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PPOS与拮抗剂方案的20~50岁患者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20~50岁患者中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的20~50岁不孕症患者3 752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按1∶1匹配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对比两种促排卵治疗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通过分层分析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匹配后,1 466例患者(每组各733例)纳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不孕病因、不孕年限、取卵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和授精方式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拮抗剂方案组扳机日雌二醇水平[1 700.30(1 011.76,2 580.50)ng/L]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1.95(1.07,5.27)U/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2 056.50(884.08,3 601.59)ng/L, P=0.010;3.00(1.51,5.00)U/L,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OS方案组周期取消率[30.56%(224/733)]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18.83%(138/733), P<0.001];而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与拮抗剂方案组相似(均 P>0.05)。PPOS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16.97%(207/1 220)]、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1.78%(188/863)]、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16.11%(139/863)]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15.06%(130/863)]均明显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1.42%(266/1 242), P=0.010;27.38%(233/851), P=0.012;21.62%(184/851), P=0.004;20.80%(177/851), P=0.002];PPOS方案组累积活产率[17.74%(130/733)]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4.15%(17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卵巢刺激方案为影响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2,95% CI:1.03~1.95, P=0.03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与取卵次数≥2次的人群中,PPOS方案组的累积活产率[21.35%(111/520),7.85%(41/522)]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8.93%(151/522), P=0.005;12.23%(62/507), P=0.019]。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20~50岁不孕症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女方年龄≤35岁及非首次取卵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重指数对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治疗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年轻育龄期(20~35岁)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妇女首次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行IVF/ICSI治疗的7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0~35岁,均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按患者助孕治疗前体检时BMI值分为四组:消瘦组(BMI<18.5 kg/m 2 72例)、正常体重组(18.5 kg/m 2≤BMI<24 kg/m 2 455例)、超重组(24 kg/m 2≤BMI<28 kg/m 2 161例)、肥胖组(BMI≥28 kg/m 2 59例),分析各组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及新鲜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差异。 结果: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继发不孕比、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窦卵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四组间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扳机日直径≥14 mm卵泡数、扳机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双原核数、成囊率、移植率、全胚冷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n用药总量分别为消瘦组(2 374.5±892.5)U、正常体重组(2 643.8±1 213.5)U、超重组(2 950.5±1 156.5)U、肥胖组(2 949.8±1 030.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优胚数分别为消瘦组(3.06±2.50)个、正常体重组(2.96±2.16)个、超重组(2.45±1.96)个、肥胖组(2.39±2.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四组间无胚率随着BMI增加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四组间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多胎率、早期流产率、中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接受卵泡期长方案助孕治疗的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中,BMI的上升可明显增加Gn用量,降低优胚数、增加无胚率。虽然不同BMI组的鲜胚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或中期流产率均随着BMI增加有上升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拮抗剂灵活方案添加拮抗剂后平均LH水平对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GnRH-A)灵活方案促排卵添加GnRH-A后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及累积活产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后行IVF/ICSI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685例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法以添加拮抗剂后患者每次监测血清LH水平(根据卵泡生长速度及患者需要,通常为2次)直至扳机日血清LH水平的平均值进行分组,分为A组(小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25百分位数,LH<1.25 U/L, n=166)、B组(处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25~50百分位数,1.25 U/L≤LH<1.91 U/L, n=174)、C组(处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50~75百分位数,1.91 U/L≤LH<2.85 U/L, n=171)和D组(大于纳入人群平均LH水平的第75百分位数,2.85 U/L≤LH≤7.55 U/L, n=174)。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鲜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指标及累积活产率。 