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原理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是一种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该技术可以在37~42 ℃条件下实现待测靶标的快速检测。它具有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仪器依赖程度低且可整合多种检测模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和现场即时检测。本文从RPA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要点出发概述了开展该项研究需要注意的要点,综述了RPA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相关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病理组织中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中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疑似或确诊为结核病患者的病理标本,将190份标本按照病理形态分为4组:组1为坏死性肉芽肿组(109份),组2为非坏死性肉芽肿组(20份),组3为普通炎症组(45份),组4为非结核病变组(16份)。比较各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在4组病理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阳性率,同时比较不同抗结核治疗时间对病原学检查结果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在组1、组2、组3和组4患者的组织病理标本中抗酸染色的阳性率分别为17.4%(19/109)、5.0%(1/20)、4.4%(2/45)、0(0/16),MTB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32.0%(32/100)、4/19、4.8%(2/42)、0(0/16),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体系(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n resistance real-time quantitativ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system, Xpert MTB/RIF)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74.3%(81/109)、15.0%(3/20)、13.3%(6/45)、0(0/16),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的MTB阳性率分别为63.0%(58/92)、0(0/15)、2.6%(1/38)、0(0/10),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的MTB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0(0/10)、0(0/15)、0(0/10),各种病原学方法检测4组标本中的MT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Xpert MTB/RIF检测组1标本中MTB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MTB培养和S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1.016、37.162、35.679,均 P<0.01),但与FQ-P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17, P=0.112),联合病原学检查MTB的阳性率为85.3%(93/109),高于Xpert MTB/RIF的74.3%(8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00, P=0.043)。各种病原学检查抗结核治疗时间≤1个月与>1个月的组1病理标本MTB阳性率分别为:抗酸染色为14.3%(7/49)比20.0%(12/60)( χ2=0.612, P=0.434),MTB培养为48.9%(22/45)比18.2%(10/55)( χ2=10.721, P=0.001),Xpert MTB/RIF为69.4%(34/49)比78.3%(47/60)( χ2=1.131, P=0.287),FQ-PCR为55.0%(22/40)比69.2%(36/52)( χ2=1.965, P=0.161),SAT为43.3%(13/30)比25.0%(11/44)( χ2=2.736, P=0.098)。 结论:MTB病原学检查结果与典型的结核病病理形态学存在一致性。病理组织的各种病原学检查方法中以Xpert MTB/RIF检出率最高,且不受早期抗结核治疗时间的影响,而联合病原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可在标本量足够时采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时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寨卡病毒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技术检测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的方法,以实现ZIKV的现场快速筛查及诊断。方法:通过基因组序列比对,选择ZIKV保守序列设计RT-RAA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用系列稀释的ZIKV重组质粒与毒株核酸验证方法的灵敏性与重复性,通过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等其他虫媒病毒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结果:建立的RT-RAA方法可在39 ℃恒温条件下30 min内对ZIKV进行高效扩增,检测系列稀释的ZIKV重组质粒,其95%检测限可达到15拷贝/反应,特异性强,与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且重复性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ZIKV的RT-RAA等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迅速,无需精密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于应急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色荧光探针的滚环扩增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核酸滚环扩增(RCA)的简便快速、超灵敏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结核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多重检测。本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针对异烟肼、利福平和链霉素耐药的高频基因突变位点katG315(AGC?ACC)、rpoB531(CAC?TAC)和rpsL43(AAG?AGG),分别设计锁式探针(padlock probe,PLP)、引物和捕获探针,构建了基于磁珠的固相RCA恒温扩增反应体系,并进行了实验参数的优化。通过多色荧光探针(Cy3/Cy5/ROX)对RCA产物精准捕获与信号放大,实现了对3种突变基因的单管多重检测。进一步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与线性范围等分析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同一反应体系中katG315的响应范围为1.0 pmol/L至0.1 nmol/L,rpoB531和rpsL43的响应范围为1.0 pmol/L至50.0 pmol/L和1.0 pmol/L至20.0 pmol/L,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在混合靶标中可精确识别单碱基突变,最低检出限低至1.0 pmol/L;在模拟血清样本的回收实验中,回收率可达95.0%~105.2%。综上,本研究构建的恒温扩增型多重检测方法可快速实现3种耐药突变位点的单管多重检测,该技术成本低廉、简便快速、不依赖大型设备,为病原体耐药基因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至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454例(男210例、女244例)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院当天或第2天采集患儿的咽拭子和静脉血,分别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和MP-IgM进行MP病原检测,以MP培养阳性或其余3项检测中2项阳性为MP感染诊断标准并进行二次检测,筛选出MP感染患儿于出院前再次采集咽拭子,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3种方法再次进行MP病原学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随病情变化的检出率及MP菌量变化,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 结果:454例住院肺炎患儿采用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MP培养和MP-IgM的检出率分别为43.6%(198/454)、43.2%(196/454)、40.0%(180/454)、30.6%(139/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0.8, P<0.05)。DNA荧光定量扩增和RNA恒温扩增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18, P=0.900),较MP-IgM及MP培养高。以MP培养阳性或其余3项检测中2项阳性为MP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MP感染患儿209例。