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人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16年9月救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9)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51).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症状、生命体征、血液生化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心电图表现.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因素.结果 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乏力和晕厥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分别为77.8%(7/9)比21.6%(11/51)(x2=11.509,P=0.002)和33.3% (3/9)比2.0%(1/50(X2=12.101,P=0.009)].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出现病毒感染样症状到出现心脏不适症状的时间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短[(2.0±1.8)d比(4.5±3.5)d,t=2.085,P=0.041].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来诊时的收缩压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低[(94±14)mmHg(1 mmHg=0.133 kPa)比(117±12)mmHg,t=5.18,P=0.001],心率较快[(99±20)次/min比(84±19)次/min,t=-2.096,P=0.04].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7 962(1 470,23 849) ng/L比1 771(45,2 380)n/L,z=-4.068,P=0.000].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49±12)%比(60±13)%,t=2.473,P=0.016].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PR间期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长[199(140,416)ms比156(112,204)ms,z=-2.300,P=0.021],PR间期>200ms者比率较高[33.3% (3/9)比3.9%(2/51),x2=6.405,P=0.021];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QRS间期大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127±14)ms比(95±13)ms,t=-6.647,P<0.001],QRS间期>120ms者比率较高[77.8%(7/9)比5.9%(3/51),x2=28.471,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的PR间期(调整的OR=1.044,95%CI 1.005~1.084,P=0.025)和QRS间期(调整的OR=1.252,95%CI 1.045~1.501,P=0.015)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入院时PR间期延长和QRS间期延长是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疗及预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其中,暴发性心肌炎(FM)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FM的临床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生化学指标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等.除常规治疗外,在某些情况下FM患儿还需要抗心律失常、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等.近年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体外膜肺、主动脉球囊反搏等)大大降低了FM的病死率.未来,FM患儿治疗中的机械辅助装置将承担重要角色,以最大限度地提高FM患儿的存活率及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早期心电图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心电图特点. 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断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61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1)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入院48 h内的心电图特点. 结果:暴发性心肌炎组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大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Ⅱ导联QRS波振幅明显低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暴发性心肌炎组PR间期、QRS间期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延长,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P均<0.05). 结论: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PR间期延长、QRS间期增宽、QRS波低电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早期心电图表现明显多于非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这些心电图表现对早期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救治重症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4月我科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救治6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情况,6例患者均采用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其中2例采用外科切开直视下插管,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结果 ECMO转流时间64~124h,平均(92.67±23.41)h,呼吸机辅助时间26~58h,平均(36.50±12.32)h.死亡2例,成功康复4例,其中1例患者因腹股沟切口感染延迟出院,经积极换药、清创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患者,正确选择ECMO上机时机,重视抗凝管理和预防感染是ECMO救治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200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66例(发病时间<1个月).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30)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n=136).主要终点事件为死亡、心脏移植、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或心肌炎复发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暴发性心肌炎组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30%和0%;长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0%和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长期心血管预后更差(log-rank检验,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肌炎患者入院时CK-MB升高大于3倍(OR=5.092,P=0.002)、入院时LVEF低于50%降低(OR=3.589,P=0.038)是心血管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血管预后较非暴发性心肌炎更差,入院CK-MB升高大于3倍、LVEF低于5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性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致心肌严重受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 男性,25岁.既往体健,于2017年12月11日出现头痛、发热等感冒症状,伴胸闷憋气轻度胸痛,1周后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困难、黑朦、晕厥、意识丧失,急诊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左心室壁增厚,搏动欠协调,收缩功能尚可(EF59%),少量心包积液(图1).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心肌酶示肌钙蛋白T升高、B型钠尿肽前体升高,诊断为急性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出院半年后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壁搏动普遍减弱,左心室下后壁中下段、室间隔下段及心尖部变薄、搏动明显减弱、几乎无搏动,左室收缩功能减低(LVEF49%)(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1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13例)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58例).对两组患者入院时首发临床症状、血清生化学检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就诊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收缩功能减低、心肌肥厚、室壁运动障碍的比例均明显升高,且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增多,Ⅱ导联QRS波振幅降低,PR间期、QRS波群时间和QTc间期均明显延长,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明显增多(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心功能差,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比值(CRP/ALB ratio,CAR)对暴发性心肌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09年9月至2019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并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203例,根据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分为暴发性心肌炎(45例)和非暴发性心肌炎(16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暴发性心肌炎与CAR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比较,暴发性心肌炎组女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血流动力学更不稳定,肌酐、心肌坏死标志物及CAR更高(P均<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升高(OR=1.03,95%CI 1.00~1.05,P=0.04)、低FT3水平(OR=0.13,95%CI 0.04~0.40,P<0.01)及CAR升高(OR=1.77,95%CI 1.19~2.61,P<0.01)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R升高、肌酐升高以及低FT3水平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80例患者心电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做进一步分析.方法 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80例,其中有25例暴发性心肌炎、155例普通性心肌炎,分析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在1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31例患者心电图正常,占17%.普通性心肌炎组碎裂型QRS、ST抬高、Q波形成、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窦性心动过速、二度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左右束支阻滞、不定型室内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AFM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无一例心电图正常者.结论 心电图检查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经济、无创、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判别心肌炎严重程度有意义,是急性心肌炎及重症心肌炎的重要检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