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通气患者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可视化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可视化方法展现机械通气患者不同机械功率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 v1.0(MIMIC-Ⅳ v1.0)中筛选出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并根据氧合指数(PaO 2/FiO 2)分为4个亚组,即>300 mmHg(1 mmHg≈0.133 kPa)组、201~300 mmHg组、101~200 mmHg组、≤100 mmHg组。收集不同患者人群的基线特征、呼吸机参数及预后指标。对每位患者均使用从低到高的机械功率阈值(5~30 J/min,以1 J/min为间隔递增)评估不同机械功率的暴露情况(高于设定阈值即记录为1次暴露),并根据其对应的持续时间,统计不同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的事件次数。根据患者28 d存活/死亡情况,分别计算存活者和死亡者在每种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下的暴露次数,并根据暴露次数计算不同机械功率暴露强度-持续时间组合的生存优势比( OR)。以暴露持续时间为横坐标、暴露强度为纵坐标,生成二维表格,并利用热图及其相应等位线视图实现 OR值的可视化,从而评估死亡风险。 结果:最终共纳入5 37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PaO 2/FiO 2>300 mmHg组2 069例,201~300 mmHg组813例,101~200 mmHg组1 493例,≤100 mmHg组1 003例。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逐渐升高,合并症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在呼吸机参数方面,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机械功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0.4(7.8,13.9)、11.3(8.5,14.7)、13.6(10.0,18.2)、16.7(12.5,22.0)J/min, P<0.01〕;在预后方面,随着PaO 2/FiO 2下降,患者28 d病死率逐渐升高〔分别为29.1%(601/2 069)、26.9%(219/813)、28.1%(420/1 493)、33.3%(334/1 003), P<0.05〕。在可视化热图中观察到,机械通气患者28 d死亡风险随着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增大和持续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表现为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靠近左下角的区域(机械功率暴露强度低、持续时间短)呈蓝色,代表生存优势大;靠近右上角的区域(机械功率暴露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呈红色,代表死亡风险大。根据 OR值拟合得到的等位线可见,在死亡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机械功率暴露强度较高时所需持续时间较短,而较低的机械功率暴露强度则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上述变化趋势在整体人群及不同氧合人群中均有类似体现。 结论:更高暴露强度和(或)更长持续时间的机械功率与机械通气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同时考虑机械功率的暴露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助于评估机械通气患者肺保护的实施效果,并指导机械通气策略的调整,以达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磁共振成像骨盆测量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困难骨盆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由于骨盆空间狭窄或直肠系膜肥厚等因素的存在,常导致术野暴露困难,明显增加手术操作难度。本研究旨在分析直肠磁共振成像(MRI)骨盆测量对TME中困难骨盆的预测价值,并探讨术中困难骨盆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肿瘤距肛缘15 cm以内;(2)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癌;(3)具有完整的术前MRI资料;(4)肿瘤浸润深度为T1~4a;(5)术中进行了困难骨盆评估。排除接受TME以外的其他任何保肛或非保肛手术的患者。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接受TME的8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困难骨盆分级简易评估量表:Ⅰ级为手术操作不困难;Ⅱ级为影响手术操作,但不影响完整TME标本质量;Ⅲ级为影响手术操作和标本质量(为接近完整TME);Ⅳ级为严重影响手术操作和标本质量(为非完整TME);Ⅰ~Ⅱ级认为非困难,Ⅲ或Ⅳ级认为手术困难。骨盆参数包括:骨盆入口前后径、中骨盆前后径、骨盆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高度、骶尾间径、骶尾弧弓高、耻骨联合到盆底肌的距离、前骨盆深度、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等10项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困难骨盆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术中困难骨盆的列线图模型。结果:88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7例,中位年龄64(56~70)岁,共有64例(72.7%)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治疗,其中困难骨盆组患者30例(34.1%),非困难骨盆组58例(65.9%)。解剖学特征中位数:骨盆入口前后径为12.0 cm;中骨盆前后径11.0 cm;骨盆出口前后径8.6 cm;耻骨联合高度4.9 cm;骶尾间径12.6 cm;骶尾弧弓高度3.7 cm;耻骨结节到盆底肌距离3.0 cm;前骨盆深度13.3 cm;坐骨棘间径10.2 cm;坐骨结节间径12.2 cm。