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C-MS/MS法同时测定活血止痛胶囊/片中16种真菌毒素及污染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活血止痛胶囊/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伏马毒素B1、B2、B3,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 毒素,桔青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的含量,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亲水-亲脂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作为前处理方式,分析采用Agilent RRHD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水(0.1%甲酸-2 mmol/L甲酸铵),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3 mL/min;柱温 35℃;电喷雾电离源(ESI),正负离子模式,动态多反应离子检测(DMRM)模式.结果 16 种真菌毒素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 81.7%~118.0%,RSD 0.9%~13.1%.40批样品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G1,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毒素,检出率分别为 20%、32.5%、57.5%、25%、42.5%、27.5%,其中黄曲霉毒素B1 含量最高,为 10.26 μg/kg.结论 活血止痛制剂中真菌毒素残留较严重,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潜在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中药单体调控宫颈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肿瘤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在肿瘤治疗中疗效显著.中药单体是源自于中药的有效提取物,在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黄芩素、茯苓酸等可以通过抑制分泌型糖蛋白/β-链蛋白(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紫草素、青蒿素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哺乳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 K/Akt/mTOR)相关;姜黄素、人参皂苷等可以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p-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牡荆素、白藜芦醇等可以上调p53蛋白表达发挥其抑癌作用;常春藤皂苷元、五味子乙素等可以抑制转录激活因子3(Recombinant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活性;柚皮素、半枝莲多糖可以上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表达;而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信号通路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具有争议.斑蝥素、黄芩素等中药单体可以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土槿皮乙酸、去氢骆驼蓬碱可以抑制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糖原合酶激酶-3β(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虫草素、桔梗皂苷-D具有调控Hippo信号的作用;黄芩素、白藜芦醇抗宫颈癌作用机制则与Hedgehog信号有关.目前,关于中药单体调控宫颈癌信号通路的研究众多,但缺乏系统总结.本研究通过总结中药单体调控宫颈癌相关信号通路,以期为中药单体在宫颈癌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指导,为中医药防治宫颈癌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系统文献检索的桔青霉素遗传毒性分析与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4/2/3
桔青霉素是由曲霉属、青霉属和红曲霉属等真菌产生的聚酮类真菌毒素,常污染谷物及其制品.桔青霉素具有明确的肾脏毒性,但其致癌性证据有限.考虑到遗传毒性试验可用于筛查化学物质潜在致癌性,本文从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DNA损伤3个遗传学终点的角度对桔青霉素的遗传毒性进行综述.桔青霉素是一种致染色体畸变的遗传毒性物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细胞有丝分裂期间微管蛋白聚合与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周期阻滞有关.本文期望为桔青霉素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优化发酵条件促海鞘桔青霉Asc2-4生长与产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Asc2-4是一株分离自雷州海鞘(Pyrosomella verticilliata)的产油真菌,研究温度、pH值、接种量、转速、装液量等单因素对其生长和产油的影响,响应面优化高产油的显著因子,再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菌油组成.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初步确定适宜生长的发酵条件并得到提高产油的显著因子(接种量、装液量和转速);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9 ℃、pH值5.5、接种量3.3%、装液量120 mL/250 mL和转速220 r/min;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符合,生物量和油脂质量浓度高达19.19 g/L和8.80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5.57%和224.72%;菌油的C16和C18系脂肪酸占总脂肪酸96.26%,其主要组分及含量为41.52%油酸(C18∶1)、21.74%亚油酸(C18∶2)、16.77%棕榈酸(C16∶0)和15.61%硬脂酸(C18∶0).