能异常影响肠道微生物,慢性肝衰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血管疾病等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亦受环境、遗传等复合条件影响,改变菌群组成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倡益生菌对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改善机体微环境,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三方面的研究飞速发展,对肠道益生菌研发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呼吸道作为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其优势菌群已经有相关报道,但对呼吸道益生菌的探索尚不明确,呼吸道内的优势菌是否可以制成益生菌制剂尚有待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母乳糖复合物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母乳喂养不仅维持婴儿的发育,也促进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增殖.母乳中的糖复合物,包括游离的低聚糖、糖蛋白和糖脂,因在肠道健康和菌群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糖类物质不仅能预防传染病,也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新生儿出生时肠道是不成熟的,复杂的母乳成分确保了肠道微环境成熟.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在出生后会发生连续变化.出生后的细菌定植是肠道发育和免疫系统成熟的必要条件.本文将母乳中糖物质及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生物酵素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6
酵素是指醋酸菌、酵母菌等多菌种复合发酵果品、蔬菜或中药而形成的包含多种生物酶、多酚类、益生菌、益生元、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等功效成分的微生态整体.文章综述了微生物酵素的保健功能、美容功能以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提出了现存的几点问题, 对今后酵素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能对微生物酵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柔性辟谷技术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柔性辟谷1周对人体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评价柔性辟谷技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86名志愿者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1周特殊限制饮食模式,每日3餐以复合益生元代餐(10g/餐).分别收集干预前后血样,采用临床检验手段检测人体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柔性辟谷干预后,志愿者体质量、腰围、体脂肪、基础代谢率显著下降,免疫功能指标CD3、CD4显著下降,尿酸显著升高;肝功能指标、肾功能肌酐和尿素氮指标、血清电解质指标、血常规、血糖及血脂相关内分泌指标、免疫功能CD8指标在正常范围变化.结论:柔性辟谷期间人体出现多种生理生化调节反应,体现出人体进入有利于健康的特殊代谢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生菌益生元复合制剂对头孢曲松引起的肠道菌群及免疫异常改善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HN019、乳双歧杆菌V9与益生元共同组成的益生菌、益生元复合制剂对头孢曲松引起的小鼠免疫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方法 45只四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头孢曲松以及头孢曲松+益生菌复合制剂30d后,检测受试小鼠的体重、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脾脏细胞中免疫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用RT-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衍检测粪便双歧杆菌含量以及粪便细菌的构成.结果 头孢曲松+复合制剂组受试小鼠体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头孢曲松组脾脏IL-10mRNA表达量有下降趋势,头孢曲松+益生菌复合制剂组受试小鼠脾脏IL-10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头孢曲松组(P<0.05).头孢曲松组受试小鼠粪便双歧杆菌含量有下降趋势,头孢曲松+益生菌复合制剂组受试小鼠粪便双歧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头孢曲松组(P<0.05).头孢曲松组和头孢曲松+复合制剂组与空白组相比,受试小鼠α-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头孢曲松组拟杆菌门减少,厚壁菌门和肠球菌属增多.头孢曲松+复合制剂组与头孢曲松组相比,受试小鼠厚壁菌门与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放线菌门增加.结论 头孢曲松可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异常,肠道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紊乱.益生菌、益生元复合制剂可通过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改善了宿主免疫功能,并通过增加双歧杆菌和减少某些致病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头孢曲松导致的宿主肠道菌群异常、促进肠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泽泻叶多糖复合酶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益生元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优化泽泻叶多糖复合酶辅助提取工艺,并评价其益生元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粗多糖,分析其组成,HPGPC 法测定其分子量.考察多糖对 L.plantarum、L.buchneri、Weissella confuse X1、L.gasseri 密度、pH值的影响,以及对菌群失调小鼠肠道的调节作用.结果 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比例1∶2,酶用量1.20%,料液比1∶ 2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 min,多糖提取率为2.57%.粗多糖中的中性多糖重均分子量为37 187 Da,含量为72.64%;酸性多糖重均分子量为33 134 Da,含量为62.22%.中性多糖、酸性多糖促进4种乳杆菌增殖,降低培养基pH值.与自然恢复组比较,中性多糖中剂量组、酸性多糖低剂量组LPS水平降低(P<0.05),中性多糖各剂量组SOD活性升高(P<0.05),中性多糖各剂量组及酸性多糖中、高剂量组MDA水平降低(P<0.05).多糖减少肠道中有害菌数量,增加有益菌数量,降低盲肠、结肠内容物pH值;除酸性多糖低剂量组外,各多糖组结肠氨含量低于自然恢复组(P<0.0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复合酶辅助提取具有益生元活性的泽泻叶多糖,其机制可能为改善肠黏膜通透性和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肠道菌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痤疮面部优势菌群的动态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细菌群落的变化,以及在应用了复合微生态制剂14d的面部优势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16S rDNAv3-v4区高通量测序分别对5名健康受试者和16例痤疮患者皮肤细菌群落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痤疮患者组面部细菌多样性较健康皮肤显著降低(P<0.05),痤疮丙酸杆菌相对丰度升高,表皮葡萄球菌相对丰度降低.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后,葡萄球菌属及其中的表皮葡萄球菌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丙酸杆菌属及其中的痤疮丙酸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临床上痤疮症状改善.结论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痤疮面部优势细菌有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改善细菌群落结构防治痤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下一代益生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于大中动脉内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机复杂且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些年研究发现,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调节宿主代谢和炎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通过饮食干预、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等方式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能够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其中下一代益生菌包括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小克里斯滕森氏菌、普拉梭菌等非传统肠道菌群及经过基因编辑的设计型益生菌成为新的预防和治疗工具,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的诊断和药理学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