结果:经多因素线性回归矫正混杂因素后,C组患者的优质胚胎数、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B=0.600,95% CI:0.086~1.114, P=0.022; B=0.134,95% CI:0.052~0.216, P=0.001)。D组患者的优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B=0.771,95% CI:0.259~1.284, P=0.003; B=0.730,95% CI:0.205~1.255, P=0.007; B=0.085,95% CI:0.003~0.167, P=0.04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后,A组患者与B、C、D组患者的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组患者的累积活产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 OR=2.439,95% CI:1.169~4.974, P=0.014)。 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应用GnRH-A灵活方案促排卵,添加GnRH-A后平均LH水平对鲜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当平均LH水平<1.25 U/L时胚胎质量显著下降,并可能因此降低胚胎发育潜能进而降低累积活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及自身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共257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长长方案组1855个周期,拮抗剂方案组72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妊娠结局、每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及首次IVF/ICSI助孕周期妊娠所需时间(TTP);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拮抗剂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再次行长长方案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抗苗勒管激素(AM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长长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135.11±36.61) IU]、获卵数[(17.79±7.80)枚]、可利用胚胎数[(9.08±5.56)枚]、优质胚胎数[(5.18±4.56)枚]明显低于拮抗剂组[(170.12±53.94) IU、(20.60±9.92)枚、(10.96±6.59)枚、(6.47±4.97)枚]( P<0.001、 P<0.001、 P<0.001、 P=0.012);而Gn使用时间[(14.3±3.23)d]、Gn使用总量[(2 322.08±1 020.48) IU]、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9.54%)、hCG扳机后中重度OHSS发生率(9.54%)、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69.44%)明显高于拮抗剂组[(9.97±2.47)d、(1 884.19±774.16) IU、0.83%、3.95%、53.94%, P均<0.001]。②全部胚胎冷冻第一周期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两组患者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拮抗剂组新鲜周期移植后妊娠和冷冻胚胎周期移植后妊娠的周期TTP[(47.67±3.18)d、(140.33±45.43)d]要明显少于长长方案组[(81.25±3.72)d、(185.19±46.52)d, P均<0.001],但总移植周期TTP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长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长长方案组可利用胚胎数[(5.79±3.14)枚]、优质胚胎数[(2.78±1.50)枚]明显低于拮抗剂组[(10.14±4.74)枚、(5.70±3.50)枚]( P=0.027、 P=0.005),而Gn使用总量[(2 535.80±1 212.17) IU]、中重度OHSS发生率(4.55%)明显高于拮抗剂组[(2 075.28±856.03) IU、0]( P=0.049、 P=0.043)。⑤长长方案助孕和再次长长方案自身对照的比较显示:再次长长方案助孕的BMI[(24.63±2.99) kg/m 2]小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01±3.12) kg/m 2, P=0.049],而优质胚胎数[(4.00±3.58)枚]和临床妊娠率(52.10%)明显高于第一周期长长方案者[(2.56±2.12)枚、29.41%]( P=0.046、 P=0.004)。 结论:对于预期卵巢高反应的患者,拮抗剂方案可显著降低促排卵时间、促排卵剂量、中重度OHSS发生率,提高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但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低,可考虑全部胚胎冷冻后移植。对于前次长长方案助孕失败的预期卵巢高反应患者,下一周期可考虑拮抗剂方案,亦可在改善基础状态并预防OHSS发生的基础上再次选择长长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长激素预治疗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预治疗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女性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行拮抗剂方案控制性卵巢刺激(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且基于波塞冬标准3组及4组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GH预治疗,分为GH组( n=103)及对照组( n=197)。GH组促排卵前接受2 U/d GH皮下注射4周,促排卵期间剂量调整为4 U/d,继续使用至扳机日,对照组未使用GH,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结局。 结果: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基础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Gn用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H组获卵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H组的可利用胚胎数[(2.62±2.41)枚]显著高于对照组[(1.51±1.56)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GH组56个新鲜移植周期,对照组106个新鲜移植周期,两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H组与对照组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促排卵前4周开始GH预治疗并持续至扳机日可增加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拮抗剂方案的可利用胚胎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宫内膜厚度对IVF-ET助孕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结局的影响及阈值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助孕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日或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endometrial thickness,EMT)与助孕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关系并进行阈值效应分析。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IVF助孕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扳机日或子宫内膜转化日EMT分为A组(EMT<8 mm)、B组(8 mm≤EMT<10 mm)、C组(10 mm≤EMT<12 mm)和D组(EMT≥12 mm)。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平滑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EMT对IVF助孕周期自然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在IVF助孕的12 912个周期中,8 674个周期临床妊娠,1 102个周期发生早期自然流产,自然流产率为12.70%。