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旁超声在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和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床旁超声在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心排血量(CO)和容量反应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1月25至2021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因病情需要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24例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iCCO监测入组时(0 h)和入组后2、6、12、24、48 h的CO、每搏量变异度(SVV);同时行床旁经胸心脏超声测定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下腔静脉直径(dIVC),并计算CO、VTI变异率(△VTI)和dIVC变异率(△dIVC)。以PiCCO监测的数值为标准,对床旁超声测量的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有22例获得了满意的超声多普勒图像,入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体温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特征。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R、CO均逐渐下降,MAP逐渐升高,于入院后48 h达峰值或谷值,且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90.36±15.35比116.82±19.82,MAP(mmHg,1 mmHg=0.133 kPa):87.82±11.06比58.82±9.85,CO(L/min):4.80±0.56比6.78±1.31,均 P<0.05〕。PiCCO和床旁超声测定的CO总体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别为5.36(4.78,6.33)L/min和5.21(4.88,6.35)L/min〕,各时间点平均差异值为(-0.02±0.69)L/min,95%一致限范围为-1.35~1.34,且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rs=0.800, P<0.001);PiCCO测定的SVV和床旁超声测定的△dIVC具有良好一致性〔分别为18.00%(14.00%,24.00%)和21.00%(14.00%,25.75%)〕,各时间点平均差异值为(-3.16±6.89)%,95%一致限范围为-16.89~10.54,且二者具有中度相关性( rs=0.702, P<0.001)。PiCCO测定的SVV和床旁超声测定的△VTI具有良好一致性〔分别为18.00%(14.00%,24.00%)、16.00%(11.25%,20.75%)〕,各时间点平均差异值为(13.03±14.75),95%一致限范围为-1.72~27.78,且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rs=0.918, P<0.001)。 结论:床旁超声能准确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CO及容量反应性,且△VTI在评估容量反应性时优于△dIV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评估婴幼儿肺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使用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评估婴幼儿肺炎患儿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74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为轻症肺炎组(45例)和重症肺炎组(29例),使用USCOM测定2组患儿心率(HR)、校正流动时间(FTc)、每搏心排出量变异度(SVV)、每搏心排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肌力指数(IN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根据各个年龄段患儿的CI、SVRI具体数值区分血流动力学类型,根据CI值分为正常排、高排、低排,根据SVRI值分为正常阻、高阻、低阻,比较2组肺炎患儿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轻症肺炎组中42.22%(19/45例)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94.74%为高排低阻型。重症肺炎组中79.31%(23/29例)的患儿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异常,其中86.96%(20/23例)的患儿为非高排低阻型,表现出血流动力学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为低排高阻(39.13%)、高排正常阻(26.09%)、低排低阻(13.04%)、正常排低阻(8.70%)。2.治疗前重症肺炎组和轻症肺炎组HR、SVI、CI、INO、SVRI分别为(153.2±19.3)次/min、(32.0±5.8) mL/m 2、(4.3±1.0) L/(min·m 2)、(1.1±0.4) W/m 2、(1 139.0±280.6) d·s·cm -5·m 2和(140.2±13.2)次/min、(39.2±4.1) mL/m 2、(5.1±0.8) L/(min·m 2)、(1.4±0.2)W/m 2、(904.7±175.8) d·s·cm -5·m 2,重症肺炎组SVI、CI、INO均低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重症肺炎组HR、SVRI均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治疗前心脏前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肺炎组治疗后HR[(137.6±9.3)次/min]低于治疗前,SVI、CI[(36.2±3.4) mL/m 2、(4.7±0.3) L/(min·m 2)]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使用USCOM可快速、动态了解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USCOM发现较多婴幼儿轻症肺炎患儿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高排低阻型,大多数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出现不同类型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且多为非高排低阻型,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ixon序贯法测定丙泊酚镇静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Dixon序贯法来研究丙泊酚镇静抑制老年患者对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75~84岁老年患者3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均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丙泊酚剂量由1.1 mg/kg(第1例患者)开始,阶梯剂量为0.1 mg/kg,后续患者的丙泊酚剂量由前1例患者的胃镜插入反应确定,插入反应未抑制则增加0.1 mg/kg,插入反应抑制则减少药物,将"胃镜插入反应阳性—插入反应阴性"这一变化视为拐点,出现7个拐点时即停止纳入。记录患者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的心率、MAP、SpO 2变化,记录恶心呕吐、咳嗽呛咳、吞咽、体动等胃镜插入反应。