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OR=4.97,95%CI:1.25~19.71, P=0.023)、肿瘤距肛缘距离越大(OR=1.31,95%CI:1.02~1.67, P=0.035)和耻骨联合高度越高(OR=3.36,95%CI:1.56~7.25, P=0.002)是困难骨盆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以上因素构建的困难骨盆预测模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0.696~0.895)。 结论:基于直肠MRI骨盆测量的困难骨盆评估量表适用于TME手术,且接受新辅助治疗、肿瘤距离肛缘距离越大以及耻骨联合高度越高者,困难骨盆的概率越高,需更谨慎地规划直肠癌手术入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反流性哮喘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检查参数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反流性哮喘(RA)与典型胃食管反流病(TGERD)患者反流相关参数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同期行胃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和24 h pH-阻抗监测检查的12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症状相关性指数将GERD患者分为RA组和TGERD组,每组各60例,比较2组反流性食管炎(RE)评分、胃镜下食管裂孔疝表现、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DeMeester积分和反流次数等反流相关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TGERD组和RA组RE评分、胃食管阀瓣Hill分级评分[0.0分(0.0分,1.0分)比0.0分(0.0分,1.8分)、3.0分(2.0分,3.0分)比3.0分(2.0分,3.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RA组UES压力<34 mmHg(1 mmHg=0.133 kPa)检出率高于TGERD组[41.7%(25/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96, P=0.032)。RA组UES压力低于TGERD组[51.7 mmHg(23.6 mmHg,70.1 mmHg)比62.0 mmHg(37.4 mmHg,77.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05, P=0.035)。TGERD组和RA组HREM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RA组DeMeester积分≥14.7分、酸暴露时间百分比≥4.5%和反流总次数≥73次的检出率均高于TGERD组[分别为41.7%(25/60)比23.3%(14/60)、40.0%(24/60)比21.7%(13/60)、38.3%(23/60)比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546、4.728、4.881, P均<0.05)。RA组反流总次数和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均多于TGERD组[60次(43次,98次)比52次(34次,69次)和12次(6次,21次)比9次(3次,1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323、-2.053, P均<0.05)。TGERD组和RA组24 h pH-阻抗监测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UES压力过低、食管酸暴露异常和反流次数特别是弱酸性气体反流次数增多可能更易诱发R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下颌骨牵引术的皮罗氏序列征患儿50例资料,获取术前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上中切牙至会厌根部距离(D1)、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D2)、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D3)、下颌骨长度(D4)、悬雍垂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5)、舌根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6)、会厌到咽后壁之间的距离(D7)、会厌长度(D8);下颌升支长度(D9)、下颌骨体的长度(D10)、总下颌长度(D11);上切牙下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以会厌根部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1)、会厌根部、上切牙下牙槽嵴、声门中点三者以上切牙下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2)、下切牙上牙槽嵴、下颌骨下缘最远端、声门中点三者以下颌骨下缘最远端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3)、上切牙下牙槽嵴、硬腭后缘与会厌根部三者以硬腭后缘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4)、两侧下颌角的度数(角5)、下颌角两侧的下颌角点与颏部的颏顶点以颏顶点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角6);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口腔容积、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上中切牙牙槽嵴至会厌根部距离、会厌根部至声门中点距离、下颌骨下缘至声门中点距离及上中切牙牙槽嵴、会厌根部、声门中点三者分别以会厌根部和上中切牙牙槽嵴为交点所成角的度数、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舌咽腔容积等指标。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2组,喉镜暴露正常组20例,喉镜暴露困难组30例,建立喉镜暴露困难的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比较2组CT测量指标值,发现D4、D8、D10、D11、角3、角6以及口腔容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对鉴别诊断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意义较大,并以此建立决策树模型。 