209例MP感染患儿在出院前的第2次MP检验中,MP培养阳性率67.5%(141/209),39.4%(13/33)由阴性转为阳性,27.3%(48/176)由阳性转为阴性。RNA恒温扩增阳性率82.3%(172/209),16.2%(31/191)由阳性转为阴性,66.7%(12/18)由阴性转为阳性。DNA荧光定量扩增阳性率67.0%(140/209),52.9%(18/34)由阴性转为阳性,30.3%(53/175)由阳性转为阴性。DNA荧光定量扩增阳性检测标本中,141例(67.5%)二次检测菌量减少,68例(32.5%)菌量增加。4种方法在非重症组和重症组患儿中的检出率相近,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二次检测中,重症组转阳比例仅有RNA恒温扩增高于非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比5例, P=0.038)。 结论:咽拭子核酸检测方法在儿童MP感染急性期病原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DNA荧光定量扩增、RNA恒温扩增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较MP-IgM检测更具优势。急性期重复检测有助于检出第一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MP感染患儿。急性期部分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MP菌量未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基孔肯雅病毒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灵敏度检测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的逆转录-酶促重组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RT-ERA)的基因检测技术方法。方法:以CHIK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基因的保守序列为靶标,根据RT-ERA反应原理设计、合成荧光探针及对应引物,以pUC18为载体构建靶标质粒并在体外转录后作为阳性对照品,将阳性对照品倍比稀释后筛选出扩增效率最高的探针引物组合。利用筛选的探针引物组合,对不同拷贝数的CHIKV进行荧光RT-ER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再分别以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新布尼亚病毒的RNA为模板进行荧光RT-ER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在40 ℃恒温条件下,利用荧光RT-ERA法10 min内可以完成CHIKV核酸扩增,该方法最低检出限可达10拷贝/μL,且当CHIKV核酸扩增为阳性时,其他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CHIKV NSP1基因的荧光RT-ERA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限低且特异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应用新进展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近年来已经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高敏感度、高特异度、对仪器依赖程度低以及可整合多种检测模式等独特的优势,使其在多个领域,特别是基层和现场即时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对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发展历程、检测原理、研究动态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病原体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采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咽拭子及双份血清;采集2017年3月至5月北京市朝阳区3~5岁健康儿童的咽拭子样本。采用被动凝集法(PA)检测双份血清,以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的4倍升高或降低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检测MP感染的实验室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1.入组临床诊断MP感染患儿93例,其中男42例(45.2%),女51例(54.8%),平均年龄5.5岁,检出确诊MP感染60例(64.5%)。健康儿童349例,男198例,女151例,平均年龄4.3岁,咽拭子样本培养阳性率0.6%(2例),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阳性18.9%(66例)。2.培养特异性最高(100.0%),敏感性最低(65.0%)。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敏感性分别为71.7%、86.5%,绘制ROC曲线提示,目前临床采用诊断界值MP特异性抗体IgM≥1∶160并非最佳诊断界值。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敏感性最高,分别为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SAT)85.0%, qPCR 93.0%;但特异性较低,分别为SAT 75.7%,qPCR 63.6%。3.同时检测患儿咽拭子MP核酸(SAT、PCR)和患儿急性期单份血清(ELISA、PA),敏感性提升至95.0%~100.0%,特异性63.6%~75.7%。结论:分子生物学诊断MP感染敏感性高,其存在无症状感染或感染后携带,MP检测阳性,是否需要治疗需结合临床。检测病程1周左右的急性期单份血清敏感性高,对MP感染诊断有参考价值,但确诊需结合临床;采用急性期单份血清学检测方法结合SAT较单独应用检测MP感染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性能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RNA定量检测方法——HBV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RNA捕获探针法)的临床检测性能。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非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HBV RNA,使用HBV SAT与常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к值及定量值相关性进行比较,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不同HBV DNA浓度样本的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HBV SAT检测灵敏度为97.06%(165/170),特异度为100.00%(30/30), κ值为0.908;反转录PCR检测灵敏度为92.94%(158/170),特异度为100.00%(30/30), κ值为0.798。在HBV DNA低浓度样本(HBV DNA<100 IU/mL)中,HBV SAT检出率为77.27%(17/22),反转录PCR检出率为59.09%(13/22)。两种方法定量结果线性相关系数 r=0.987 8。 结论:全自动HBV SAT与反转录PCR定量结果一致,在HBV DNA低浓度样本中的检测灵敏度比反转录PCR方法略高,是一种快速、准确的HBV RNA定量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年至2019年北京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2016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以期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8 69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试剂盒检测MP感染情况,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MP耐药情况。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8 691例行SAT检测的患儿中,MP总检出率为28.10%(2 442/8 691例)。2016年至2019年MP检出率分别为26.23%、31.36%、27.84%、26.57%,2017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 χ2=16.11, P<0.05)。女性患儿MP检出率为29.65%(1 107/3 733例),明显高于男性患儿的26.93%(1 335/4 958例) ( χ2=7.85, P<0.05)。夏秋季MP检出率分别为32.21%(726/2 254例)、39.76%(852/2 143例),明显高于春冬季的17.00%(327/1 924例)、22.66%(537/2 370例)( χ2=315.15, P<0.00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检出率分别为35.06%(732/2 088例)、37.71%(1 160/3 076例),明显高于婴儿期和幼儿期[11.20%(232/2 072例)、22.01%(318/1 445例)]( χ2=509.89, P<0.001)。1 524例行荧光PCR耐药基因检测的患儿中,1 386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率为90.94%。2016年至2019年MP耐药率分别为88.19%、90.93%、90.56%和92.90%。MP耐药率不受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影响。 结论:MP四季均可检出,以夏秋季检出率最高;女性患儿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M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检出率较高;MP耐药率居高不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