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 结果:丙泊酚镇静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11±0.16) mg/kg,MAP在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105.05±13.39)、(90.48±10.98)、(90.48±11.11)、(82.68±9.98) mmHg,给药后各观察点MAP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率在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77.26±12.67)、(72.81±10.39)、(72.90±11.63)、(68.32±9.42)次/min,给药后各观察点心率较镇静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O 2在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96.48±1.81)%、(98.65±1.31)%、(97.36±2.14)%、(96.48±1.81)%,镇静前SpO 2与胃镜进镜时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胃镜进镜时SpO 2与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Dixon序贯法确定丙泊酚镇静抑制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11±0.16) mg/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构建热射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早期评估热射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警模型。方法:于2022年6月,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鄯善县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收治的确诊为热射病的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短期结局(28 d),分为死亡组(20例)和幸存组(53例),选取患者入院后24 h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选取曲线下面积>0.7的相关指标,并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热射病死亡风险的评估模型。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鄯善县综合ICU热射病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年龄、胱抑素C、降钙素原测定、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酐(CRE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心率、呼吸频率、GL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胱抑素C、CKMB、CREA、PT、TT、入院时心率AUC面积>0.7。采用Fisher分析方法构建函数模型。通过回代性检验,该函数模型诊断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83%,AUC面积为0.937。外部验证结果为预测幸存组准确率为85.71%,预测死亡组准确率为88.89%。 结论:应用ROC曲线分析及Fisher判别分析构建的热射病死亡早期预警模型,可以为热射病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499通过调节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轴改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499(miR-499)调节α型和β型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MHC)基因轴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MD)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PBS组)、脂多糖(LPS)致SMD模型组(LPS组)、miR-499激动剂预处理组(agomir+LPS组)和miR-499抑制剂预处理组(antagomir+LPS组),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SMD大鼠模型;PBS组腹腔注射等量PBS。两个预处理组分别于制模前连续3 d经尾静脉注射agomir 30 mg/kg或antagomir 80 mg/kg,每日1次;PBS组和LPS组不给予预处理。注射LPS 5 h后检测超声心动图,并记录相关指标;在注射LPS 6 h后取左心房血和心肌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中miR-499的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的蛋白表达;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浆心力衰竭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刺激后大鼠出现精神萎靡,血浆和心肌组织中miR-499表达下调,且心肌组织中α-MHC表达显著下调、β-MHC表达显著上调,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和心率(HR)分别下降了49.1%、59.2%、48.8%、39.4%、15.9%,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表明LPS能诱导大鼠心功能障碍。与LPS组相比,给予agomir预处理过表达miR-499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鼠心功能改善,表现为LVEF、LVFS显著升高〔LVEF:0.662±0.020比0.323±0.024,LVFS:(36.16±1.43)%比(20.20±1.32)%,均 P<0.01〕;同时大鼠心肌组织中β-MHC/α-MHC失调被逆转,β-MH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β-MHC/GAPDH:0.74±0.04比2.97±0.34, P<0.01),α-MHC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α-MHC/GAPDH:1.59±0.05比0.74±0.14, 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ng/L:114.49±6.85比334.13±4.36, P<0.01)。而给予antagomir预处理抑制miR-499表达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鼠心功能被显著抑制,表现为LVEF、LVFS较LPS组显著下降〔LVEF:0.297±0.021比0.323±0.024,LVFS:(19.38±1.52)%比(21.20±1.32)%,均 P<0.01〕;同时大鼠心肌组织中α-MHC蛋白表达显著下调(α-MHC/GAPDH:0.63±0.03比0.74±0.14, P<0.01),β-MHC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β-MHC/GAPDH:3.03±0.47比2.97±0.34, 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ng/L:373.91±4.23比334.13±4.36, P<0.05)。 结论:miR-499能通过调节SMD大鼠心肌组织中α-MHC、β-MHC的表达水平,改善脓毒症引起的心功能障碍;靶向调节miR-499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SMD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浆微小RNA-30b-5p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30b-5p(miR-30b-5p)联合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病因以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基线值,根据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OI分为轻中度组(OI>100 mmHg,1 mmHg=0.133 kPa)和重度组(OI≤100 mmH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浆miR-30b-5p表达,并测定EVLW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miR-30b-5p及EVLWI预测ARDS患者死亡的价值;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住院期间不同预后ARDS患者血浆miR-30b-5p与EVLWI的相关性。 结果:120例ARDS患者均纳入分析,死亡组42例,存活组78例;轻中度组67例,重度组53例。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但两组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病因及HR、RR、OI和PaCO 2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血浆miR-30b-5p表达水平及EVLWI均明显高于存活组〔miR-30b-5p(2 -ΔΔCt):2.28±0.74比0.52±0.06,EVLWI(mL/kg):15.38±4.60比10.24±2.15,均 P<0.01〕。