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桔青霉Asc2-4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一株适用于苦荞米发酵的红曲霉菌株分离与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筛选一株适用于苦荞米发酵的红曲霉菌株.方法 从豆腐乳、红曲米分离筛选鉴定红曲霉菌株22株,优选长势较快的5株菌株,编号为MZ1、MZ7、MZ18、MZ20和MZ23.综合考察发酵后样品中红曲色价、总黄酮、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以及桔青霉素的含量,根据发酵后样品中较高含量的红曲色价、总黄酮、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以及较低含量的桔青霉素,筛选适用于苦荞米发酵的最佳红曲霉菌株.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红曲霉菌株MZ20发酵后样品的红曲色价、总黄酮和洛伐他汀含量均最高;其中总黄酮含量为29.03±4.39 mg/g,是发酵前的4.47倍;洛伐他汀含量为0.52±0.04 μg/g;γ-氨基丁酸含量为135.89±7.22 μg/g;桔青霉素含量均不高于40 μg/kg.结论 成功分离并筛选红曲霉菌株MZ20作为苦荞米的发酵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文章为优化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工艺,将桔青霉CICC 40277 作为生产菌株,通过对固、液培养基中菌种的生长和产酶活力进行比较,选取木薯叶为培养基质,经固体培养活化后,菌株的产酶活力最高达到66.48 U/g.然后采用2-脱氧-D-葡萄糖为菌株抑制剂,以甲基红为指示剂设计了一种高效、简便的筛选方法.通过紫外诱变育种,最终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Uv-7,其产酶活力达到79.76 U/g,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0%.采用单因素试验对Uv-7菌株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最佳菌种活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条件为:培养时间 144 h、培养温度 30℃、接种量 20%(V/V);最适培养基组分为:以 5.5 g木薯叶为固体基质,按照 1∶1(W/V)的固液比添加盐溶液(g/L):MgSO4·7H2O 0.5、Na2HPO42.0、KCl 0.3、CaCO33.0、葡萄糖 30、酵母粉 6,当pH为 6.0时,菌株经活化后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到了101.52 U/g,与原始菌株相比提高了52.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中药单体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综述中药单体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在DN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药单体(黄芩苷、石斛碱、姜黄素、三七皂苷R1、桔梗皂苷D、蛇床子素)可通过靶向调控该信号通路有效防治DN.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1例急性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总结急性外源性脂质性肺炎(ELP)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例急性ELP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误吸煤油20 mL并伴咳嗽咳痰3 h就诊于外院,考虑为急性ELP,给予床旁肺泡灌洗、氧气吸入、抗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炎(甲基强的松龙)等综合治疗.患者病程第3天出现高热,病程第7天出现肺脓肿,病程第11天转入我院.入院后予以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可待因桔梗片止咳、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病程第12~14天连续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体温波动于37.2~38℃,调整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万古霉素、氟康唑覆盖可能的致病菌.复查G试验及GM试验阴性后停用氟康唑.病程第24天,患者左肺持续漏气,行胸部CT检查后考虑支气管胸膜瘘所致,继续保守治疗14 d后患者左肺漏气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加用持续胸膜腔负压吸引治疗5 d,左肺漏气停止,继续观察治疗后出院.结论 急性ELP临床罕见,应尽早行肺泡灌洗清除脂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性ELP可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持续胸膜腔负压吸引对于急性ELP所致的支气管胸膜瘘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低产桔霉素红曲霉复合诱变育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通过N+离子束诱变筛选出的高产洛伐他汀红曲霉菌株M50-2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低桔霉素产量菌株.将出发菌株置于30 W紫外灯下30 cm处分别照射30、60、90、120和150 s后,对所得诱变菌株进行液态发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中的荧光检测(λex=331 nm,λem=500 nm)和紫外检测(λ=238 nm)测定发酵产物中的桔霉素和洛伐他汀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优良菌株.其液态发酵的产物中的桔霉素产量为2.15 mg/L,与出发菌株相比桔霉素含量减少了96.6%,而洛伐他汀产量为0.338 mg/mL,与出发菌株相比只减少了16.5%,对该菌株进行传代培养12代,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菌防霉试验中标准霉菌的讨论与部分条件因素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选取黑曲霉、黄曲霉、桔青霉、出芽短梗霉、球毛壳霉和绿色木霉这六个霉菌的孢子悬浮液,在未离心和已离心两个条件下,对木板、橡胶、涂料和塑料四种受试底物在模拟环境(恒温恒湿环境)下分别培养28 d,并观察7d、10 d、20 d和28 d的结果.结果表明,未离心的孢子悬浮液和已离心的孢子悬浮液对受试底物的长霉等级没有明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