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可快速估算环境放射性污染所致公众外照射剂量的新软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开发便于快速估算环境放射性污染所致公众成员外照射剂量的应用软件。方法:基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供的数据,创建公众(成人与不同年龄组儿童)在不同环境暴露情形下的外照射剂量率转换系数数据库;在Windows操作系统内利用Python语言编写数据调用与计算程序,并借助PyQt工具包设计软件界面;为测试该软件的计算结果,试算了几种最可能出现放射性核素在3种环境暴露情景下所致公众成员的外照射剂量差异,并开展了合理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开发软件可在带Windows系统的个人电脑上快速完成放射性核素污染外照射所致公众的器官当量剂量与全身有效剂量的估算,计算结果合理。结果表明,公众成员的年龄越小,器官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通常越大;对于相同活度浓度且达到放射性平衡 90Sr的土壤表面污染和水体污染,婴儿的有效剂量约为成人的6.08倍和2.51倍。 结论:本研究开发的软件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核事故应急等情形下快速估算公众成员外照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皮肤组织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后引起的损伤,是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核事故、放射事故和长期职业暴露等条件下也可发生。目前,国内外对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尚未统一标准,对其预防和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亟待更多循证医学研究探索。结合国内外文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现有临床经验,该共识编写组组织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反复研讨制订针对当前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供临床使用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儿童甲状腺癌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电站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尽管福岛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 131I的活度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但事故可能产生的对儿童甲状腺的影响以及其他健康效应,仍令人关注。本文简述了事故后福岛儿童甲状腺癌与辐射照射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事故后福岛县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率与当地儿童接受外照射剂量间无明确关联,尚无明确证据证明辐射照射对儿童甲状腺产生负面影响,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可能是过度筛查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影响及建议措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密切关注,核废水排放入海会对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就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含量、检测手段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述评,并针对此次事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性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是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组织后的晚期效应,是放射性核事故和肿瘤放疗等之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纤维化表现为皮肤外观的改变、皮肤弹性消失与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目前关于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针对性的救治手段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索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2018年北京地区土壤的放射性水平监测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9处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为准确评价北京地区环境放射性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连续采集北京16个区的38份土壤样品,使用GEM-MX7080P4型高纯锗γ能谱仪对样品中放射性核素 226Ra、 232Th、 40K和 137Cs的比活度进行监测。 结果:19处土壤样品中放射性核素 226Ra、 232Th、 40K的比活度平均值连续两年分别为23.9和24.1 Bq/kg、31.2和31.7 Bq/kg、600和578 Bq/kg; 137Cs的比活度平均值两年均为1.21 Bq/kg,最高值分别为5.48和6.18 Bq/kg,约为当年平均值的4.5和5.1倍。 结论:北京地区19处土壤样品中 226Ra、 232Th、 40K和 137Cs的含量在本地区和国内环境本底范围内,土壤中 137Cs主要来源于既往的核活动或核事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大核事故应急人员心理健康后果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性评价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三大核事故对应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组合检索的方式,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APA PsycINFO数据库中关于三哩岛、切尔诺贝利、福岛三大核事故应急人员心理健康后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37项研究。核事故后应急人员普遍存在一般心理困扰、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心理影响最为严重,引起清理人员器质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严重精神障碍。不同核事故应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灾难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经历、核事故伴发的社会因素相关。结论:核事故后应急人员普遍存在一般心理困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精神障碍等长期心理健康问题,应急人员的基线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潜艇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核潜艇核事故的应急医学救援是中国海军面临的重大挑战。本项目通过对核潜艇应急医学建设需求的研究,对比国内外装备技术的发展、核潜艇应急医学救援训练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核潜艇应急医学救援存在的问题及与国际水平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下一步的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护人员对核暴露患者院内关键护理技术与流程优化建议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核暴露患者院内治疗的关键护理技术及流程优化的看法及建议,为后续流程持续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21年9—10月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2个分部的核暴露医学应急救援相关领域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6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核事故应急救援专科护理技术及流程规范设立的需求、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技术专业化培训的需求、核事故应急救援专科护理队伍建设的需求、多团队合作密切性加强的需求。结论:当前核暴露患者的院内护理技术与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未来需建立完善的核暴露患者的院内护理技术与流程,并根据相应的技术与流程加强医护人员核事故应急救援专业培训与仿真训练,建立核应急救援专科护理队伍,促进核事故应急救援护理专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