结论:采用会厌尖端气道截面积和腭咽腔容积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有潜力预测皮罗氏序列征患儿喉镜暴露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骨内H型血管在去势骨质疏松症模型中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建立并观察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中骨内H型血管(CD31/EMCN染色双阳性)的表现,探讨骨密度与骨内H型血管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雌性8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切除卵巢组(ovariectomy,OVX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手术中仅暴露双侧卵巢,并切除其周围少许脂肪组织;OVX组手术中完整切除双侧卵巢。4周后取材股骨标本以无菌纱布包裹暂存于生理盐水中,以备Micro CT扫描观察骨密度及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变化。取材胫骨标本并剔除其表面软组织,经固定、脱钙、脱水及包埋等处理,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小鼠骨标本中H型血管的变化,检测两组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Micro CT扫描,OVX组骨密度为(0.11±0.01)g/cm 3,假手术组为(0.21±0.01)g/c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生变化:OVX组骨小梁体积分数为11.52%±1.77%,假手术组为25.87%±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OVX组骨小梁数目为(1.67±0.33)个/mm,假手术组为(2.95±0.8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OVX组骨小梁厚度为(0.06±0.01)mm,假手术组为(0.07±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OVX组骨小梁间隙为(0.29±0.15)mm,假手术组为(0.19±0.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两组间骨小梁数目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两组骨小梁参数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小鼠的骨标本经免疫荧光染色的标准流程处理后,分别计算两组骨标本同一部位H型血管的显像面积,OVX组H型血管的面积占比为9.14%±0.99%,而假手术组H型血管面积占比为29.33%±1.22%,OVX小鼠胫骨干骺端H型血管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切除小鼠双侧卵巢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模型中,骨密度及骨小梁显微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存在骨内H型血管的改变,这提示H型血管可能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东省大气臭氧长期暴露与精子质量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山东省大气O 3长期暴露与精子质量的关联。 方法:于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通过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人类精子库招募健康捐精志愿者,共计对2 971名健康志愿者的37 977份捐精数据进行了分析;年均O 3浓度(0.01°×0.01°)按家庭住址匹配。采用多元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前1年平均O 3暴露浓度与精子质量的暴露-反应关系,以每位捐精者作为随机截距,估计O 3增加每10 μg/m 3相关精液质量参数的百分比变化,采用分层分析评估个体特征对O 3与精液质量的修饰效应。 结果:精液采集前1年平均O 3浓度为(107.09±7.50)μg/m 3,O 3暴露与精子浓度(-3.12%,95% CI:-4.55%,-1.67%)、精子总数(-5.21%,95% CI:-7.28%,-3.09%)、精子活动率(-1.49%,95% CI:-2.37%,-0.61%)、前向运动精子比率(-2.53%,95% CI:-3.78%,-1.26%)、活动精子总数(-5.82%,95% CI:-8.17%,-3.41%)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6.22%,95% CI:-8.73%,-3.64%)下降有强关联。30岁及以上、肥胖且学历较低男性的精子质量可能更容易受到O 3的影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山东省大气O 3长期暴露与精子质量下降有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爆炸暴露对大鼠颅脑损伤急性和慢性期神经行为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神经行为学实验对大鼠神经损伤的效果进行探究,以期为爆炸暴露下颅脑损伤机制的进一步明确提供模型和思路。方法:于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选择1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利用生物激波管平台模拟爆炸超压为60、90和120 kPa的冲击波参数,建立大鼠爆炸性脑损伤(bTB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0 kPa组(低强度组)、90 kPa组(中强度组)和120 kPa组(高强度组)。分别于爆炸暴露24 h和7 d后进行急性观察,于28和90 d后进行慢性恢复期观察。通过旷场、明暗穿梭、主动回避等行为学实验探讨冲击波脑损伤在不同情况下的时间效应,通过病理组织染色检测大鼠脑损伤结果。