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3种本地寄生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椰子织蛾是近期入侵中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研究其天敌寄生蜂,能为椰子织蛾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岛收集鉴定了椰子织蛾天敌寄生蜂,观察记录寄生蜂发育历期、雌雄性比、成虫寿命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及分子鉴定,收集到的椰子织蛾寄生蜂有幼虫期寄生蜂麦蛾柔茧蜂、蛹期寄生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在温度(26±2)℃、湿度(75±10)%RH、以椰子织蛾为寄主条件下,麦蛾柔茧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分别为11.8、19.6和20.6 d;每头寄主的出蜂量分别为10.1、1.0和81.5头;雌蜂占比分别为26.6%、40.6%和89.8%;每种寄生蜂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结论]保护和利用椰子织蛾的3种本地寄生蜂,将有助于椰子织蛾的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营养对不同地理种群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和北京地理种群的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的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的周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的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比、发育历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的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的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的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和8.53 d.营养和地理种群的交互作用对周氏啮小蜂雄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蜂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和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椰子织蛾幼虫寄生蜂-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椰子织蛾是新入侵我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麦蛾柔茧蜂是寄生椰子织蛾的本土天敌.为了明确营养和温度对麦蛾柔茧蜂种群影响,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营养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麦蛾柔茧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及寿命等生物参数.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显著提高其寄生率、羽化率,延长其寿命,其中饲喂蜂蜜其寄生率、羽化率、雌雄蜂寿命最高,分别为82.03%、92.40%、25.27 d、22.40 d.寿命与温度负相关,28℃下其寄生率、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2.02%、92.40%,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线性回归模型.该寄生蜂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3.71℃,有效积温为143.28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麦蛾柔茧蜂的繁殖及控害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椰子织蛾为寄主的麦蛾柔茧蜂的冷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麦蛾柔茧蜂最适的冷藏温度及虫态,为麦蛾柔茧蜂在生物防治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将麦蛾柔茧蜂的4种虫态(卵、幼虫、蛹和成虫)置于-4、0、4、10℃温度下冷藏,观察其存活率,以确定其冷藏的最适虫态和最适温度.随后测定最适冷藏条件下,麦蛾柔茧蜂的生命参数.[结果]致死中时间(T50)表明,麦蛾柔茧蜂以蛹期在10℃条件下冷藏为最佳,冷藏12 d时存活率仍达到75.25%.麦蛾柔茧蜂在10℃条件下冷藏后,首日产卵量在冷藏后期显著下降,麦蛾柔茧蜂性比显著降低,但冷藏3 d后其均值又逐渐恢复.茧蜂发育历期在冷藏后无显著变化.[结论]以椰子织蛾为寄主的麦蛾柔茧蜂于蛹期在10℃条件下冷藏12 d仍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这可为麦蛾柔茧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椰心叶甲、椰子织蛾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椰心叶甲、椰子织蛾同属棕榈科食叶性入侵害虫,两者同时取食棕榈科植物却无明显竞争作用,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两者的肠道菌群组成、肠道代谢通路进行比对,以此探讨两者食性之间相关性.[方法]以16S rRNA菌群分析等预测手段对两者肠道微生物群落、代谢通路等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椰心叶甲体内变形菌门群落丰度显著高于椰子织蛾,椰子织蛾体内蓝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疣微菌门等菌群丰度显著高于椰心叶甲;椰心叶甲体内膦酸酯和亚膦酸盐代谢、N-聚糖合成等肠道代谢通路显著强于椰子织蛾,而椰子织蛾肠道中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维生素B6代谢、核黄素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显著强于椰心叶甲.[结论]椰子织蛾体内相对较高的酸杆菌门丰度可能导致了其偏好取食纤维素高的椰子老叶,而椰心叶甲则相反.同时,椰子织蛾肠道内显著较高的维生素B含量在其族群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两者细菌丰度以及代谢通路强度的差异可能影响了两者的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椰心叶甲危害对椰树心叶挥发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椰心叶甲取食危害对椰树心叶挥发物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入侵前后的相互机制,通过化学生态学的方法对椰心叶甲-寄主-天敌(或其他害虫)三级关系加以理解.[方法]采用自动热脱附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TD-GC-MS)技术测定椰树健康心叶和受害心叶中挥发性物质.[结果]椰心叶甲取食诱导椰子心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变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环烃和无环烃变化最明显,椰心叶甲取食明显提高寄主植物心叶挥发物中的1,2,4-Metheno-1H-indene,octahydro-1,7a-dimethyl-5-(1-methylethyl)-,[1S-(1a,2a,3aβ,4a,5a,7aβ,8S)]-、Copaene、Caryophyllene、Muurolene含量,降低寄主植物心叶挥发物中的Heptadecane,2,6,10,14-tetramethyl-含量.[结论]椰心叶甲危害寄主后,寄主产生挥发物变化可能导致对椰心叶甲天敌的吸引力减弱,也可能吸引其他害虫,如椰子织蛾,从而造成互利入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椰子织蛾幼虫肠道细菌的初步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椰子织蛾幼虫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以揭示其消化利用寄主老叶的机制.[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肠道细菌,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采用透明圈染色法对所得菌株进行功能性验证.[结果]基因序列检测对比鉴定得到9种可培养细菌菌株,主要属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以及放线菌门;功能性验证结果表明,伯克霍尔德氏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具有纤维素降解酶,寒气玫瑰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含木聚糖降解酶.[结论]椰子织蛾肠道中存在可培养的具有降解纤维素及木聚糖能力的细菌,这些细菌可能有助于椰子织蛾取食消化椰子等老叶,研究所获得的肠道微生物菌株也为后续研究该虫与环境的关系及相关菌株应用于农业、能源、环保价值的探索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椰子织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感器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对椰子织蛾感器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形状为线形,由38~42节组成,其中柄节1节、梗节1节和鞭节36~40节.椰子织蛾雌、雄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感器,9种亚型,分别是毛形感器(2种亚型)、刺形感器(2种亚型)、锥形感器(3种亚型)、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2种亚型)、栓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通过观测得出,椰子织蛾雌、雄虫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本研究为揭示椰子织蛾成虫化学通讯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