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因素中的男性因素、自然流产次数、EMT、移植胚胎数构成比是早期自然流产率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混杂因素,以A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卵裂期胚胎移植时B、C和D组早期自然流产率均显著低于A组( P=0.008, P<0.001, P<0.001);囊胚移植时随EMT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卵裂期胚胎移植时当EMT<10.3 mm时,早期自然流产率随EMT的增加而显著下降,EMT每增加1 mm自然流产率降低14.70%( OR=0.853,95% CI:0.792~0.918, P<0.001);当EMT≥10.3 mm时,自然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1.006,95% CI:0.959~1.056, P=0.798);囊胚移植周期早期自然流产率随EMT增加变化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IVF助孕周期中,卵裂期胚胎移植EMT与自然流产呈曲线关系,EMT达到阈值10.3 mm之前,自然流产率随EMT增加而显著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LH提前升高对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一项倾向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提前升高对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鲜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后行IVF/ICSI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资料。根据添加拮抗剂前LH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LH提前升高(添加拮抗剂前LH>10 U/L),共65个周期;B组:添加拮抗剂前LH≤10 U/L,按照年龄、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体质量指数、窦卵泡计数与A组进行1∶3倾向评分匹配,共19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两组患者基础LH水平、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Gn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添加拮抗剂时Gn使用时间、扳机日雌二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患者添加拮抗剂日LH水平[12.2(11.1,17.5)U/L]、雌二醇水平[3 301.0(2 708.0,4 275.0)pmol/L]及卵泡直径[14.0(12.6,15.5)mm]均明显高于B组[3.5(2.2,5.2)U/L、2 178.5(1 208.0,3 218.0)pmol/L、13.0(12.0,14.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添加拮抗剂后A组LH水平迅速下降,虽然A组添加拮抗剂后LH水平[3.4(2.0,5.2)U/L]、扳机日LH水平[3.0(1.7,4.7)U/L]仍高于B组[2.1(1.5,3.3)U/L, P<0.001;2.1(1.4,3.3)U/L, P=0.004],但扳机日孕酮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获卵数、双原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囊胚占比、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应用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时LH水平提前升高,及时添加拮抗剂后LH水平迅速下降,不会导致扳机日孕酮水平的升高,最终不影响IVF/ICSI鲜胚移植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比心法在儿童扳机拇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扳机拇术后康复锻炼方法,总结技术细节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对30例(42指)扳机拇患儿进行开放性拇指屈肌腱探查松解术,术后24 h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游戏性的"比心法"锻炼,密切随访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总结儿童扳机拇术后康复锻炼的技术细节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游戏性的"比心法"锻炼可以增加患儿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配合度,经过术后至少24个月的随访,30例患儿拇指屈伸活动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术后早期开始应用"比心法"锻炼可增加儿童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可有效巩固扳机拇的手术治疗效果,在儿童扳机拇术后的康复锻炼管理中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扳机拇手术失败原因探讨及翻修术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扳机拇手术失败的原因,总结翻修术的技术细节并评估治疗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对6例(8指)扳机拇术后症状复发或加重的患儿进行翻修术,术中观察拇长屈肌腱卡压状态及指间关节屈伸活动,术后随访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总结儿童扳机拇手术失败的原因和翻修术的技术细节,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屈肌腱卡压因素解除不彻底、指间关节关节囊挛缩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康复锻炼方法不当、瘢痕粘连也是一部分原因,指间关节长期屈曲畸形会导致拇长屈肌腱动力不足。术后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患儿拇指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改善,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例(1指)、良4例(6指)、可1例(1指)。结论:一期手术对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异常矫正不彻底、术后屈伸功能锻炼不合适、瘢痕粘连是儿童扳机拇复发的原因,儿童扳机拇翻修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一期有效松解、合适的康复锻炼非常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阴道超声探头触痛引导的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扳机点的定位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发一种简单实用、可重复的超声检查方法定位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扳机点所在肌肉,继而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盆腔肌筋膜疼痛的患者共113例,妇科医生分别对部分盆底肌(耻骨直肠肌、耻尾肌、髂尾肌、尾骨肌)和盆壁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进行指检内诊,寻找疼痛扳机点所在的肌肉,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数字分级法(NRS)疼痛评分方法进行疼痛评分,将患者转介到超声科,由超声医生使用经阴道超声探头实时显示上述肌群进行观察并对其适当加压,通过触痛寻找疼痛扳机点所在肌肉并进行疼痛评分。将两次评分作对比,进行一致性及差异性分析。结果:疼痛扳机点明确,再现性好,对位于双侧耻骨直肠肌、耻尾肌、尾骨肌的疼痛扳机点定位及评分,经阴道超声探头触痛引导法与临床触诊法一致性较强(一致率均≥70%),对位于耻骨直肠肌和尾骨肌的扳机点疼痛评分,两种方法差异不明显( P>0.05),对位于其余盆底及盆壁肌群的扳机点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同时超声检查弥补了临床触诊对梨状肌评估不足的缺点。 结论:笔者研发的超声探头触痛引导的女性盆腔肌筋膜疼痛扳机点的寻找方法是一种新型无创、安全简便且实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盆腔肌筋膜疼痛、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