结果:爆炸暴露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强度组大鼠休息时间增加,总运动距离减少,访问暗箱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暴露7 d后,与对照组比较,高强度组大鼠休息时间增加,访问暗箱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暴露28 d和90 d以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强度组大鼠休息时间、总运动距离和访问暗箱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爆炸暴露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强度组大鼠细胞形态正常,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爆炸暴露急性期(24 h),大鼠对外界没有探索欲望,冲击波暴露可能具有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远外侧入路中枕髁相关解剖学参数的CT影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枕髁相关解剖学参数的CT影像测量,为远外侧入路手术中枕髁的处理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影像资料库中335例正常成人头颈CTA影像资料,应用Mimics软件对枕髁进行三维重建后,在图像下面观标出:枕骨大孔前缘中点(A)、枕骨大孔后缘中点(B)、枕髁后缘和枕骨大孔后缘交点(C)、舌下神经管内口后缘中点(D)等定位点,分别测量枕髁两侧A、B点连线与A、C点连线的夹角(∠α),A、B点连线与A、D点连线的夹角(∠β),CD两点之间的长度,枕髁前后径长度,以及∠β和∠α差值。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不同侧别间上述测量指标的差异。 结果:335例正常成人两侧合计检测结果:∠α为32.49°~52.18°(42.06°±3.25°)、∠β为43.62°~73.48°(58.51°±5.37°),∠β和∠α差值为7.42°~30.10°(16.45°±4.07°);CD长度为6.18~13.08(8.94±1.33)mm;枕髁前后径长度为16.12~27.71(21.57±2.17) mm。枕髁左侧、右侧∠α为42.12° ± 2.88°、42.00°±3.59°,∠β为59.37° ± 5.24°、57.66° ± 5.39°,∠β和∠α差值为17.24°±4.13°、15.66°±3.87°,CD长度为(9.14±1.39)mm、(8.73±1.23)mm,枕髁前后径长度为(21.59±2.28)mm、(21.55±2.08)mm。不同侧别间比较:左侧∠β、∠β与∠α差值、CD长度均大于右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402、5.971、4.199, P值均<0.05);而∠α、枕髁前后径长度不同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不同侧别间枕髁的相关解剖学影像测量数据存在差异;远外侧入路中,磨除从枕髁后缘至舌下神经管内口范围的骨质所暴露的视野及扩大的视角,在左侧均大于右侧。因此,对于枕骨大孔腹侧正中病变,建议从左侧开颅,可获得更大的暴露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Ubc9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Ubc9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12周龄,体重200~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预处理组(E组)和假电针组(SE组)。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不插入线栓阻闭;其余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栓塞2 h后拔出线栓恢复灌注。E组和SE组造模前5 d行电针刺激,E组选取百会穴(大鼠头顶部两耳连线中点)电针刺激,参数为2/12 Hz疏密波,强度1 mA,30 min/d,连续5 d,最后1次电针刺激24 h后造模,SE组选取刺激点为百会穴旁开1 cm,其余操作参数同E组。于再灌注24和48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组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Ubc9和结合状态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2/3的表达。 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3组再灌注24和48 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皮质细胞凋亡率升高,Ubc9和结合状态SUMO2/3表达上调( P<0.05);与I/R组和SE组比较,E组再灌注24和48 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皮质细胞凋亡率降低,Ubc9和结合状态SUMO2/3表达上调( P<0.05)。 结论: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上调Ubc9表达,从而增强SUMO2/3化修饰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孕妇胎儿心功能及收缩非同步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暴露于母体自身免疫性抗体(抗SSA/Ro60、抗SSA/Ro52和抗SSB/La)的胎儿心功能和收缩非同步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孕前及中孕期自身免疫性抗体均为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D)孕妇18例(AD组)和正常产检的自身免疫性抗体阴性的健康孕妇34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中孕期一般临床资料、胎盘多普勒参数及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参数。2D-STI测量两组胎儿左、右心室的收缩期整体和局部纵向应变以及局部心肌应变达峰时间,胎儿双心室收缩期非同步性参数(2C-DYS,即左室游离壁及右室游离壁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差)和胎儿单一心室收缩期非同步性参数(1C-DYS,即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差)。结果:两组间常规超声测量的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D-STI获得的胎儿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及2C-DY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AD组胎儿1C-DY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8.50(13.50,39.25)ms比19.50(8.00,29.25)ms, P=0.042]。 结论: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孕妇的胎儿左室收缩不同步时间延长,提示胎儿心脏传导系统存在亚临床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