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悬吊术后吊带膀胱侵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后发生吊带膀胱侵蚀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例TVT术后发生吊带膀胱侵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膀胱镜检查明确有吊带膀胱侵蚀的发生。5例患者均为单侧吊带膀胱侵蚀,其中膀胱左侧壁侵蚀3例,右侧壁侵蚀2例。分析发生吊带膀胱侵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5例患者均通过膀胱切开手术切除了暴露于膀胱内的吊带,并通过吊带松解手术调整了吊带的位置。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无继发出血、感染和尿瘘的发生。至随访结束,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发生。结论:膀胱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膀胱、吊带悬吊"宁松勿紧"、选用大孔径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轻质吊带,均可降低吊带膀胱侵蚀的发生。对于发生吊带膀胱侵蚀的患者,一期行开放手术下吊带的切除和松解手术安全、可靠,术后并未导致尿失禁的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茧症8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腹茧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腹茧症患者中1例无腹部症状,7例表现为反复腹痛并伴有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肠梗阻,中位病程时间为6个月(15 d~40年)。6例行腹腔镜腹茧剥离切除+肠粘连松解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转开放手术,2例为开腹手术。4例同期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3~69个月,有2例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1例伤口脂肪液化合并感染,1例术后5个月发生1次肠绞痛,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的临床特征不典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该病的预后总体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患者年龄(37.7±12.4)岁,年龄范围18~64岁,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对比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旋转活动范围、功能状况,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手臂、肩部和手残疾评分(DASH)。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20例患者术前伸直角度为43.6°(33.8°,60.1°),屈曲角度为78.7°(59.8°,98.1°),屈伸活动范围为25.6°(0.0°,54.5°);术前旋前为51.8°(33.0°,67.0°),旋后为85.1°(65.7°,90.0°),旋转范围为136.9°(99.1°,157.5°);术后伸直角度为14.2°(7.0°,24.8°),屈曲角度为129.5°(120.0°,138.1°),屈伸范围为115.5°(94.4°,127.3°);术后旋前为65.0°(47.1°,75.0°),旋后为88.3°(78.6°,90.0°),旋转范围为151.9°(131.7°,163.4°)。术后的伸直、屈曲、屈伸范围、旋前、旋后、旋转范围均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20例患者的术前VAS为1.0(0.0, 3.0)分,术后为0.0(0.0, 1.0)分。术前MEPS为60.0(50.0, 75.0)分,术后为100.0(85.0, 100.0)分。术前DASH为37.5(20.1, 51.3)分,术后为7.9(3.3, 13.3)分。术后的VAS、MEPS、DASH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残留尺神经症状18例,异位骨化复发42例,血肿3例。 结论:改良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是一种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降低肘关节不稳定的发生,避免使用外固定架,降低患者花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增强CT和MRN的三维图像拟合技术对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诊疗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骨盆增强CT联合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三维图像拟合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骨盆增强CT联合MRN三维图像拟合技术辅助诊断的15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26.67±11.34)岁;骨盆骨折AO分型:C1.3型11例、C2型2例、C3型2例。所有患者均有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运动功能等级评定标准,踝背伸肌肌力3级1例、2级7例、1级5例、0级2例。通过体格检查及增强CT联合MRN三维图像拟合技术对腰骶丛损伤部位、神经损伤性质、骨折移位、血管和输尿管走行方向进行精准判断,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前方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及神经减压术后随访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腰骶丛损伤部位与术前拟合图像诊断均相符;神经损伤性质判断中有4例不符(4/15,27%),6例腹腔镜下神经减压手术中2例因神经松解困难而改为开放手术。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16.27±26.46)min,术中出血量(102.50±79.32)ml;11例采用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3.64±38.28)min,术中出血量(713.64±393.12)ml,其中9例成功松解减压、2例探查发现神经完全断裂。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3±2.19)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观察到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03±1.04)个月(范围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踝背伸肌肌力5级8例、4级3例、3级1例、2级1例、0级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7, P<0.001);感觉功能评定标准:S4级8例、S3+级1例、S3级3例、S2级1例、S0级2例。 结论:增强CT联合MRN三维图像拟合技术术前可对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精确指导手术方案制定,减少手术创伤与相关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节镜下双极电极松解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优势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极电极松解治疗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CMT患儿资料。根据美国儿童肌性斜颈临床实践指南,术前对入组患儿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关节镜下双极电极松解组及开放手术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1年进行门诊复查,并利用Cheng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MT患儿83例,严重程度分级:8级82例、7级1例。关节镜下双极电极松解组共46例,开放手术组共37例,两组患儿性别比例、手术年龄、病史时间、术前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关节镜下双极电极松解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手术组[(62.5±17.9)min比(47.6±14.4)min, P<0.001];关节镜下双极电极松解组的切口长度[(0.5±0.0)cm比(3.5±0.7)cm]及术后住院时间[(2.3±1.1)d比(3.6±1.6)d]均短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随访(1.8±1.0)年,Cheng评分等级:优秀80例,良好3例。两组术后各有2例出现皮下积液,并发症发生率及Chen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关节镜下双极电极松解治疗儿童CMT虽较传统切开手术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术中视野清晰,伤口隐蔽,手术损伤小,患儿恢复快,手术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开放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开放式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严重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5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均在行开放松解后辅助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随访比较术前、术后肘关节屈伸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20个月,平均12.8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主动最大伸直角度从术前的(57.1±24.2)°改善至(5.3±2.9)°,最大屈曲角度从术前的(86.6±8.9)°改善至(124.3±7.1)°,屈伸弧度从术前的(32.4±23.7)°改善至(118.