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影响因素及其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门诊二次报到规则及门诊就医流程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核工业四一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门诊就诊相关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并实施部分改进措施,再收集各门诊预约后的平均等待时间与实施改进措施前的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预约方式、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就诊科室和医生职称的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影响较大的是医生职称和预约方式.通过对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影响因素、预约挂号和二次报到规则进行改进后,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41 min.结论 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为调整流程、缩短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根据影响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的相关因素推动预约制度落实、合理安排医生出诊、根据不同门诊特点设置差异化的二次报到规则等措施可能是缩短门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日间医疗模式下新型交接班制度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新颁布施行的《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日间医疗是指为患者提供24 h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是基本前提.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日间医疗包含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具有诊疗流程清晰、住院时间缩短、医疗成本降低等潜在优点.然而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注重日间医疗管理,我国日间医疗的发展仍处于政府主导下的推广阶段,且大多数集中在单病种的临床实践,尚缺乏成熟的且可推广的管理模式.交接班制度是核心医疗安全的保障,传统的交接班制度存在信息获取不对等、沟通不及时以及交流不高效等诸多问题,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下日间医疗模式.因此,本中心基于前期临床实践,建立了日间医疗模式下的新型交接班制度——医患助理引导下的"YTT"交接班制度,即每日晨会由值班医师对昨日医疗运行情况、住院总医生对今日手术及相关安排情况以及医患助理对明日手术预约和排程等情况分别进行交接班."YTT"交接班制度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渐探索的、适应日间医疗模式下的新型交接班制度,旨在提升日间医疗安全,保障日间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日间医疗效率,真正为日间医疗模式下新型交接班制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重庆主城区建立单采血小板预约献血模式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均匀分布.近些年来大量的患者集中到重庆市主城区的三甲医院就医,医院用血量骤增.单采血小板有突出临床应用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青睐.而重庆地区特殊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使得单采血小板初筛合格率偏低.所以,保持血小板采集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预约献血是无偿献血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理想的血液供需平衡应能在保证临床用血的前提下,尽量可能减少库存量和缩短库存时间,减少血液资源和耗材损耗.本研究对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预约献血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以降低因临时招募仓促献血而引起的初筛不合格或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风险,合理安排献血者献血时间,最大程度的提高献血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预约门诊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预约门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5-06-01至2016-05-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200例为调查对象.根据履约情况,将其分为履约组(100例)和爽约组(1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月坛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预约就诊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OR=1.997,95%CI(1.124,3.549)〕、预约过程满意度 〔OR=0.242,95%CI(0.133,0.439)〕是慢性病患者履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爽约组患者爽约原因主要为临时有事无法就诊65例(65.0%)、遗忘51例(51.0%).结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慢性病患者预约门诊履约率偏低,家庭医生应更多关注离异或丧偶患者,提高预约门诊服务满意度,完善预约门诊就诊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履约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挂号方式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以不同挂号方式就诊的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医院预约挂号等门诊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2016-2017年)门诊患者调查结果,分析采用不同挂号方式就诊的门诊患者构成情况.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对影响预约和窗口挂号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105例参与调查的门诊患者中,16588例(56.99%)通过窗口挂号,12517例(43.01%)选择了预约挂号.东部地区医院门诊患者预约挂号比例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除妇幼医疗机构外,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及其他专科医院均仍以窗口挂号为主.窗口挂号患者本次就诊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预约挂号患者(P<0.05).控制门诊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后,就诊体验是不同挂号方式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共同的显著保护因素(P<0.001),候诊时间是影响两组患者本次就诊总体满意度最显著的共同危险因素(P<0.001).结论预约挂号患者的满意度高于窗口挂号患者.我国大型三级医院预约挂号就诊有待进一步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康中国战略视野下全预约服务为起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iAP)及坚持共建共享、动员全社会参与两大原则.分级诊疗制度的分诊体系、首诊制度和转诊系统三要素,符合以健康为中心和全员参与的健康中国战略.本文以健康中国战略的视野,分析了以全预约服务为起点和公众体验及满意为目标的参与式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样本实践为基础,具体从全预约服务、先全科后专科、团队式专家诊疗模式、急诊五类分级就诊、医患关系和公众满意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充分论证了全预约服务能有效推动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保证了公众在医改阵痛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服务"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建立入院准备中心,实现住院预约、入院安排、院前检查,以及住院流程模式的再造,使患者从门诊到住院"一站式服务",得到高效、安全、快速诊疗的目的.方法 在门诊和住院之间成立入院准备中心,统筹管理全院床位信息.门诊医生开具电子住院单,对院前检验检查医嘱进行预存;对患者进行住院时间预约,住院当天检验抽血和完成检查.结果 入院准备中心模式与传统住院模式相比,入院检验检查流程提前,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入院准备中心的设立有效降低了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让患者享受到了"一站式服务"的优质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型医院医技检查自动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技检查自动预约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效果.方法 研发一套智能检查自动预约系统,设计相应的预约规则和智能的预约算法,实现医生开单自动预约并打印在申请单中交由患者缴费.同时医技科室的登记护士可查询并统一安排检查当天病区所有患者的检查清单.比较预约系统上线前(2016年)和上线后(2017年)超声、256排CT、磁共振成像(MRI)1.5、MRI3.0检查的平均预约时间.结果 截止至2017年底,超声、256排CT、MRI1.5、MRI3.0检查平均预约时间比2016年分别缩短了3.42、1.68、2.94、2.39d.结论 自动预约系统改善了患者排队预约的问题,提高了预约效率,缩短了预约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信息化再造超声流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超声流程,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合理安排患者检查时间,探索新的超声服务模式.方法 按照"缩短平均住院日,当日检查申请当日完成,门诊与住院患者分时段分区域检查"的总体思路,在"信息化管理"理念下,通过改造布局,调整排班,自主研发超声预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再造超声服务流程.结果 优化超声服务流程,避免和减少无效排队候检时间,提升服务品质,超声服务质量、检查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 信息化超声预约模式为优化超声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社区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疾病,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每年1030万死亡人数的80%.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治疗产生的直接成本和由于丧失劳动力、健康损失造成的经济成本会加重个人、企业政府的负担.目的 研究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管理效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方法 2017年3月随机选取成都市武侯区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450例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在武侯区其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在管的签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情分级分层患者制定相应主动预约健康管理干预方案,对照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高血压随访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期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通过前后及平行对照评估慢性病管理效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医保、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慢性病管理质量(血压控制率、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血压控制率低于干预后,慢性病近两周医疗费用高于干预后,慢性病管理服务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门诊接诊平均耗时及近1个月内患者就诊次数高于干预后(P<0.05);对照组干预前慢性病管理满意度、签约服务满意度低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上午时段就诊率及门诊接诊平均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主动预约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缩短门诊接诊平均耗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