重度组血浆miR-30b-5p表达水平、EVLWI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miR-30b-5p(2 -ΔΔCt):2.05±0.65比0.93±0.17,EVLWI(mL/kg):14.65±4.20比11.36±2.28,住院病死率:58.5%(31/53)比16.4%(11/67),均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30b-5p及EVLWI预测AR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2和13.28 mL/kg,两项指标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二者单独预测(0.897比0.827和0.785),且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0.5%和84.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RDS死亡患者血浆miR-30b-5p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 r=0.768, P<0.01);而存活者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r=0.118, P>0.05)。 结论:血浆miR-30b-5p和EVLWI与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二者联合对ARD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镇痛麻醉方案的构建及对患者脑保护作用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开颅术后镇痛麻醉方案的构建及对患者脑保护作用和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33例。A组不给予右美托咪定,B、C组在麻醉诱导前,均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的负荷剂量,然后分别以0.2、0.4 μg·kg -1·h -1速率进行泵注,至术后24 h停止。观察3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HR)、血压、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 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采用颅内压监测仪动态测定颅内压,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 2)。记录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T0时,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颅内压、CERO 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着麻醉时间推移,3组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平均动脉压、HR、NSE、S-100β、iNOS、颅内压、CERO 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C组变化幅度比A、B组更大;而RR、SpO 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开颅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具有脑保护作用,可改善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对呼吸没有显著影响,尤其是0.4 μg的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半数有效浓度的测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 50)。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中心(集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浓度0.05%(D1组)、0.06%(D2组)、0.07%(D3组)、0.08%(D4组)、0.09%(D5组)、0.10%(D6组)复合舒芬太尼0.3 mg/L。运用概率回归法(Probit)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EC 50及95% CI。记录产妇分娩镇痛前、给药后30 min的宫缩疼痛强度,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价,记录产妇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分娩后头痛及胎心过缓的情况。 结果: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EC 50为0.061%,95% CI 0.051~0.067,EC 90为0.081%,95% CI 0.074~0.098。六组产妇中D3组有1例出现胎心过缓,D4组有1例出现心率减慢。所有六组产妇均未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和术后头痛。 结论: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EC 50为0.061%,95% CI 0.051~0.067,与硬膜外分娩镇痛EC 50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浆催乳素及皮质醇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r水平,计算HUT平卧位及HUT阳性时PRL及Cor的变化差值(ΔPRL、ΔCor)。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 Mann- Whitney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PRL对VVS的预测价值。 结果:VVS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VS组亚型间(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晕厥频率、晕厥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VS组HUT后PRL高于健康对照组[36.23(22.08,61.97) μg/L比11.47(8.00,23.2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40, P<0.01)。VVS组HUT前后ΔPRL、ΔCo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5.36(9.92,48.93) μg/L比-0.10(-2.67,9.32) μg/L;(84.4±43.6) μg/L比(57.6±64.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39; t=-2.44,均 P<0.05)。HUT阳性反应时PRL与SBP、DBP均呈负相关( r=-0.46、-0.45,均 P<0.01);尤其在VVS组( r=-0.38、-0.24,均 P<0.05)。VVS组HUT前后ΔCor与SBP呈负相关( r=-0.25, P<0.05)。ROC曲线显示,ΔPRL预测VVS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ΔPRL以4.03 μg/L为界值,对预测HUT阳性反应的判断较好,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72.4%。 结论:VVS患儿晕厥发作时血浆PRL及Cor升高,其中血浆PRL与血压下降有关。VVS患儿HUT阳性反应时血浆PRL的增高水平与血压有关,ΔCor与SBP有关,血浆PRL、Cor可能参与VVS的发病过程;ΔPRL对VVS有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3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运动耐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运动前后的心率最大波动程度),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肺通气功能(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以及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活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 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两组运动前后的心率最大波动程度较干预前均有降低( 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 结论: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能增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