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yo评分由术前(54.2±11.6)分改善至术后(82.0±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开放手术松解结合铰链外固定支架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在彻底松解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肘关节稳定及早期活动,从而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对腰椎动态的影响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腰椎动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于五四一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开窗髓核摘除术+纤维环修复术(开放组)52例、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椎间融合组)41例、椎间盘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纤维环修复术(椎间盘镜组)46例、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椎间孔镜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与腰椎动态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3.060, P=0.382);开放组、椎间融合组、椎间盘镜组、椎间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6.85±13.65)mL、(186.46±22.47)mL、(92.41±16.34)mL、(31.42±5.1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68.905, P=0.000);开放组、椎间融合组、椎间盘镜组、椎间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50.41±10.67)min、(132.84±20.69)min、(62.12±13.37)min、(83.46±15.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9.863, P=0.000);开放组、椎间融合组、椎间盘镜组、椎间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8.25±1.34)d、(10.52±1.37)d、(7.04±1.17)d、(4.26±0.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2.709, 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时,椎间盘镜组与椎间孔镜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椎间融合组与开放组(均 P<0.05),而椎间盘镜组与椎间孔镜组的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高于椎间融合组与开放组(均 P<0.05)。 结论:四种不同术式均能有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治疗能加快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5例腹腔镜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保守治疗无效的SMAS患儿5例均行腹腔镜下屈氏韧带松解+十二指肠下移术,结合万方及PubMed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5例SMAS患儿中男3例,女2例,年龄(12.4±1.4)岁,术前体重指数为(15.2±0.8) kg/m 2,以呕吐、腹痛及消瘦入院,发病时长平均(8.4±7.8)个月,均顺利行胃镜检查、腹腔下屈氏韧带松解及十二指肠下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为(66.0±10.7) min。术后1 d开始进食。1例术后4 d出现乳糜漏,经保守治疗11 d后治愈。1例术后10 d仍恶心,呕吐,予胸膝位后好转,未见其余短期并发症。术后中位住院时间7(6~22)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9~56)个月,均恢复良好,体重增加,1例轻度复发症状,保守治疗后缓解。检索到15篇经屈氏韧带松解术治疗的SMAS文献,治愈率40%~100%,仅1组病例治愈率在75%以下。 结论:腹腔镜下屈氏韧带松解+十二指肠下移术治疗儿童SMAS有其安全、有效、简便及微创的优点,可作为多数患儿的首选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比心法在儿童扳机拇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扳机拇术后康复锻炼方法,总结技术细节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对30例(42指)扳机拇患儿进行开放性拇指屈肌腱探查松解术,术后24 h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游戏性的"比心法"锻炼,密切随访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总结儿童扳机拇术后康复锻炼的技术细节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游戏性的"比心法"锻炼可以增加患儿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配合度,经过术后至少24个月的随访,30例患儿拇指屈伸活动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术后早期开始应用"比心法"锻炼可增加儿童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可有效巩固扳机拇的手术治疗效果,在儿童扳机拇术后的康复锻炼管理中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单中心10年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49.5(8~80)岁。主诉均为尿液经阴道流出。膀胱阴道瘘病因分别为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14例(25.9%),妇科恶性肿瘤术后23例(42.6%),症状出现时间为拔除尿管后11(1~20)d;宫颈恶性肿瘤放疗11例(20.4%),症状出现时间为放疗后10(5~25)个月;其他原因6例(11.1%),症状出现时间为治疗原发病后21(3~50)d。54例中,合并直肠瘘1例、输尿管损伤1例、膀胱挛缩6例。膀胱挛缩6例行膀胱造影检查均提示膀胱容量缩小,其中2例出现双侧输尿管轻度反流;术前CT检查示4例无明显上尿路积水,2例合并双侧肾轻度积水。瘘口直径0.5~4.0 cm。单发瘘口50例,多发瘘口4例。尿垫试验评估患者漏尿程度为轻度7例,中度42例,重度5例。37例初次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3例既往有1次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2例既往有2次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既往有3次、4次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者各1例。所有患者均全麻下行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其中8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手术要点:①寻找膀胱阴道瘘口,正确评估瘘口大小、数量、位置,以利于术者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②为保护双侧输尿管口,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③充分游离膀胱及阴道壁,去除瘢痕组织,低张力或无张力缝合膀胱切口;④松解一段带蒂大网膜填塞并覆盖在膀胱后壁与阴道之间的间隙。对低位、复杂性及混合性膀胱阴道瘘患者术中分别采用膀胱壁转瓣法(6例)、膀胱扩大术(3例)以及输尿管再植术(6例)等技术。分析影响患者治愈率的因素。结果:本组5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无肠道损伤,均未中转开放手术。中位手术时间85(60~240) min。术中出血量(33.3±26.5) ml。术后住院时间(11.3±8.2) d。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一期治愈50例,失败4例,治愈率为9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的患者,再次手术的治愈率较低( P=0.00)。多发瘘口(≥2)患者相较于单发瘘口患者的治愈率较低( P=0.00)。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以上的患者比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以及尿道内口以外的患者治愈率高( P=0.00)。年龄( P=0.79)、手术时间( P=0.06)、术中出血量( P=0.78)、术后住院时间( P=0.73)、留置导尿时间( P=0.30)、瘘口大小( P=0.31)对修补手术治愈率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特点。该术式疗效确切,可用于绝大多数膀胱阴道瘘的修补,并可同期处理混合瘘和膀胱挛缩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