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望目辨证理论和白睛成像AI技术探讨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基于望目辨证理论和白睛成像AI技术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的目络特征及发病机制的关联性研究.方法 纳入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检查的受试者100例,其中高胆固醇血症(TC)组58例,胆固醇水平正常(NC)组42例.两组均接受研究人员使用"MyEyeD-10白睛无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系统"[又称目诊仪(械注准20182160164)]进行对白睛眼象特征的高清采集、特征提取和综合分析,进行数据统计TC组和NC组的中医证型、目络特征形态、目络血脉颜色、目络病变分布区域.结果 TC组的中医证型是痰浊内阻(46.55%,27/58)显著高于NC组(23.81%,10/42)(P<0.05);TC组的主要目络形态特征"斑"特征分值(4.24±2.63)显著高于NC组(2.92±1.43)(P<0.05);TC组的"血脉"特征分值(12.88±7.33)显著高于NC组(6.54±3.92)(P<0.05);TC组目络血脉颜色"黯红色",特征分值(11.21±5.46)显著高于NC组(7.29±7.13)(P<0.05);TC组目络区域特征为"A"区(黑睛下方,对应脏腑区域"脾与胃"),特征分值(12.14±6.87)显著高于NC组(6.86±4.93)(P<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目络疾病的机制是可能与机体伤于脾胃,脾失运化,久则痰湿浊瘀内生,浮现于目络而出现"斑""血脉黯红"相关病变有关联,为中医望目辨证的客观化、精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基于证素辨证的中医目诊意义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望目诊断(目诊)不仅是眼科临床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应用.文章以证素辨证原理结合“五轮学说”,阐述了目诊的方法、内容,以及临床意义,提出了以证素辨证为基础的望目诊断的构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望诊的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睛血络与高脂血症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白睛血络与高脂血症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住院的高脂血症病人,采用中医证候问卷调查方法四诊合参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王今觉教授望目辨证方法对220例病人进行白睛血络分区辨证分型,比较白睛血络与高脂血症各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医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遏、气滞血瘀.白睛血络分区包括肝胆区、心区、肾区、脾胃区.白睛血络脾区与高脂血症病人痰浊阻遏证型相关,白睛血络肾区与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型相关,脾胃区与脾肾阳虚相关.结论 白睛络脉较脉诊、舌诊可直观显现病人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变化,作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及并发症预后及各脏器损伤程度判断的辅助诊断,可及时有效地诊查并治疗高脂血症及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般眼病,有关脏腑经络;望诊观目,可知脏腑虚实
编辑人员丨2023/8/5
眼与脏腑经络联系紧密,两者的关系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基于此提出五轮学说,逐渐形成了中医眼科理论体系.一方面,眼病发病与脏腑经络功能失常有关;另一方面,通过望目可以了解相关脏腑经络疾病.眼科局部辨证结合整体辨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眼针技术等也可以治疗全身相关脏腑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望目辨证理论探讨白睛疾病的中医诊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望目辨证理论是基于中医五轮辨证理论和经络学说,通过眼目所表现的特征及所归属部位等临床表现,用以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理论学说.而白睛是全身惟一暴露于外、可供直接观察的络脉.审查白睛络脉形态、色泽、分布,施以对症治疗,对白睛疾病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