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1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裁调脾护心方.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裁调脾护心方可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进行访谈,以期为医护人员全面掌握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的症状提供依据,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性的症状管理,促进患者心脏康复。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8例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症状感知、症状评估、症状反应3方面分析。症状感知(perception)包括3个主题:躯体症状感知(神疲乏力;冠心病相关症状包括胸闷心慌,气促气短,心悸健忘,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头身困重,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疼痛,胸痛;以及夜尿频繁)、心理症状感知(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遗留现象)、社会适应改变。症状评估(evaluation):包括2个主题:分为主观、客观两方面。客观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突发生活事件等)。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因素、电子产品使用、睡眠认知)。症状反应(response):包括3个主题:身体与行为(身体与用药行为、身体与饮食行为、身体与运动、身体与中医护理技术);心理与行为;社会文化与行为。结果:冠心病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在症状体验方面有多种表现及诸多影响因素,但多数患者担心西药的不良反应,不愿意采取西药治疗失眠,在中药汤剂的服用上存在难坚持性,愿意尝试中医中药以及中医护理技术等方式促进睡眠。结论:医护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方案,并对冠心病心脾两虚患者症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双心健康,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高血压病伴失眠症中医证素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伴失眠症(HWI)患者中医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8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WI患者的四诊资料及中医证型相关信息,基于因子分析降维及系统聚类分析,归纳总结HW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潜在证型;采用爬山法(LTM-EAST)构建隐结构模型,综合聚类分析判断常见证型。结果:①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14个,累计贡献率为 63.254%。在频次≥70的36个症状变量中,半数以上的HWI患者具有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舌色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薄苔、腻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数脉、滑脉;② HWI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肝(52.09%)、心(33.43%)、脾(26.46%)、肾(23.68%);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湿(34.54%)、阴虚(29.25%)、热(火)(25.35%)、气滞(25.07%);③通过频数统计出10个证型、因子聚类得出9个证型、隐结构聚类推测出7个证型,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2次的证型共有7个,可认定为HWI常见证型。结论:HWI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病位证素主要在肝、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痰湿、阴虚、热(火)、气滞;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化火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张炳厚治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挖掘张炳厚教授治疗失眠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2019年7月31日张教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门诊治疗失眠的中药内服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方药数据库,提取用药频次,聚类分析遣药组方模式、关联规则、核心药物和新方组合。结果:共纳入83首处方,其中患者中医证型主要有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和肝肾阴虚型3种,涉及中药13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是酸枣仁、柏子仁、紫贝齿、珍珠母。确定了40个常用药物组合,前5位依次为柏子仁-酸枣仁、酸枣仁-紫贝齿、柏子仁-紫贝齿、柏子仁-酸枣仁-紫贝齿和柏子仁-珍珠母;并得到12首新处方,如火麻仁-白芍-麦冬-麸炒白术、黄芩-阿胶-珍珠母-肉桂-柏子仁、炙甘草-白芍-麸炒白术-黄连、炙甘草-生地黄-黄连-麸炒白术-炙黄芪及生晒参-广藿香-川木通-莲子等。结论:张教授治疗失眠组方以安神定志为主,辨证施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健脾养心、益气养血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在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药物阿普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疗法干预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头部刮痧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虚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治疗失眠证治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挖掘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纳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7)古代医案、现代医案、名医医案及共享医案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失眠的医案,应用平台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失眠医案664个,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睡中易醒、多梦等;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证型包括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肝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神不宁证;共涉及处方664首,药物414味,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生地黄、酸枣仁、当归,高频药物多以养心安神、清热化痰、疏肝解郁、滋阴降火药为主,所用药物多为平性、甘味,多归心经;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组合包括牡蛎-龙骨、茯苓-甘草、陈皮-茯苓、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等。结论:中医辨证失眠多从心论治,用药多以养心安神为主,辅以清化痰热、补益心脾、疏肝解郁、滋阴养血等药物,从而标本兼治,改善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治疗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治疗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观察组服用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肠道症状严重程度,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0, P=0.034)。观察组疗后腹痛程度、腹胀程度、腹痛频率、对生活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32、6.75、4.37、3.55, P值均<0.001),大便溏稀、食少纳呆、腹痛隐隐、体倦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38、5.88、7.41、6.00, P值均<0.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对照组为25.0%(10/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5, P=0.264)。 结论: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动症儿童西医不同亚型的临床表现及其中医证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多动症儿童西医不同亚型的临床表现及其中医证型。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动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维度对患儿进行西医亚型分型,比较西医不同亚型患儿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视觉注意力持续操作测验(CPT)。参照《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分析3个西医亚型的中医证型。结果:120例患儿中,注意缺陷为主型53例(44.17%),多动-冲动为主型45例(37.50%)、混合型22例(18.33%);注意缺陷为主型、混合型以女童居多[58.49%(31/53)、54.55%(12/22)],多动-冲动为主型以男童居多[64.44%(29/45)],不同西医亚型患儿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混合型患儿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呈逐渐递减趋势,不同西医亚型患儿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西医亚型患儿EPQ量表中的精神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西医亚型患儿CPT中持续性注意能力、选择性注意能力、冲动控制能力的评分以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混合型患儿CPT中持续性注意能力、选择性注意能力、冲动控制能力的评分以及总分均最高。120例患儿的中医证型分型中,肝肾阴虚型42例(35.00%),痰火内扰型47例(39.17%),心脾两虚型31例(25.83%);不同西医亚型多动症患儿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动症儿童西医不同亚型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西医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月。采用Excel 2019建立耳穴处方数据库,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1篇,涉及耳穴27个,糖尿病合并失眠高频证型为心脾两虚、肝郁化火、心胆气虚、痰热内扰。高频耳穴为神门、皮质下、交感等;得到由神门、心、皮质下、交感交叉配伍组成的耳穴组合8组,获取强关联耳穴组合规则14条。提取包含3个耳穴的核心组合15组;演化出耳穴新方5个,包括心、额、颞、肾;心、垂前、睡眠深沉穴、失眠;肝、垂前、脑点、胃、脾;额、内分泌、交感、口;胃、脾、胰胆、肝、肾、胆。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的配伍规律、核心组合及耳穴新方,可为今后护理人员使用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选穴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调节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过度觉醒状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对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的过度觉醒状态、睡眠质量、疲劳状态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双侧心俞、脾俞、神门、照海、申脉、安眠、三阴交、足三里;对照组非经非穴浅刺.2组均隔日针刺1次,共针刺4周,总计治疗14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时过度觉醒量表评分(H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PSQI)、疲劳量表评分(FS-14);记录患者24 h 12导动态心电图数据,以Kubios HRV version软件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HA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维度分数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FS-14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NN50、RMSSD、HRV三角指数、VLF和LF/HF较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P<0.05),HF、LF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SDNN、VLF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PNN50、LF/HF高于对照组(P<0.05),L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可以改善过度觉醒和疲劳状态,提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通过调整心率变异性反映出其下调交感神经兴奋性,上调副交感神经调节的能力,进而平衡自主神经系统,提高人体适应性,其作用与经穴特异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